APP下载

浅析河南省信用市场现状及问题

2019-07-24刘珂羽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河南省

刘珂羽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信用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迅速的阶段,“信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尚未成熟的信用体系建设无法匹配,凸显了很多问题。本文以河南省为对象,探讨河南省信用发展进程,总结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度等方面提出主要解决措施,努力完善地方特色的信用服務体系,打造“信用河南”。

【关键词】河南省;信用市场;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

一、河南省信用市场建设的进程

近些年来,河南省一直在信用建设的道路上努力地探索着, 打造“信用河南”、塑造良好的河南形象是所有河南人的殷切希望, 也是政府的工作重点。2006年5月, 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对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规范要求,指出社会信用建设体系总要求,树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信用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用服务行业监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的目标。同年河南省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正式开通,个人信用档案存储在数据库中, 用于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主要信用评级指标。2007年12月河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建立,致力于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促进信用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共建和谐中原。2016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社会整体发展要求,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河南省“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规划了总体思路,推进政务、商务诚信建设,建设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

二、河南省信用市场现状

(一)信用体系组织框架初具规模

目前河南省各市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基本全部建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在工商、环保、商务等重点行业领域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同时成功构建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河南”网站,将河南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社会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近期可通过在线查询、远期可通过系统对接两种方式,“互联网+信用”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中原经济区各市也开展了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建立了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为完善信用市场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效果显著

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河南农村信用社多次开展了信用宣传、金融知识下乡、信用产品推广等活动,不断推进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经过长期实践,河南省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广大农村营造形成了的良好信用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局面的形成。

(三)信用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由于信用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公司拖欠贷款、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信用欺诈、侵犯商标专利权等;宏观上表现为企业和人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制度还不完备,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应用不够广泛,信用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三、河南省信用市场存在问题

(一)信用监管不到位,信用安全事件频发

信用监管是衡量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信用体制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信用信息传播、信用监管、信用奖惩等机制的建立和机制间的协同联动。河南省信用监管缺乏专门部门负责,在不同性质行业监管方式趋同,没有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例如,在卫生医药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医患双方存在逆向选择,药品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保险业中,保险人缺乏信息披露,保险人欺骗被保险人,未及时履行赔偿义务,恶意竞争损害保险人的信用形象。金融机构中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不同的定价和收费,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信用水平受到质疑,同时各部门和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恶劣事件常发。

(二)社会信用宣传少,公众安全意识缺失

河南省在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呼吁诚信理念的力度上还有欠缺,反映为公众信用意识薄弱,诚信问题严重。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公众识别信用安全问题上能力不足。在金融领域,某些金融机构不受正式监管,通过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活动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秩序,恶意债务和不及时偿还贷款更层出不穷。例如超越集团、百川企业等通过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公众信任,获得大量资金后携款逃,加剧了社会不安定。

(三)信用信息缺乏整合,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加强

河南省信用信息较为分散,各部门普遍缺乏信息公开意识,技术条件上难以实现共享。信用数据系统大都存在于政府和商业银行中,公众和小微企业公司获取渠道单一。各行业之间信息没有真正实现共享,使在商业银行评定贷款人信用、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公众对中小公司了解时缺乏准确数据来源,既不能直接取得数据库使用权,也不能向数据库报告累计的信用数据。分散的信息阻碍了河南省信用制度建设。

(四)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缺失

信用市场是智力密集型市场。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信用交易量逐年增加,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应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实际情况是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相对稀缺,虽然在政府的主动下,开展了多阶段的信用管理相关培训,但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人员却不能满足信用体系建设的巨大需求。

(五)农村信贷融资依然困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河南各县生产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田间耕作,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村民营企业增多,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关系逐渐增多。但是很多县市地区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往往是缺乏资金,尽管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但由于涉农金融机构因经营战略调整和先天不足导致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仍然较弱。各职能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还缺少长期规划和持续推动,宣传力度不大,一些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对乡村信用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四、对河南信用制度建设合理化建议

1.构建信用法制体系,以科学规划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对信息采集、披露、评级等方面制定河南省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河南省要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医疗卫生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强化信用监管机制,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加强社会弘扬和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失信主体纳入黑名单和实行惩戒措施,提高失信成本。

3.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宣传,氤氲诚信守信的社会氛围。要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弘扬诚信文化,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加强诚信案例宣传和失信事件披露,形成全民自觉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4.大力发展农村地区信用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农村金融机构、借贷者、政府之间相互关联的金融环境、金融秩序,保证信贷资金投放、回收安全流畅,减少信贷风险。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为整个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焕成,温芳芳.以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河南省建设[J].情报科学,2008(07).

[2]冯端阳.对河南企业信用状况及社会信用环境的调查[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3(05).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