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9-07-24杨欢
摘 要: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剖析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找到教学有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陷入了“自我中心”困境,认为只有在以尊重、对话和倾听的前提下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有效性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石,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和支持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各高职院校也不断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力推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鉴于此,笔者将以大学英语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有效性不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有效教学的定义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学者们通常认为,有效教学包括两方面,一是使学生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二是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较之前有所变化、获得进步,教学活动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感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就是学者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学习有效性的灵魂,成为判定有效教学的另一重要指标。因此,有效教学似乎是教学效率高、结果优,学生体验佳的教学活动。但如何成就一个效率高、结果优、体验佳的教学活动是众多学者面临的一个困境。
近年来,学者们多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分析评论教学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教学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制约,授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方面均会出现无视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感受的现象。授课教师唯有走出“自我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尊重”“对话”“倾听”为前提,师生在一个相互理解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有效教学是以“尊重”“对话”“倾听”为前提的教学效率高、结果优,学生体验佳的教学活动。
2 影响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经调查得知,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公共基础课期望度高,对该课程教学整体认可度也高,但对教学有效性的整体评价却是一般。表面上看,高职学生对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教授的内容和授课方法、过程等多方面的理解是导致教学无效的主要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更深层的原因应在于教师。当前英语公共课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中无不反映出占主动地位的教师陷入了“自我中心”困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拥有绝对话语权,而处于被动地位且鲜少拥有话语权的学生不得不全盘接受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很难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2.1 预设的博学与无知
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体现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对自身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了预设。高职院校“末端”发展层次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有学者就明确指出:“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后天学习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也不高。”[1]教师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差、知识量少、学习能力弱,在英语学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大学英语教师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其中不乏来自国内一流大学甚至有着国外知名大学背景的“海归”,学历层次高、知识量大。因此,在“无知”的学生面前,身为大学的英语教师自然是“博学”的。
2.2 专断的目标与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博学”与“无知”的预设,首先反映在目标的设定上。“博学”的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制订并不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此目标选择学生并不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调查也发现,部分学生其实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不太满意的。这样一来,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被制订出来后,学生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取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很难真正有所收获,教学活动必定会出现有效性低的现象。
2.3 被动的参与与实践
诚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做了诸多尝试。比如建立互动课堂,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更是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等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表面上看,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师制订的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课堂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学者就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2]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降低,师生之间交流学习的可能性也大为减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3 提升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对影响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提升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走出“自我中心”困境。教学须立足于师生平等原则之下,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3.1 尊重学生实际水平
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应是教师主动破除“博学”与“无知”的预设,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不应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来教育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而是将部分话语权移交给学生,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3]整个教学过程应由目前的教师独自掌握教学设计领导权变成师生双方共同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的局面。在此基础之上制订的教学设计必定是符合学生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的,学生也将以更加充足的信心和饱满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3.2 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使其缺乏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殊不知对话交流却是改变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可融通、分属两个视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话交流,学生的诉求、教师的想法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就能得到完美的综合,一个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和生活实际,趋于完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被制订出来。在此基础上把握和遵循了教育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保持教学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也就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4]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简单灌输和强加将不复存在,教学活动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倾听学生内心世界
只说不听是陷入“自我中心”困境的教师常犯的错误,他们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认为好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做到从只说不听到先听后说的转变,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等是否符合现代高职生的特点,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近年来,高职学生表现出对英语公共基础课明显的学业倦怠,更加迫切地需要教师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重视学生“学”的能力,学生能主动学习,学有所获。由此,师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姚可云.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26):194-195.
[2] 蔡云.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2015(24):84.
[3] 文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6):171-172.
[4] 李悦.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2):102-104.
作者简介:杨欢(1989—),女,四川广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