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的趣味性辅具设计研究
2019-07-24张寒钧考贝贝
张寒钧 考贝贝
摘 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老年和残疾人数量大幅度增加,无疑对康复辅具产生巨大的潜在需求。良好的手功能在平日的生活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复需尽快提上日程。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心理方面的恢复也同样重要,传统的辅助产品对患者的不自信心理考虑不到位,没有带给脑卒中患者良好的恢复体验。因此,将趣味性融入运动康复治疗过程,可满足脑卒中患者心理上的需求,突破传统治疗康复训练的方式,提升老人接受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运动康复;辅具;趣味性
0 引言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据我国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超过165万,脑卒中已经上升为第一位死因。老年脑卒中群体为我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
形态是产品的第一视觉要素,其不仅诠释了产品的美与丑,而且蕴含了深层次的产品功能、情感及价值等,老年辅具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在设计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而且要求在情感慰藉、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趣味性和自信心。
1 脑卒中人群分析
1.1 脑卒中人群分析研究
(1)目标人群确定。“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脑血管急性疾病,是脑部血管突然爆裂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2014年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0~79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最高,其次为60~69岁人群、80岁以上人群、50~59岁人群,40~49岁人群最低。所有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里60~69岁最多,占比35.76%,其次为50~59岁,再次是70~80岁,40~49岁较少,80岁及以上最少。
据统计,脑卒中后有30%~60%的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尤其表现为手部运动功能障碍,致残率比较高。因为手部有大量的神经支配,能够完成很多精细活动,所以脑卒中后手部的活动障碍成为阻碍患者整体康复进程的重大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与高危人群年龄集中在60到69岁。针对这个脑卒中集中的年龄段,将分析目标定位在60~69岁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研究。
(2)脑卒中人群情感特征分析。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脑卒中患者会逐渐表现出消极情绪,并容易出现抑郁和孤独现象,甚至会出现愤怒等消极情绪。在此背景下,患者普遍会出现抑郁、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甚至逐渐失去对生活的耐心和希望。
(3)脑卒中人群对趣味性的需求分析。脑卒中患者和普通人一样,也希望身体和心理得到满足,脑卒中患者的身体缺陷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比普通人更脆弱。他们各种不同的需求,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能够解释为来源于对趣味性的需求。他们对温暖氛围、良好参与感的美好渴望,正是对趣味性的需求的外在体现。
1.2 脑卒中症状及康复
脑卒中主要是严重的脑损伤导致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然而,脑部问题最终会形成各种后遗症,最终会导致脑卒中患者身体出现许多问题。
(1)脑卒中后遗症现象。脑卒中主要会导致病人身体偏瘫,当然也有一些局部瘫痪,还会导致如语言不清、四肢麻木、头晕头痛、记忆功能衰退等症状。脑卒中后症状相对明显,对身体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想要对其进行治疗,需要尽早进行。
(2)脑卒中康复治疗和运动疗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和运动疗法。康复医学已经证明,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领域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力学和运动学手段调节关节运动范围,增强全身肌肉力量、耐力和体力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被动训练、助力训練、主动训练和抗组训练。
主动训练适用于早期运动功能轻度弱化的患者,动作要最大化,保持轻微,从而做到熟练,而研究对象是60~69岁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与心理特征,主要采用上肢带动的主动训练较为合适。
2 脑卒中康复辅具产品研究
2.1 康复辅具简述
康复辅具是预防残疾,改善、补偿和替代人体功能和辅助治疗的产品,它们被老年人、残疾人、病人广泛应用,以提高自理能力,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脑卒中康复辅具的分类。比较常见的脑卒中辅具具体分为个人医疗辅具、技能训练辅具、个人生活和自理和防护辅具、个人移动辅具、操作物品的辅具、改善环境和评估的辅具、就业和职业培训辅具和休闲娱乐辅具8种。
从研究对象与功能来看,设计方向主要为个人医疗辅助器具和休闲娱乐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具包括肢体综合训练器、成人站立架等。
(2)国内外康复辅具发展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运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起步较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中国是世界上对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许多国内品牌的康复辅具已出口到海外市场。此外,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康复辅具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我国辅具产业诞生之初,根植于世界范围的产业链条,但是我国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2 脑卒中运动康复辅具的相关要素分析
(1)脑卒中康复辅具外观与功能探究。如今市场上展示、售卖的脑卒中康复辅具的外观大多呈现出与其他康复辅具大同小异的现象,整体给使用者带来一种严肃、冰冷的感受,没有有效结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外观设计。基于趣味性的外观设计对提高康复辅具使用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关注用户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情感需求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外观设计工作。
(2)设计方法与原则。脑卒中患者具有敏感的心理特征,他们缺乏自信,有很强的自卑感,他们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悲伤的同时,也把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负面影响归咎于自己。脑卒中群体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照顾,康复辅具可以作为一个链接来传达对脑卒中群体的尊重和照顾。了解到脑卒中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趣味性康复辅具设计的原则应满足功能的合理性,操作的简洁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实现性。
2.3 脑卒中运动康复趣味性辅具探究
(1)将趣味性引入脑卒中运动康复辅具的必要性。趣味性的引入有助于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有趣的设计能给患者带来愉悦和满足感,对脑卒中患者重建自信、恢复对生活和未来的愿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生理功能恢复角度出发,引入趣味性有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厌恶,提升他们对康复的积极性,对达到预期效果有很大作用。
从康复辅具的角度来看。辅具缺乏人机关系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引入趣味性设计才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进一步增强康复辅具的恢复效果,对于辅具的改进和使用者的康复十分必要。
(2)上肢运动康复辅具中趣味性的植入方式。引入趣味性的上肢运动康复辅具,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脑卒中患者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平衡趣味性的触发机制与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将趣味性引入上肢康复辅具最直接可行的方法是将康复辅具设计成某种“趣味性游戏”。
(3)趣味性游戏的选择。趣味性游戏按游戏内容和形式分成五类,分别为益智类、竞技类、休闲类、模拟类和角色扮演与策略类。休闲类游戏氛围轻松且易掌握,游戏形式具有变化性,比较简单。竞技类形式具有较为灵活的变化性和刺激的竞赛性,以动作和活动游戏为主。老年脑卒中上肢运动康复辅具的趣味性游戏引入,主要选取休闲类和竞技类,让老年人感到轻松休闲,又能起到运动的效果。
3 趣味性康复辅具设计研究
3.1 设计定位
本次课题设计定位为适宜60~69岁年龄段脑卒中患者,力图使其在趣味性的运动体验中进行康复治疗。
3.2 设计展开
(1)外观造型分析。将脑卒中康复辅具同趣味性有故事性地联系起来,卡通形象的设计加入了脑卒中群体的面部、肢体等特点,让主题人物形象能够更加生动准确传达出康复辅具的性质。
辅具自身的外观风格为了让老年脑卒中患者更好地适应,在造型方面进行可爱并充满正能量的风格设计,其造型结构圆润,可给用户带来安全感。为了提升康复辅具外观的趣味性,通常需要更明亮的色彩来刺激用户的积极情绪。
(2)功能原理分析。具体的康复训练方式借鉴了水压套圈玩具和变脸玩具的游戏形式。指捏式水压套圈游戏的设计和腕力驱动的变脸玩具的辅助动作相互配合,增加视觉和触觉的介入,丰富了患者的感官体验,协调肢体运动与大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有趣的设计。
对于目标人群来说,锻炼手指抓握、上下肢的力量,有助于锻炼机体灵活性和肌肉力量,可维持和提高自理能力,这就要求在造型设计方面充分考虑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手部最佳抓握方式。
(3)人机尺寸分析。针对中老年群体手指关节僵硬、手指力量薄弱的特点,在进行尺寸设计时,应该先进行模拟实验,确定适合大部分老人的最佳尺寸。
4 结语
脑卒中趣味性康复辅具设计基于产品语义学、人机工程学、设计学、情感学等学科,是立足于安全设计理论的特殊产品设计。它将传统的工业安全理论与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等相结合,从内而外、从整体到局部地对辅具进行安全、趣味性的设计,不仅在康复训练上减轻了对脑卒中患者的伤害,而且从精神、情感等非物质方面对患者进行了安全的慰藉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残疾人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方向华.中国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5):233-237.
[3] 朱建春.基于老年人情感特征的家用医疗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20):104-108.
[4] 杨大松.产品设计的形态观及形态品质塑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5] 黄晓光,叶振合,郑颖.残疾人辅具产品安全性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31(8):16-18.
[6] 许世虎,叶东海.工业产品设计与色彩流行[J].包装工程,2006,27(4):205-207.
[7] 丁玉蘭.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指导老师:考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