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安:北京养老机构创业榜样
2019-07-24
• 本刊记者 蔡 诚
于安安(右)和老人在一起
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2019年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4月30日揭晓。1985年出生、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院长于安安榜上有名。她曾先后获得过多项荣誉:2015年北京市百名孝星奖章,2016年入选《北京日报》“北京·人物”,“2017年北京榜样”,“2017年北京市十大孝星榜样”等等。
作为“85后”女孩,于安安奉献爱心、致力推广临终关怀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转行,钟情养老事业
于安安,28岁之前,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所拥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一个美满安稳的家庭,一切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她的人生不会有太大变动,就像平静的河流一样,安全地流向终点。
可28岁这年,她却做了一个在众人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辞去了国企的稳定工作,创办了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以下简称“康助护养院”)。
一个“85后”年轻人从此干起了天天和暮年老人、临终患者打交道的工作。“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许多人问过于安安这个问题。
于安安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所工作时,作为志愿者,曾用业余时间服务于一家养老机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于安安。“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老年护理和养老机构,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去给老人提供不一样的服务。”经过一番精心筹备,2013年7月,康助护养院成功挂牌。
困难,让她愈挫愈勇
康助护养院创办之初,丰台河西地区的养老机构有限,而兼营临终关怀业务的机构更少。
“当时,我身边的老人大部分还没有听说过‘临终关怀’这个新事物。当康助护养院的第一辆救护车开出时,我们遭到了不少老人的抵制,我们在处理老人遗物、进行垃圾分类时,同样又面临许多压力……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老人到康助护养院找我反馈意见,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挨个跟老人赔不是,一一解释。”于安安说。
做养老护理,需要人手,“招人难”也成了于安安当时的一个难题。康助护养院创办时,一共只有3名员工。为了招人,她只能一个个去说服自己曾经的同事、朋友,让有志于此的朋友们一起参与。“他们也挺不容易的,本来都有稳定的工作,还要说服家人。”
家人的不理解与担心,也让于安安心生愧疚。“我父母虽然没有阻挠,但每次回家,你都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担心。”于安安说。就在她困难重重的时候,2014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本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其后,北京市有关部门更加关注养老问题,鼓励建设社会化的养老机构。这给了于安安信心。“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团队规模逐渐扩大,由最初的3个人增加到将近200人。”于安安告诉记者。
如今,占地20亩、秉承“用医疗呵护健康,献爱心真情救助”办院宗旨的康助护养院,已经成为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康养机构。记者走进康助护养院大门,便能看见满院绿绿葱葱的树木,建筑布局其间,有一种悠然安静之感。康助护养院的建筑分为两栋,一栋用于临终关怀,米色的墙体虽然显得有些老旧,但内部却很干净温馨。每个房间有两个床位,床头有储物柜和护理站的紧急呼叫器,床位对面设有空调、电视。另一栋是养老院,设有床位250张,功能也由原来的机构养老、术后康复,拓展到了助餐、助浴、助洁、法律援助、心理慰藉等多元化为老服务。
“王大爷,看报纸哪,今天有什么新闻,给我讲讲吧。”只要不出差,早上7点多钟,于安安会准时出现在康助护养院内,和坐在走廊沙发上休息的老人热情地打着招呼,顺势蹲在他身边,聊了两句,又被一旁的叔叔阿姨们招呼了过去。
于安安说:“每当此时,就觉得不管有什么烦心事,陪他们坐坐、说说,就都烟消云散。”
于安安和她的部分团队成员
“我以前是个脾气特别硬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好好说话,是跟这些老人的接触慢慢‘软化’了我。”于安安留着一头卷发、时尚干练。在员工眼里,这位年轻院长说话办事干脆利落,而当对待老人时,却总是满面微笑、柔声细语。于安安笑言,如果她有软肋,这些老人就是她的“软肋”。
“只要有人曾因为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帮助而快乐,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于安安说。
临终,需要亲人般关怀
说起创业过程于安安动了感情。她向记者说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2016年春天,一位年仅45岁的脑胶质瘤患者住进了康助护养院,他经过两次手术与绝症顽强抗争了7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就是2016年北京榜样获得者——范涛。范涛作为临终患者有意识地做了生前预嘱,并签署了遗体捐献书,委托于安安在他身故后进行遗体捐献的协调工作。在他入住康助护养院的100余天里,康助护养院始终像亲人一样关心他,并为他启动本院设立的6万余元的专项基金,用于临终关怀相关费用的支付。
“2016年8月26日早晨,范涛昏迷不醒,那时,我流出了眼泪,同时感到一种责任。我们马上启动院里早已制定的应急预案,一方面要稳定范涛8旬老父亲的情绪,一方面要联系范涛远在外地的姐姐,同时要联系人民医院准备接收范涛遗体捐献……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范涛的器官捐献于当日晚九时完成,他捐献的器官成功救治了5位患者。”于安安说,“随着他的离去,我和我的团队深深明白了什么叫做‘价值’,‘价值’不是人的一生收获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用自己的力量使多少人得到了帮助,在这个世界上影响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说起做临终关怀最难的部分,于安安认为是怎么让患者认知死亡、接受死亡。康助护养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死亡教育,每个患者都会配备心理咨询师、生活管理员,每个月都有一对一的聊天。康助护养院时常举办讲座,为患者读书和播放相关电影,缓解患者的不安。还引入一些特殊疗法,比如音乐、芳香、游戏等。
“我庆幸能选择这一条路,它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始终坚定地陪伴在老人们、特别是临终患者的身旁,愿意为他们付出一生的努力。”于安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