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地区节水灌溉发展问题及推广对策探讨
2019-07-24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1 成都平原概况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介于东经103°~104°42′,北纬29°31′~31°50′之间,西北起自灌县附近的神仙桥,东至金堂附近的龙泉山,南至新津县城附近的熊坡山。南北长110km,东西宽80km,面积约9000km2,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m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但是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规模扩大的现实情况下,原本水资源较充沛的成都,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分配困难的窘境,而在成都平原上,灌溉用水量占比突出,传统漫灌的灌溉手段是农业水浪费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变传统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甚至高效节水灌溉是必要且迫切的。并且,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和浪潮下,物联网等新兴事物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田间景象,更科学的管理手段会成为主导,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将逐渐成为今后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技术基础和标配。
2 成都平原地区水资源与农业灌溉用水现状
成都平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2.98亿m3,其中,当地降水入渗补给12亿m3;灌溉入渗补给量12.76亿m3;河道入渗补给量11.72亿m3;渠系入渗补给量6.40亿m3。成都平原多年平均(1980-2000年)年降水量929.4mm,可换算为61.9亿m3/a。用水量方面,以成都市为例,2013年成都市全域总用水量 54.0亿m3。其中生产用水占据主导地位。从生产用水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分别为29.6亿m3、11.6亿m3和2. 9亿 m3,分别占生产用水的67.1%、26.3%和6.6%,第一产业(农业)用水占据生产用水主导地位。从总用水量看,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达到54.8%,是成都市用水开支中最核心部分,2013年成都市用水结构见表1[1]。
表1 2013年成都市用水结构
成都市农业用水不仅量大,灌溉水利用率还很低,截至2015年,都江堰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超过0.5,低于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53,节水改造全部项目完成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558[2],就四川省而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0.446,在全国32个省、直辖市、民族自治区及兵团中,排倒数第3,详见表2。根据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约束性目标为0.48。综上所述,虽然成都平原地区受都江堰灌区惠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但是在全国范围看,仍然很落后。
表2全国及各省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成都平原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2014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29亿hm2,占灌溉面积的比重为41.07%。其中,喷灌、微灌占灌溉面积的比重为11.1%。这个数据离世界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德国和以色列这一比率在2002年以前就达到了100%,日本在旱地灌溉中这一比率达到90%,美国早在2000年就达到了52%。2013年底,四川省节水灌溉面积1476.07万hm2,占全国节水灌溉总面积的5.4%。按照成都水务“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成都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1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43.2万hm2的53.5%。从数据上看,成都市节水灌溉发展程度在四川较发达,但事实上广义的节水灌溉还包括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措施,成都平原喷灌、微灌的普及程度低,面积都未做统计,节水灌溉的节水、增产的效益也无从体现,尤其是在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地带,也就是温江、郫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者自发地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面积还是很少。相比华北、西北、新疆等地区已经开始大面积使用喷灌、微灌,成都平原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能以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为基础,提供经验,但是也难达到有效宣传和推广的效果。只有农业生产者真正认识到农业节水的重要性,主管部门在建设管理上有新的对策,才能有效改善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灌溉现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4 成都平原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4.1 民众节水意识淡薄
坐拥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紫坪铺水利枢纽,依靠岷江、沱江等河流,降雨充沛,成都平原的居民自从战国末期李冰的宏伟工程完工后,似乎就极少担心过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很多年前,大水漫灌在这里确实不费精力,也不存在浪费水的考虑,但是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了缺水城市。在飞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市的农业用水量仍然能占到总用水量的一半,而激增的人口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量的要求越来越大,在政策上,成都的水越来越不够,但广大老百姓中知道这些的不多,加入到节水行动中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要让民众知道当前的水资源形势,也更要让农民们知道现在灌溉节水的迫切性。
4.2 节水灌溉起步较晚
这个原因在中国南方地区较为普遍。相比于北方地区很早就凸显出来的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在近些年才广泛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成都平原地区,因为冲积平原天然肥沃的土壤特性,以及交错的水系、较为完善的灌溉渠道体系,灌溉水充沛,粮食产量一直比较高,也很稳定,很少有旱灾。所以,“没必要”也就使得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较为艰难。不过随着政府部门牵头的示范工程和水果种植业尤其是一些“农家乐”式的种植业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终于能得到起步。
4.3 成本问题
这个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成都市人均耕地面积0.03hm2,约合0.5亩,低于国际警戒线,而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hm2,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达0.225hm2。可以看出,成都平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小,每一户平均也就0.13hm2左右;
第二,在耕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高于传统灌溉方式,尤其是首年的投入较高。其中主要是首部工程,其一般由取水工程、泵房、过滤器、施肥器等组成,以及田间工程,包括寿命较长的干管、支管和寿命在3年左右的毛管或者滴灌管、喷头、滴箭等。而如果要使用价格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控制面积达到几百亩的自动化物联网控制系统,成本会更高,也会是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成都平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让农民各自单独引入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来看是不现实的。
5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推广对策
5.1 加强宣传引导,认清形势
不仅要加大对全社会的节水宣传力度,更要向农户及合作社、企业等宣传成都平原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等,同时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专门为水利水务基层干部、工作人员和农技站工作人员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再通过他们向田间推广应用。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最适合的节水灌溉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大田作物适合移动式喷灌,一些水果要用滴灌,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也要做到因地制宜。
5.2 修订更合理的灌溉水费标准
《四川省水利工程供水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对农业用水水价有明确标准,但标准是以亩为单位,并非按用水量的多少收取,因此,无法有效遏制灌溉水浪费行为,对于节水农业的推广不仅不能支撑,反而有阻碍作用。而且该规定的执行起始日期为1984年1月1日,明显已经不能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求,科学合理的新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和实施。但需要清楚的是,新标准的制定面临非常多的难题,既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也有不少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灌溉用水量如何用量水设施较为精确地计量,其中降雨、漏损带来的不精确如何消除等。总之,在成都平原要想让农业从业者看到节水灌溉的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让节约用水的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5.3 鼓励土地流转,让更专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成都平原地区户均耕地面积小,农户使用节水灌溉的单位面积成本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生产队或者合作社为单位建设取水工程和首部枢纽工程,降低成本,但是其中可能会有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水源的管理、首部枢纽的运作等。
其次,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创富者的利润空间将来自最大程度地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使用大型种植、收割、运输、加工机械,追求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成为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措施,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土地流转后,从事农业劳动的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更有利于节水灌溉以及其他先进农业技术的革新和应用。
5.4 政策鼓励和支持
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引入高效节水灌溉可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非常切合此项改革的意义。因此,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一道,应当被主管部门重视和推广运用。相关职能部门可出台一些惠民政策,支持和鼓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以推动此项技术在四川平原地区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