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动态
——以《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杂志刊载论文为对象
2019-07-24李志明
李志明
沈 洲
园林史研究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汤姆·特纳(Tom Turner)教授所言,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唯有与往昔的园林相联系才能显示其价值[2]。国际园林景观史学界有2本著名的学术期刊,一本是英国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 & Francis)出版的《园林与设计景观史》(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ISSN:1460-1176),另一本是英国园林信托基金会(The Gardens Trust)出版的《园林史》(Garden History)(ISSN:0307-1243)。《园林与设计景观史》于1981年创刊,其前身为《园林史学报》(The Journal of Garden History),1998年正式更名为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由西方园林史研究泰斗约翰·迪克逊·亨特(John Dixon Hunt)教授任主编,目前被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这是一本能够全面反映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动态的权威学术期刊。
近年来,随着文献计量学的快速发展,应用科学手段揭示长时段学术史研究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演化脉络已成为各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2018年3月著名期刊《Science》刊登的《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一文指出,科学已被视为是一种学者及其学术成果不断扩展和演化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和引文关系来揭示科学知识的研究模式和发展趋势[3]。而科学知识图谱(Scientific Knowledge Mapping)正是一种运用可视化软件绘制知识网络的关系结构图,进而科学揭示研究领域演化趋势的分析方法[4]。近年来,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已被运用到开放空间[5]、社区规划[6]、城市绿地[7]、城市更新[8-9]等相关领域研究动态与演化脉络的知识挖掘工作中。与此同时,学者们通过对一些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的重要期刊——如《Sustainability》[10]《Information Sciences》[11]《Safety Science》[12]和《Economic Geography》[13]等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旨在从一个方面揭示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诚然,尽管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能力,它依然需要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作为有益的补充。奚雪松等以《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刊载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景观规划研究的规律和特征[14],金荷仙、汪辉等学者通过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中国园林》等9本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园林期刊的载文情况,揭示了国内外风景园林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和发展趋势[15-17],为我国风景园林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这2款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并结合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园林与设计景观史》期刊1998—2017年间刊载的508篇论文,揭示近20年来国际园林与设计景观史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主题演进与学术脉络,为国内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研究和蓬勃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图1 《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文献来源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热力图
图2 1998—2017年发文量不小于4篇的机构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与传统文献分析方法相比,知识图谱分析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直观可视化的图形关系清晰地揭示学科知识演进的内在历程与结构[18]。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共引网络”Java程序开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其特点在于能够直观地展现知识节点在知识网络中的相对位置,揭示学科研究前沿发生转变的知识转折点[19]。知识图谱中由蓝到红的颜色渐变代表时间的推进,节点圆心所在位置对应其第一次出现的年份;节点大小表明相应信息出现的频率。VOSviewer是荷兰莱顿大学Van Eck等学者研发的一款专门揭示文献知识单元的可视化软件[20],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主题词的词频及相关度,图谱中节点大小表示主题词的词频,不同颜色表明不同的聚类。
本文首先运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对《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的载文量、国家、作者以及引文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构建作者合作网络图谱(Author)及作者共被引图谱(Cited Author),发掘各时间段内活跃度较高的作者;最后,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文献全文,从整体上把握1998—2017年所刊载论文的主题演进与发展趋势,从而揭示近20年来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的动态趋势与学术脉络。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选取Web of Science中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18年4月6日。在基本检索中检索出版物名称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时间设定为1998—2017年,共计获得513条检索记录。剔除5篇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内容(1篇参考书目、4篇校正),得到508条符合条件的记录,按照VOSviewer和CiteSpace 2款可视化软件的格式要求,导出相应格式的文献数据,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载文量和载文类型
将20年来《园林与设计景观史》共刊载的51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载文类型上看,学术论文(Article)390篇(包括15篇会议论文),占76.02%;评述为该刊的一大特色,包括书评(Book Review)、综述(Review)、艺术评论(Art Exhibit Review)等共100篇,占19.49%;编辑材料(Editorial Material)主要为每个专题的导言,共24篇,占4.68%;传记(Biography)则介绍园林历史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人物及其作品,共9篇,占1.75%。
2.2 国家分布
文献来源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园林史研究分布情况。图1表明区域颜色越深,其发文量越多,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集中地区。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共154篇,占总发文量的30.32%。其后依次是澳大利亚(46篇,占8.44%)、英国(24篇,4.73%)、加拿大和意大利(各14篇,均占2.76%)、新西兰(12篇,2.36%)、德国(11篇,2.17%)、中国(9篇,1.77%)及爱尔兰(8篇,1.58%),其余21个国家和地区都是7篇及以下,均不到1.38%。
2.3 作者分析
从发文数量来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位居第一,哈佛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紧随其后(图2)。在CiteSpace中将网络节点设置为作者(Author),采用时区视图(time zone)图谱类型,分析作者共现图谱。图3展示了近20年来该刊活跃度较高的作者包括Hunt J D、Bowe P、Laird M、Jones D、Tchikine A、Morgan L、Goto S、Woudstra J、Fung S、Treib M等学者。
图3 《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作者共现时区演化图谱
图4 《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作者共被引图谱
2.4 引文分析
引文分析即对刊载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共被引网络图谱①。将节点设置为被引作者(Cited Author),得到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图4),展现了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较高作者有:Hunt J D、Clunas C、Conan M、Loudon J C、Lazzaro C等。使用引用突现功能(Citation Burst)②后出现的突变词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学者马克·特雷布(Treib M)。另外,将节点设置为被引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得出相应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表1列出20年来被引次数最高的6篇参考文献,其中有4篇文献均与中国园林相关。例如Clunas从物质文化的角度研究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一书,指出随着中国晚明时期社会奢侈消费风气的盛行,传统士大夫更加着眼于长物的拥有方式而区别于只在乎拥有它们的社会大众[21]。1996年,Clunas首次提出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将中国明代时期的园林造景实践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历史背景中,展现了园林在社会生活中的图景[22]。
3 领域动态及其研究进展:基于VOS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
3.1 研究热点
运用VOSviewer的叠加可视化分析功能(Overlay Visualization),深入挖掘期刊所涵盖不同主题的平均引用影响关系③,构建主题词平均引用影响关系图[23]。从图5中看出,除图中建筑、山、水、中国、城市、树木、场景、传统等高引用影响主题词之外,还有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等主题词,表明植物多样性、园林景观的生态性也是国际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园林史研究正成为国际园林与设计景观史学界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3.2 领域动态
VOSviewer聚类视图(Cluster View)将研究主题相近的关键词聚为一类,用同一种颜色表示。图6展示了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的4个核心研究领域:红色聚类为园林历史与理论;绿色为园林植物;蓝色为城市景观与公共园林;黄色聚类为中国园林研究④。以下将进一步阐述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所呈现的这四大研究聚类的特征、领域动态与主题脉络。
3.2.1 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园林景观的发展演变史、园林艺术形式与风格、史学文献记载中的园林这3个方向。
1)园林景观的发展演变史。
园林景观的发展演变与其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彰显出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形式。图6中的高频词有园林、景观、空间、时间、形式、生活等。正如Ingold在《景观的时间性》一文解释了景观不是土地、自然、空间,而是时间累积下的社会生活、文化事件的反映[24]。Beattie等研究了18—20世纪澳大利亚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反映出澳大利亚园林在不同时期的营建思想、场所观念和表现特征[25-26]。冈贝里亚庄园(Gamberaia Villa)是意大利典型的代表性园林,Bevilacqua等学者分析了其建筑形式、水域景观、雕塑位置以及场地和空间的组织关系[27-28]。
2)园林艺术形式与风格。
城市文化的演变与时代主题的驱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和风格。正如汤姆林逊(David Tomlinson)所指出的,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 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不同理解上[29]。19世纪晚期的澳大利亚园林艺术受到德国洪堡哲学、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以一种“感官形式”重新审视了园林艺术中所表达的“完整统一性”[30]。法国凡尔赛公园在界定空间艺术存在的同时,强烈的对称中轴线设计,清晰的景观视线和空间序列,以此象征着皇权的稳定、永恒和形象[31]。Seçkin分析了伊斯坦布尔宫殿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演变过程,指出土耳其园林从未“远离严谨规划的生活”,而是将规则要素与不规则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园林景观[32]。图6中艺术、风格、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水等词都能反映上述各国园林形式和风格变化的趋势。
3)史学文献记载中的园林。
文本、图像、地图和手稿等历史文献载体的保留与传承,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不同时期园林景观的呈现方式与途径。图6中的高频词有手稿、地图、物体、评论、展示等。Bowe分析了古代图像、诗文、绘画以及花瓶瓶身彩绘的图案,探究了古希腊喷泉的起源与发展,指出古希腊人率先采用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方法[33-34]。Han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场景,提出身体的“感官”和精神的“感观”是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的关键[35]。Song通过古代长白山地图和文本记载,探讨了作为晚期帝国景观在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意识与位置关系[36]。
3.2.2 园林植物研究
植物是一个有助于提高景观审美与视觉相融合的关键指标,它记录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征与演变过程[37]。图6所示,园林植物方面的相关高频关键词有植物、种类、物种、种植、植物园等。Loeb以纽约中央公园与费城费蒙公园为例,分析其树木生长的变化情况,并以假设法探究了1734—1825年间美国南方花园的物种选择[38]。植物园作为一种类型多样的人文景观在西方园林史学界的研究也倍受关注,Robin和Woudstra都认为欧洲植物园是一种科学设计的园林,在总结18世纪英国植物园的主要特征基础上,从园艺师的角度提出植物的理想种植模式[39-40]。随着美国净水法案的提出,建立人工湿地以弥补自然湿地减少的做法开始盛行。Cole等基于纽约北部湿地的建设项目,通过研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群落分布状况,为建立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41]。
3.2.3 城市景观与公共园林研究
图5 《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所刊论文主题词平均引用影响关系图
图6 《园林与设计景观史》1998—2017年所刊论文研究聚类视图
图6所示,城市景观与公共园林研究方面的关键词有城市、公园、公共、林荫大道、街道、城市景观、威胁、关心、生存等。Kullmann认为城市公共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与其环境之间形成更有力的互动,并以莱比锡拉贝公园为例,揭示了公共园林在城市复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42-43]。Davis在《美国林荫大道快速发展》一文中提出,美国林荫大道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成果之一,它是一项融合了景观建筑、道路工程、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多学科的设计范例[44]。Beattie认为中西方园林史学家应当以一种生态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环境变迁与园林历史之间的内在关系[45]。总体来看,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公共园林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表1 1998—2017年被引用数最高的6篇参考文献
3.2.4 中国园林研究
中国园林历史源远流长,其独特的造园思想和艺术手法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1990年在荷兰莱顿大学举行的“The Authentic Garden”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学界的影响力[46]。近20年来《园林与设计景观史》刊登了大量中国园林方面的研究论文,主题涉及中国造园思想与设计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国园林文献注疏等方面。
1)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与设计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并通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来呈现诗画意境般的园林空间艺术和审美体验。图6所示的高频关键词有亭阁、水池、山、建筑、诗文、绘画等。如冯仕达以拙政园和颐和园为例,详细解读了《园冶》中的“借景”概念,并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营造进行了深入的跨文化研究[47]。近年来,园林绘画已成为园林史学家研究造园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郑炘和梁洁结合《园冶》和《浮生六记》中“心”在绘画和造园之间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揭示了园林假山、绘画和造园活动之间审美关系和表现特征[48]。肖靖在分析《园冶》文本的基础上,从图像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绘画对明代文人园林的影响[49]。
2)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既是其他传统艺术的载体与反映,又为它们的创作提供素材[50]。图6所示的高频关键词有唐、宋、元、明、清、狮子林、沧浪亭等。田野和方海分析了狮子林名称的由来、史学记载、空间结构以及形态特征,研究了从元代到民国时期的狮子林历史风貌的变化,完整展现了狮子林的演变历程[51]。鲁安东基于《拙政园图册》中的散文、绘画和诗文等内容,解析了以拙政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中的景观构成[52];许亦农通过对沧浪亭历史、文本以及社会语境的分析,揭示其园林空间特色的形成与演变过程[53]。此外,该期刊还登载过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54]、圆明园[55]、长春园[56]、米万钟的勺园[57]以及王世贞的雁山园[58]等中国名园的相关研究。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这2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20年来《园林与设计景观史》刊载的508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与深度解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是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中国学者的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Hunt J D、Clunas C、Conan M、Loudon J C、Lazzaro C等学者的被引频率较高,是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人物。
2)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有4个核心领域: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植物、城市景观与公共园林、中国园林。总体来看,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是国际园林景观史研究的基础,这一领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园林景观的发展演变史、园林艺术形式与风格以及史学文献记载中的园林3个方向。中国园林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国造园思想与设计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国园林文献注疏等方向。
3)中国园林史研究正涌现为国际园林景观史学界的一个前沿领域与研究热点,其中Clunas C、Hall D L、Ames R T、冯仕达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与文献梳理工作为这一领域的开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历史理论是学科发展的知识基础与价值源泉。1989年,美国敦巴顿橡树园研究中心(Dumbarton Oaks)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园林史:问题、途径、方法”(Garden History: Issues, Approaches, Methods),推动了国际园林史研究向哲学、建筑学、艺术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59]。该研究中心后续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园林史会议,探讨的主题包括“景观设计与运动体验”“园林景观中词与物的融合”“技术与园林”“园林与环境记忆”“园林中的声和味”以及2018年11月举办的“植物园与城市未来”研讨会。中国的园林史研究既要在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中积极探索,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也要从国际园林与设计景观史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脉络中汲取有益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不断加强对园林植物、城市景观、公共园林等领域的研究,最终迈向中国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新辉煌。
致谢:衷心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冯仕达副教授在本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给予的指导!
注释:
① 作者共被引网络,即研究对象为期刊所有论文的参考文献。通过分析共被引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节点,可以揭示出某个研究邻域的代表性作者和知识结构。
② 引用突现是指引用量突然上升或下降,通常代表该领域研究方向的转变。在图上表现为节点发生突变的圈层被红色标注出来。
③ 平均引用影响关系是指期刊中的主题词被引用的频率大小,其图上的颜色从蓝色(最低引用影响)到红色(最高引用影响),能够揭示出一定时期研究的热点趋势。
④ 鉴于软件分析过程中的参数设置不同,VOSviewer的聚类分析结果可能会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