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创作中图像构成的应用技巧新探
2019-07-23李历伟
李历伟
摘 要:在艺术与技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从静帧图像到动态影像的读图时代。使原本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也开始出现了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技术间的相互融通,使“视图”这一概念的领域逐步扩延。“视图”领域可以包含:影视动画、影视广告、平面设计、摄影摄像、商业插画、传统绘画等多个行业。笔者阐释并构建一套视图创作构成的应用技巧体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图像的完善性构建。在图像的构建过程中,提出视觉中心区域与视觉流的概念。解决了平面构成理论僵化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视图创作;图像构成;应用技巧
1 视图创作与视图画面的基本概念
视图创作,重点在“视图”一词的理解上,纵观当前各行业,平面设计、摄影摄像、商业插画、传统油画、影视动画、三维包装、影视广告等。虽然领域不同、行业技巧不同,但都是以视觉为主的信息传递。传递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都是从单张画面为平台媒介。只是静态画面称为“幅”,动态画面称为“帧”。视图创作可总结为:在视听语言的基础上,以视觉语言承载并以视觉语言表述为主,涵盖了色彩、构成、光照、空间、画面运动等相关语言技巧的创作行为。
视图画面,视图画面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常被忽视,即是画面边缘。一切构图系统,不管是九宫格构图、还是黄金分割构图,都需要一个外部边缘的框架来支撑画面。所以,提取外部边缘这个元素所形成的画面区域,即称为“视图画面”。
2 图像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构成不是一种具象语言,而是抽象化、几何式的造型语言。源于俄罗斯构成主义艺术运动和荷兰风格派運动。平面构成是图像构成的基础理论。图像构成以图像概念为范畴进行实践性的应用。具体来说,图像构成研究如何用构成原理做出视觉流引导视觉中心区域的展示,以达到突出表现视觉中心区域的目的。
3 图像构成的体系框架
图像构成的框架认知主要在三个部分:点、线、面要素,构成形式表达,形式美法则。
3.1 点、线、面要素
点的定义:在数学中点指没有维度的抽象概念,在造型中,点指相对较小的形态元素,是图像中面积较小的形状,有大小、形状、颜色等,是一个具体的形象。点的作用为点的驻留性。
线的定义:在数学中线没有粗细只有方向和长短,同时还有射线。在造型中,线有宽度、长度、形状、颜色、肌理等元素。线的作用:线的指向性。
面的定义:在几何中,面是线的移动轨迹,有长和宽两个维度。在造型中,任何封闭的线都能够形成一个面。面的作用:面的分割性。
3.2 构成形式表达
点属性的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特异。都有驻留性特征。重复是同一元素反复出现,特点是加深印象产生规律的节奏感。近似是基本形象产生局部变化,又不失大体相似。特点是近似会使人感到同族类关系。渐变是规律性的变化构成,由一个形态渐变成另一个形态。特点是产生强力的顺序和节奏变化。特异是: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局部变异的过程,特点是突破节奏产生差异性。
线属性的形式有发射和密集。都有指向性。发射是以一点或多点像周围发射、扩散。特点是视觉的延伸性和导向性。有中心式发射,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螺旋式发射和同心式发射。密集是一种运动方式,是以追求疏密的节奏为目的。分为向点密集、像线密集、像基本形密集和自由密集。
面属性的形式有分割、肌理和空间。都有分割性。分割是把限定的空间分为一个若干的形态,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特点是割而不断,分而不离。肌理是物体质感即物体表面的纹理。特点是质感的视觉刺激,有一定的带入性。空间是利用透视原理得到的空间视觉形态。
总的来说,根据点线面三个不同属性的要素特点会范生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对画面形成不同的视觉流引导。
3.3 形式美法则
在应用中,有两对基本的形式原则。分别是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规划的,动态感是节奏与韵律。静态感是静态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是指当一种视觉元素或听觉元素,以某种规律性的形式出现便会形成一种节奏。而节奏进行变化时,即形成了韵律,其作用是把静态的元素赋予动感。
对称与均衡是一种静态感的原则。对称是静态物体对应相等的感受,均衡是指视觉力量产生平衡的感受,两者的作用是使虚拟物象赋予重量感。形式应用法则是对表现形式的应用原则,进而形成不同的形式美感。
4 图像构成的应用技巧
视觉图像应用的主旨目标是对视觉流的引导设计,引导视觉中心区域的表现。以使图像内容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的视觉美感。一幅图像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元素中有主次排序,主要的画面元素放置的位置,我们称为视觉中心区域。人在观察时不会把焦点集中在画面的全部,而是在画面中进行流动,所以为了达到快速的画面信息读取与画面信息接收。要在形式上进行视觉流设计,避免观者产生视线游离不定、导致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形式,我们称为视觉流引导。
所以当完善画面内容后,对画面元素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元素重要性排序,元素形状、形态、颜色进行比较。首先确定要表达的视觉中心区域位置,然后根据画面元素分析判断点线面不同属性的构成形式,选择合适的表达框架。再次思考搭建框架后的形式美布局。最后从内容主次关系再到局部构成关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视觉流引导视觉中心区域,达到烘托和丰富画面内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一林,马晓腾.解构与重构——构图新概念[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2] 胡明哲,丁一林.造型与形态[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