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与动画中小丑形象的艺术表现比较
2019-07-23顾泽阳丁玲
顾泽阳 丁玲
摘 要:在影视作品中反派角色的人物塑造成功与否决定了一部作品的优劣。本文通过真人与动画电影中经典反派小丑的形象塑造的比照剖析,探討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塑造小丑形象上的异同,论述小丑这类极端性角色是如何通过美术设计和动作设计走入人心,从中寻找反派角色创作的规律,探讨角色创作的本质。
关键词:反派角色;小丑;性格特质;动作设计
在我们所观看过的影视和动画作品中,反派角色的塑造对于整部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反派角色是一部作品中的另一个灵魂,他与主要角色的不断交锋促进了剧情发展也使得作品趋于完整,他的形象与性格刻画对于主要角色也有着衬托作用,相辅相成互为点睛之笔。
本文选定的反派角色小丑是特定的一类,这个角色独属于美国DC漫画旗下的经典反派。小丑这个角色以及他的大IP的塑造是成功的,小丑作为极具特质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独树一帜,因为其复杂性和边缘性,对其的塑造和表现是对艺术创作者表现力的挑战。本文将以同一个反派角色在真人版和动画版作品中的塑造方式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比其塑造的方法与特点,探讨真人与动画中艺术表现方式的互为借鉴性。
首先简析一下小丑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小丑,一个疯子,一个犯罪王子,一个绝对邪恶的化身,他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混乱与原罪。作为一个反社会的疯子,他的性格怪异,疯癫异常,他行事让人无法预知,他享受犯罪的纯粹快感并乐此不疲的与蝙蝠侠进行着猫鼠游戏。漫迷们戏谑地称:“民风淳朴歌谭市,人才辈出阿卡姆。”但无论是出现的任何反派,他们都无法替代小丑这个疯狂罪恶的本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小丑总有着那么一种罪恶的魅力,他总是在狂笑着,他是一个普通人吗?不,他不是,可他又没有任何的超能力,但他永远都是那罪恶的深渊,他代表了所有的恶,是一种疯狂,更是一种混乱。他无恶不作,对于老人甚至是孩子都是无差别的进行袭击,他没有道德的约束,只是在追求混乱并以此为乐。在犯下无数罪恶的同时,他更是一种精神的癌症,感染了歌谭市,可以说他是整个DC世界中数一数二的反派角色。有了绝对的邪恶就会有绝对的正义,代表正义的蝙蝠侠角色在与小丑的交锋中不断丰满,小丑与蝙蝠侠这对死对头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动漫人物。
真人与动画作品的小丑角色笔者分别选择了真人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由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以及动画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中小丑形象为分析的着手点,前者是被大众称为无法超越的小丑扮演者,后者是动画版的小丑形象的经典代表。文章将从标志性外貌特征的构建,怪诞行为的动作设计与处理两大方向进行论述分析。
1 标志性的外貌特征构建
与一般马戏团里插科打诨,笑料频出的小丑形象不同,DC宇宙中的小丑形象定位是疯狂的犯罪分子。标志性的外貌是绿色的头发,惨白的面容,以及那夸张的嘴角,红白绿的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紫色的西装搭配绿色的马甲与其妆容进一步形成强烈反差。西装作为正装的代表通常意义上传达的是优雅的姿态,创作者给小丑这样的装扮则是刻意形成反差,也与他把每一次的犯罪都当作一场演出来进行形成呼应,在服饰的色彩上选择用紫色和绿色象征着致命的毒药的视觉感受。真人版本的小丑演员使用了特效妆容,重点突出了小丑的嘴部,为了还原漫画夸张的大嘴,特效妆容让真人版本的小丑设定为嘴角被刀横切开来的状态,有愈合伤口的伤疤质感,再涂抹红色的口红,随着演员大笑可以将这个角色塑造得更为变态可怕。
相较于真人版本的外貌特征设定,动画版本的小丑形象有着更加宽泛的适应性,动画可以通过更为夸张的造型设计彰显人物的性格,例如动画中小丑形象,脸部身体的设计多为三角形,三角形的脸型给人一种邪恶感,眼睛部分也是倒三角并凹陷进面部增加了阴森的感觉,鼻子更是锐利的尖形,这种造型设计无疑是增添了角色的面部锐利度,小丑角色出场在大部分的镜头中自带背光效果,但在小丑眼睛和嘴巴的部分加入了高光,这样子的设计配合着小丑的脸部表情凸显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增加角色给人的癫狂感。嘴部的特质是小丑脸部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动画中其结构部分达到了脸部比例的一半,露齿狂笑尽显癫狂状态,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夸张凝练的外形设计让人物形象的IP深入人心。
2 怪诞行为的动作设计与处理
真人版本的小丑第一次出场是与满屋子的黑帮分子进行对手戏,他先大摇大摆地走进来把一支铅笔插在了桌子上,戏谑的语言搭配上滑稽的动作对黑帮们进行了挑衅,手部的动作设计则采用魔术师手部动作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之后快速地用极为暴力残忍的方式解决了一个黑帮分子。为了表现其无人性的行为特点,在进行完暴力的挑衅后,小丑平静的端坐在桌子前,晃动头部,整理西服时让左肩自然抖动,以此来表现这种暴力的事情对于小丑来说是如此的稀疏平常,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前后动作设计的反差塑造出小丑病态的犯罪心理。演员希斯·莱杰在设计小丑怪诞行为动作的时候不断加入了身体的抖动,显现出人物始终处于一种不安分的癫狂状态,这种动作的处理对于刻画小丑这种神经质的人物非常精准,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牵动观众的每一根神经。
真人版小丑动作设计的另一幕是小丑参加地方检察官哈维登特的筹款晚会。小丑在人群中开了一枪让大家安静,随手拿起桌子上的食物大口地吃了起来,边咀嚼边说话,语句含混并伴随着头部的晃动,表现小丑所处在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在小丑问出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后,发现没有任何人回应他,这里演员希斯·莱杰设计了一个微表情,他把头歪了一下,向上翻了一个白眼,表现出不满以及邪恶释放的需求。随即,他先抢过别人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接着用手摁住一位客人的头,继续询问,这里的动作的幅度慢慢变大,小丑的情绪在不断上升,他又揉了揉客人的头,之后转到用手指捏着客人的脸,反复的扯动,表现其情绪的不耐烦和狂妄。当有一位正义的老者站出来准备抗衡小丑的时候,演员设计了一个耸肩歪头的动作,眼睛眯起表现出困惑的神色,之后脸部向前倾,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在老者和观众同时困惑的时候,小丑拔出刀并抵住了老者的嘴巴。突发的攻击动作使人不寒而栗,这组动作设计精准地表达了情绪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演员采取循序渐进的动作设计,让动作的幅度慢慢增大,不断给角色进行情绪的积累,在通过逐渐的积累后加入一些平和的动作让人物安静下来,再突然间爆发,用大幅度的攻击性的动作使人物紧绷。这样子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让人物更加具有攻击性和表现力,也可以更好塑造出他性格上面的琢磨不定,动作和目的无法被预知,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人物可以给人以新鲜感,给予人物独特的反派魅力。
对比于真人版的小丑动作设计动画《蝙蝠侠:致命玩笑》的小丑动作设计则融合了迪士尼惯用的美国的百老汇歌舞劇形式。歌舞剧通常表现的是欢乐的情景,小丑设计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给人不祥的预感。这里用歌舞的表现形式来推动故事发展并塑造出小丑的癫狂。他站在舞台正中央,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权杖着地双腿张开,来了个经典亮相。
小丑的出现使整个歌舞剧走向了病态和癫狂,在一开始的表演中,小丑有一个戴上帽子的动作设计,注意这个动作设计中小丑的小拇指上翘,让本来一个戴帽子的绅士动作,在他的表演下变得滑稽,再加上面部表情的夸张与那标志性的笑脸,让怪诞中带上了邪恶。小丑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阶,这里他的脚步动作是设计为垫着脚尖快速下楼,顺着音乐的节奏,对上了音乐的鼓点。下了台阶,脚顺势就伸出,做出了舞台动作,右手一直握着的权杖起到了作用,他用权杖做了一个横向平移,同时也顺应了歌词,也吸引了观众的视点。接着小丑伸开臂膀,又用权杖指向观众,之后用手做出了一个挤压事物的抓取动作,用渗人的语调搭配邪恶的歌词诉说自认为伟大的犯罪理念。动画设计者用这些舞台性质的动作也很符合小丑这个反派,手的这一个挤压性动作出现于很多的反派人物动作设计中,为了表现出反派的巨大野心和疯狂,这种类型的动作可以戏剧性地表现出动画人物的魅力。在歌唱好自己的犯罪野心之后,小丑开始吐槽人生,这里给他设计了舞台表现力更加夸张滑稽的动作。小丑用手旋转权杖,跳起了踢踏舞,腿抬得很高,动作十分夸张,这点上契合了人物的个性,搞怪荒谬,邪恶且致命,因为他把犯罪用歌舞来表现,且这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他习以为常的笑谈和舞台演出的一部分。
在动作处理上,真人版本小丑的动作设计也可圈可点,小丑炸毁歌谭市医院的时候,小丑穿着护士的服装,摇摆着走出爆炸的医院,演员给小丑设计了滑稽的鸭子步,像一只鸭子一样摇摆着走出医院,这个动作表现了小丑这个人物的滑稽的形象,狰狞粗陋的外表与象征高尚纯洁的护士服形成反差,加之荒唐怪诞的鸭子步调,使其形象入目难忘。
3 结语
通过对比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中两个小丑角色的艺术处理方式,我们会发现艺术创作者抓住并放大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再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出相应的动作,最终让角色鲜活地出现在荧幕上。小丑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他所代表的丰富内核与个人性格特质,也同样离不开众多艺术创造者对他的个人理解与艺术再创造,在进行艺术表现前,我们要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背景故事,在知晓了人物特质后进行的创作会事半功倍。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无论是真人还是虚拟形象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是手段,相比真人而言,动画表现手法可以极尽夸张之能事,从外形的生理突破到肢体的动作变形,以及创造视觉奇观,这都是动画语言的强项。真人的表演,真实性自不可言,而要让其表现非常规动作或者突破生理极限则是有限度的,所以真人的表演重在细腻的体味与演员的个人表现张力,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可以让角色形象简明清晰,也能让大众更为直观的爱上这个角色,这里面同样也包含了对一个演员的喜爱与赞赏,这对于一个角色和演员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动画和真人两种表现形式是可以互相借鉴,他们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剧情并不断丰富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思想内核。技术手段并不是追求新奇特,一个角色能够真正让人记住,需要的是真实,直指人心,如此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反派的塑造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新奇特,脱离人性的根本是不能立足的。一个反派角色的出现,在于他能否抓住观众心中的那个痛点,如果成功刺痛了观众的内心,那这个角色就是成功的,而小丑就是一个例子。
无论是真人版本还是动画,小丑和蝙蝠侠分别代表了两个极端,一个绝对邪恶,一个绝对的正义,他们两个已经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更像是莫比乌斯环的两面,相互追逐,共为一环。小丑这个角色就像是精神上的流感,他叛逃了对于道德的约束,存在于自己想法中,而他的想法只是纯粹的混乱和毁灭,他的疯狂会污染人们的心灵。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个疯狂角色的出现定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力,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让其深植的内心世界外化,从而让人理解怪诞行为的根本原因。就像《蝙蝠侠:致命玩笑》的剧作内核一样,蝙蝠侠救不了小丑,小丑也无法理解蝙蝠侠,面对厄运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个成了善,而一个成了恶,抛开一切消极的猜想,我们需要去相信一个普通人不会被厄运逼疯,面对生活的厄运,乐观一点,你我都是超级英雄。
参考文献:
[1] 张鹏.独立动画导演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沈茜.动画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 凯伦·派克(美).创造奇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M]. Coral Yee,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4] 汤姆·班克罗夫特(美).动画角色(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设计:造型·表情·姿势·动作·表演[M].王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姜梦雨.动画片的灵魂——角色肢体语言和表演的艺术[J].戏剧之家,2016(5):162.
[6] 陈莉.美、日主流动画动作设计的差异分析[J].大舞台,2015(6):130-131.
作者简介:顾泽阳(1997—),男,江苏人。
丁玲(1979—),女,江苏人,西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