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小组合作中贝尔宾团队的构建探索
2019-07-23季琼雨
季琼雨
【摘 要】小组合作已被广泛运用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之中,然而学生的分组非常随意,效果不佳。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可有效破解该问题,结合该理论,教师将按照“确定数量—选拔组长—招募组员—创设组名—教师审核”五个步骤来指导学生完成分组,以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目标。此外,在运用该理论时,教师对学生应做好相关的测试指导和说明,学校应积极落实“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的教改目标。
【关键词】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小组合作;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5-015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73
The Research on Setting up the Belbin Team in the Group Coope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 Qiong-yu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 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Group cooper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owever,students think little of grouping,leading to bad effect.Theory on Belbin team role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effectively.Combining with this theory,teachers will follow five steps to guide students grouping,leading to heterogeneity in one grou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These steps are as follows:determine the number—select a leader of the group—recruit members of the group—create a name of the group—teacher checks the list.In addition, when using the theory,teachers should prepare well for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s of test,beside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achieve the teaching reform goal on expansion coverage for small-class teaching.
【Key words】Theory on Belbin team roles;Group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黨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近年来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广泛运用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之中,它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为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小组合作在高职思政理论课的运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来指导高职学生进行分组,以期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1 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理想的分组应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在分组时使小组由学习能力、接受力、性别、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个小组间就组成了一个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合作,挖掘自身潜能;组间同质则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
而现实是,因缺乏有效的指导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分组非常随意。他们一般会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小组,性别一致,亦无法保证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的异质。因为缺乏组内的互补性,学习任务经常个人化,个别组员处于“失语”、“失踪”状态,学习成果的展示则成了少数人的个人秀,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初衷。同时,组内不异质,自然无法保证组间同质,有些小组可能会出现“强强联合”,也可能会出现“散兵游勇”,从而降低了组间竞争的公平性,进而影响课程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而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是,面对学生分组随意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可供操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分组。
2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内涵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是1981年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在澳洲和英国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地拥有如下九种角色。该理论指出: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九种人组成,分别为:鞭策者、执行者、完美主义者、外交家、协调者、凝聚者、智多星、审议员、专业师。在九种角色中,鞭策者、执行者和完美主义者属于行动导向角色;协调者、凝聚者和外交家属于人本导向角色;智多星、审议员和专业师则属于思维导向角色。其中,最适合担任组长的是人本导向角色类中的协调者,他沉着自信,凝聚众人,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并能对团队内不同见解兼容并蓄、客观评价。除了协调者,同为人本导向角色的凝聚者和外交家也可担任组长。
贝尔宾先生勾勒的团队结构能够尊重差异,体现互补,容人短处,用人所长。该理论和小组合作在理念上如出一辙,均强调参与者的异质性和互补协作,重视挖掘参与者的潜能,因此用该理论指导学生分组具有可行性。
3 有效构建高职思政理论课小组合作中的贝尔宾团队
3.1 确定数量
贝尔宾团队的组建,一般意义上应按照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中九种角色来确定,一个团队大体9人。这9人之中包含教师,教师无固定角色,有时可担任专家角色,有时亦可担任审议员、鞭策者,视情况而定。此时,作为团队成员之一的教师,依旧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由传统教学中的显性变为隐性,而师生关系则变得更加平等民主。
贝尔宾团队种有9种角色,但在具体操作中, 1个人可以同时承担2~3种角色,1个角色也可以由多人同时承担,有时9个角色也不必同时出现。考虑到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大班教学的普遍现状,一个班约80-90人,合作小组应由7—9名学生组成(再加上教师,组员人数与贝尔宾团队的人数大体符合),一个班约10个小组。
3.2 选拔组长
在开学第一次课上,教师把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表的链接发给学生,请他们在课后完成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学习委员。之后,学习委员及时统计测试结果,并将人本导向角色“协调者”、“凝聚者”、“外交家”的名单单独列出,均于第二次课前上交。
此时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第一,测试结果为“协调者”的人数正好等于小组数量,则可直接将“协调者”确定为组长。第二,“协调者”人数大于小组数量。此时就要根据自愿原则,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性格等综合表现,淘汰部分“协调者”,剩下的“协调者”则被选为组长。第三,“协调者”人数小于小组数量。此时,教师可在同为人本导向角色的“凝聚者”和“外交家”中考虑组长人选,优先考虑“凝聚者”。如若“凝聚者”或“外交家”人数较多,则根据自愿原则,再结合综合表现,淘汰部分人,最终确定组长人选。第四,人本导向角色类人数小于小组数量。在目前的实践中,该情况尚未发生,如若出现,则由行动导向角色补缺,优先考虑其中的鞭策者,其次为执行者、完美主义者。
3.3 招募组员
在第二次上课时,教师公布组长名单,并请组长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表测试结果招募组员。要求是,为保证组员的异质性,组内同一角色一般不可超过两人。因组员是组长亲自募集而非教师指定,所以组长对组员具有向心力,与组员之间较为默契,这有助于和谐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3.4 创设组名
招募完毕后,小组成员共同创设组名。组名应突出本组特色,具有趣味性但不能低俗,一个有趣的组名,既可让组员有归属感,又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第三次课之前,学习委员应上交各组成员名单和相应组名。
3.5 教师审核
教师审核组名,并根据学习委员统计的测评结果来审核组内成员的异质性。如果组内角色单一,异质性不足,则由学习委员进行组间协调,重新确定小组成员。在第三次课上,教师公布组名和小组成员。那么,在此次课上便可开展小组合作项目。
4 注意事项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确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小组合作中组内异质性不足的问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少高职学生对测试要求不甚理解。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的要求是:“本测试共七题,每题八句话,请将总分十分分配给每题的八个句子。最体现您行为的句子分最高,以此类推。最极端的情况可能是十分全部分配给其中某句话。”一些学生为首次碰到此类测试题,不甚理解,无从下手。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测试指导,做必要的示范,使学生清楚规则。
第二,做一份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大约需要15分钟,耗时较长。因缺乏耐心以及对本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可能应付了事,从而影响测评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分组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必须说明测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强调测评结果对学业考核的重要影响。
第三,分组过程耗时长,增加教师负担。从发送测评表至公布组名和组员,需跨越三次课,每个环节均需教师的参与。并且,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多为合班教学,教师面对的行政班级众多。建立贝尔宾团队,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甚至会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进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精神,充实师资力量,“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适度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小组合作的更好实施开辟道路,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邓莹.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5(21):115-117.
[2]于乐颂,张天宝.试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08(3):115-117.
[3]李福和.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J].施工企业管理,2008(4):60.
[4]贝尔宾.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DB/OL].http://baike.so.com/doc/5708642-5921363.html.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