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美术专业教育培养策略
2019-07-23包海涛
包海涛
摘要:高职艺术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几十年来的美术教育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探索社会新形势,积极面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和开拓勇气的目标和挑战。在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道路的同时,转变和创新美术教育的概念、体系和方法。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有效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策略。优化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人才输出。
关键词:美术教育 就业 人才 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是一个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重要教育基地。它强调技能获取,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中国的美术教育主要起源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环境,当时的教育者们基于苏联美术学校管理制度模型,在教学和课程的内容和培训方面生搬硬套才在中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这套体系支持中国将近60年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培养了中国大量高级美术专家。但是直到今天,全国美术院校的管理机制和教学体系仍然遵循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这样的教育环境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一、我国高等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因材施教的教学意识不足,不能灵活的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合理的教育模式,满足不了美术人才最需要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汲取。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侧重于课堂教育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改变,个性化教育课程没有被广泛使用,并且尚未建立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保证和操作系统。教育课程与人才市场的贴近度不够,课堂教育培训内容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忽视美术教育规则,实践和应用技能得不到重点培养。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协调必须首先准确理解美术人才教育的特殊性。美术领域属于西方的独立规则。其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领域。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和创新技能,重点强调创造力、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教育。
(二)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过去动荡时期,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面不宽,并且中国当时的教育资源短 缺,致使中国超过大半的美术院校均是以培养专业创作人才为目标,造成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实质上成为一种“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新的教育改革工作逐步推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已经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急需加快教育改革工作。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美术教育改革工作,但还未真正改善美术教育现状,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相脱节。不能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专业情况和社会企业相关人才需求。
(三)课程特色建设缺失。纯粹的美术教育以“培养美术家或未来美术家”作为主要目的,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建立自己的课程框架。大多数课程均遵循或参考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并付出太多精力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上,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跟职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方法是相悖的。高校不专注于培养专业技能,没有结合课程教育,从市场和社会需求中教授学生模型,无法确保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实践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性使高校学生缺乏商业社会,独立、合作和自我发展技能的意识。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涵养,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的文艺复兴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满足。与此同时,人们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强,教育系统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校必须加快自身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对症下药,做好课程改革创新。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培养以就业为目标的高水平技术性美术人才,需要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对美术教材根据最新的社会信息及时更新,弥补其教材过于陈旧的缺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启发型、研究型、合作实践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计算机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通过专注于与学生的各种设计教育活动来反映他们的教学立场。设计课堂课程,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例如,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爱好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美术家,避免相同的人才模式走向社会。
(二)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就业人才。当今社会需要各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艺术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工作技能和工作素质。因此首先开展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并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其次,中国每年有数千名学生毕业。为了保证毕业生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工作中如鱼得水,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确保学生在相关工作位置中具备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其三,工作素质的培养。工作素质是职业化教育中除了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专业能力以外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不是艺术学生必备的技能,但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这些技能能够保证自己在满足工作技能要求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学生应通过职业培训和案例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人才结合美术课程设定专业的美术教育目标。将学生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类型。
(三)加强教学实践课程,强调以课题带动课程。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不能一味的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教育者需要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引入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建设项目和文化项目,并将课程教育纳入社会实践。将教学贴近社会,建立实验室和实验室基地,组织实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毕业奠定基础。总的来说,在新形势下适应美术人才的需求是所有美术学校都面临的挑战。协调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前提是满足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遵守美术人才教育的基本规律,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的美术人才培养创建模型。建立实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技能,意在培养学生适应他们的工作需要。为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建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后续课程,培养从浅到深的实践能力。校园实验室的讲座和基础课程通常在校内完成后,再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后课程使学生将在相关企业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并经常与实际工作地点联系,以便能够了解工作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和缺陷。同时建立职业咨询课程,为正在上学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并进行专业调整,使学生能够参与工作后发展的更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育面对当前的一些问题,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框架及教学进程等方面开展教学创新改革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更好地融入实际的工作岗位。
三、结语
中国专业美术改革的道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织,它们在国家综合国力全面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美术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被印铸在国家的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想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崭露头角,必须满足其对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理念、系统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危才超.关于高职高专类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改革的研究[J].美术教育,2018,(17):147-148.
[2]周军平.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J].甘肃教育,2018,(17):109.
[3]李文文,王之润.试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创新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08.
[4]王玮.美术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145.
[5]王楠.高職美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53-54.
[6]黄培蓉.开拓高师美术教育新视角 发展视觉读写能力[J].美术,2018,(07):22-23.
[7]胡俊.四年,你们所参与的美术教育改革[N].美术报,2018-06-16(018).
[8]王珊.关于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美术评鉴,2018,(11):123-124+143.
(作者单位: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