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教材,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9-07-23何春凤
何春凤
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2016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原《思想品德》教材已重新修订,并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教材是新时代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程体现,它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和道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法治体系,完善公民意识。
一、研读教材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首先,初中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初中思品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课程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门专设课程,《道德与法律》和日常的德育教育以及学校开展的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一起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活动的三种途径。而这其中,《道德与法律》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依托相关的知识背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精神成长情况,通过系统的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将真善美的德育灵魂入脑入心,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版块设计也全面体现了价值观教育,教材内容来源于实际,同时也指向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发展。为此,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的内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等位对接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养成,让学生以其为引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其次,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抓住教材内容要点,梳理价值观融合点。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材适时、适切、适度引申,充分挖掘教材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材料,并从育人的高度重新整合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的标杆和最高宗旨,从而真正实现思品课程的育人功能。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很好体现了这一目标,尤其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些公民必备的素养和价值,无不体现并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如下图所示:
笔者在“少年有梦”一课的解读中,将学生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情;在“感受生命的意义”的教学解读中,笔者从敬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平凡生命中所凸显的伟大,彰显小善大爱的价值观;而在“生命教育”的教学解读中,笔者引导学生懂得向死而生的意义,从而升华生命的意义;同样,“网上交友新时空”隐藏着诚信教育和人性复杂性的探讨……所有这些解读都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发育。可见,教材将党以及国家的育人要求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融合起来,找到了两者间的契合点,并以小见大,由近到远,次第展开,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耀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用教材栏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诚然,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初中思品课的两个规定性要求,也是思品课价值入脑入心的两种道德实现途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品课的上位要求,更要体现和遵循这一学习规律。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中,其活动栏目的设计为教师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脚手架,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为一体,也为师生共同在课堂上理解、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空间和抓手,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体验,践行了道德规则,提升了道德素养和人文沉淀。
1.明晰教材栏目设计意图和功能
从教材的栏目设计上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有两大栏目,即主要栏目和辅助栏目。主要栏目以“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为主体,其呈现形式一般为“材料+问题”或“活动+要求”。其中“运用你的经验”往往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触发学生的兴趣,而“拓展空间”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体现知行合一;而“探究与分享”是课堂活动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激辨、探讨、分享、陈述和补充等方式,提炼活动意义,正面引导价值观教育。教材正文的编写言简意赅,但理据结合,平和有力,并以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展现,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度探究,富有开放性和思想性。
而辅助栏目分为“相关链接”“阅读感悟”和“方法与技能”,它是课堂教学的支持性资源,教师可以以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将其变成课堂活动,也可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要直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困惑,将话题引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品德修养。
2.扩展栏目的功能价值
教师要活化教材,扩展栏目的功能和价值。例如,“阅读感悟”栏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阅读感悟中的材料进行争鸣、分析,从而将此栏目转化为“探究与分享”栏目。
“探究与分享”栏目内容取材于学生的实践和生活,更多的聚焦矛盾、困惑、冲突等,以引发学生讨论。而“阅读感悟”栏目取材十分广泛,既有古人的智慧,也有当下的重要事件,更有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事件。初中思品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反思、咀嚼,并通过交流、探究与分享,生成更具感召力的资源,从而将人类优秀的价值观内化在自己的血脉中。例如教材中有一经典阅读材料《木瓜》,它出自《诗经·卫风》,在其后安排了阅读感悟。《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发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中的诗歌常用重复的方法来咏叹,从语文欣赏的角度来看,这里主要表达的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意蕴,其外在的含义实为“虽汝投我之物仅为木瓜,但汝之情实贵逾琼琚”,因此我必将以“琼琚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谢”。教师可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与分享”,最终让学生懂得“友谊是互惠的,平等的;人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要随时准备帮助和关怀对方,从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道理。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和悟,并进行探究和分享,让学生感叹古人通过相互馈赠的方式表达情意,从而感悟回馈、互惠、互利对于维系情感关系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巧妙活用栏目,扩展了栏目的功能和价值,帮助学生丰富了情感体验,提升了道德修养,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起了桥梁。
三、结语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灵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新教材的新材料、新栏目、新说法和新观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切实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并通过此项课程学习,让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见习编辑/傅 戈 E-mail:9362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