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在心中

2019-07-23邱裕华

党史文苑 2019年7期
关键词:碑石碑林革命者

邱裕华

去井冈山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碑林是值得一看的景点。这些碑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井冈山时留下的墨宝,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重上井冈山时的题词,有当代名人讴歌井冈山的诗词翰墨。

到了碑林,我无意中发现有一块碑石上雕刻的“红军”的“红”字,整个字的颜色明显要比其他的字更白、更淡一些。我心里想,难道是当初雕刻错了涂改形成的?

再往下看,我又惊异地发现,几乎每一块石碑上的“红”字都显得更白、更亮、更显眼。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游客用手摸的原因。一个个游客,用自己的手掌反复去抚摸一个个“红”字,长年累月,字就被摸亮了。

井冈山碑林的碑石,特意选择了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碑石材质坚硬、耐磨。可是,那碑石上的“红”字,依旧被手摸得发白发亮。可见,抚摸的人有多么地多,人们是多么地喜欢、崇敬这个“红”字。

红旗,红星,红军。

红米饭,红杜鹃,红歌谣。

来到井冈山,人们喜欢红色,热爱红色,崇尚红色,仰望红色。那是井冈山精神,永世流芳的革命精神。

红色精神,重若千钧。

这红,是信仰之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信仰,使得朱德、彭德怀以及许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年轻军官和陈毅、何长工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富家子弟,放着高官不做、锦衣不穿、玉食不享,在中国革命还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偏偏选择了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是信仰,让无数的革命者在“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的白色恐怖中提着脑袋入党,无怨无悔地追随红色的旋律。巾帼英雄曾志同志说道:“我追随党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情感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许多人为了革命流血牺牲了,活着的人更应该有坚定的革命意志。”革命烈士、党的早期妇女领导人之一肖国华在狱中写道:“我走的是正路,虽然这条路我走不到头,但最后一定有人走到头!为共产主义而死,我情愿;为国家民族而死,我值得!”她始终拒绝在自首书上签字,结果壮烈牺牲。

这红,是胜利之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乌云压城,白色恐怖,革命何去何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崭新的革命道路。八角楼虽小,但那小小的灯光却穿透了黑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大家看到了民族的新希望、革命的新光芒。从井冈山到瑞金,从延安到西柏坡,共產党人打出了四渡赤水的神奇,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夺得了平型关大捷,获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家王朝。从原野到山川,从河流到森林,无数的革命者跨越千山万水,走过千难万险,历经千锤百炼,将胜利的捷报传遍长城内外,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

巍巍井冈,红耀华夏。春天来临,红色的杜鹃终究花开丛岭,艳遍山川。烽火岁月,一个革命者倒下了,一定会有更多的革命者前赴后继跟上去,革命的星火终究燎原大地,红遍九州,光照千秋。

猜你喜欢

碑石碑林革命者
五绝·梨花落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人生在世
必不可少的工序
《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评介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
左宝珍倾尽家资建碑林
碑林(中国画)(局部)
怎样做个建设时期的革命者
革命者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