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挑战
2019-07-23
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迎面而来,银行服务加速数字化,将品牌、服务等有形的竞争力融合进数字时代。银行也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移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带给客户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体验,也促使银行向开放银行演进,将金融服务嵌入场景。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各银行依托自身固有优势,或单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或整体推动各业务条线齐头并进,涌现出各类典型案例。同时,转型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为此,由《银行家》杂志社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特设数字化转型分论坛,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挑战,同时讨论分析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调研案例,以期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重塑银行生态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战略重点,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带给客户更便捷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和更贴心的体验,也促使银行向开放银行演进,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种场景。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帶来了哪些影响?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负责人王炜认为,数字化转型在银行生态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银行数字化转型逐渐从互联网金融业务、电子渠道等简单层面逐步拓展到包括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渠道、营销、风险以及IT等各领域的系统化工作。数字银行服务的渐次推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公司业务与产业互联网连接,也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宝文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产业形态表现为万物智能互联,即人、机、物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从而形成包括个人行为数据、消费数据,企业生产数据、流通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的金融科技和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使金融场景更加丰富,数据更多源,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从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金融实际发展中的痛点对症下药。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涌现出各类成功案例,而以数据为驱动促进数字化转型,是这些案例的一个共同特征。数据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是金融服务的边界。毫不夸张地说,一家数字化银行可以提供多少金融服务,取决于拥有多少数据。结合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曹汉平认为,数据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中国银行所掌握的数据足够多,所以可以把客户的画像描绘得更加精准,把风险评估得更加准确,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就会更加贴合他们的需求。中国银行这两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并重点围绕平台建设、精准营销、产品创新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客户体验的提升、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赵晓君进一步提出,数据不光是资源方面,还是企业文化方面,要朝着金融科技银行方向去努力,做出一些艰难的改变。银行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外部各种数据,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内部数据,内部各个业务板块有大量的客户金融行为的数据,是一座金矿。有了数据,还要积极应用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各个业务流程环节,积累经验,不断优化,才能形成数字化转型的专业能力。
具体到业务层面,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高级专家黄潞认为,零售金融业务相较于对公业务对数字化的需求更为迫切。以农行为例,零售业务规模非常大,5.3亿有效客户的服务必须基于数字化,否则难为广大客户提供精准营销、智能风控和更好的体验。为此,农行全面启动了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把全行个人客户数据进行了集成,完成了个人客户画像;把全行零售产品信息集成,完成了产品画像,贯通客户、产品和渠道三大核心要素,努力推进互联网化、数据化、智能化和开放化的数字化转型。
数据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无疑对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专家李睿认为,从业务场景出发,相关风险可以纳入个人业务、对公业务、渠道和数据中台四大类风险场景:个人业务涉及前中后台,开户、汇款、信贷、投资、保险等业务都是隐私保护的高风险场景;对公业务主要是重要数据第三方共享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策略;银行业务渠道众多,需要重点考虑多渠道、多场景下的用户权力保障;业务大中台的模式下,大量数据通过中台做内外部的交互,需要考虑审批流程是否严谨、是否存在数据泄漏。应对上述风险,商业银行应体系化地建立数据安全闭环管理,通过贯穿各业务场景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识别——分级——保护”流程,实现对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的有效保护。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银行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为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提供了“杀手锏”。西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王欣认为,数字化包括转型和优化两个层面,转型是对新收益和新模式的颠覆和挑战,优化是在不改变传统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的增值服务。西安银行在五年的战略规划提出了数字化、特色化和综合化的战略目标,并把“传统的业务+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的趋势+新规则”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围绕“一个核心、双轮驱动、三大支撑、四大领域、五个关键词”全方位推动数字化转型。
要踏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找准发力点很重要。齐商银行副行长邹倩认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可在互联网金融、供应链共融、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四大领域发力。从2015年开始,齐商银行围绕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不断推动,包括九大供应链体系、四大场景体系,批量服务上下游小微企业。未来的银行服务不是具体的一张卡、一个账户或者一个网点,它无处不在,嵌入金融服务整个环节。智能生态圈建设是齐商银行努力的方向,以场景建设为主,以一账户体系打造整个开放的架构。未来的银行转型就是变成一种无形的服务,就像盐一样,看不见但是能品尝到这个关键的点睛要素。
广西北部湾银行行长助理叶友认为,内部数据是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各个行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全世界很多银行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银行的信贷从不同的系统出来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首先要用好本行的数据,把本行数据统一起来。目前,广西北部湾银行正在进行新一代核心和新一代项目群的建设。对于内部数据的运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引进统一的数据标准。利用建立新系统之机,广西北部湾银行把不同系统上的标准统一起来,为今后行内数据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撑,对于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富滇银行总会计师董玲分享了富滇银行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的相关实践。在发展过程中,富滇银行把转型发展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数字化转型列入工作的重点。富滇银行进一步夯实IT基础建设,对整个IT基础进行有效的提升,核心系统和外围的几十个系统也将全部上线。对于整个数字化经营,富滇银行从顶层做了研究和部署,把数字化转型列入战略规划调整的重点,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专门推动的小组,建立了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专家张挺同样认为,高层共识和敏捷组织力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行业历史性变革和数字化时代叠加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应是银行战略转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与战略方向的选择有机互动,重塑商业模式并推动战略转型。在变革时代,银行的战略定位很重要,比战术的敏捷性更重要。银行创新的本质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创新不只是完全颠覆性的创新,还包括微创新。以一家资产规模不到千亿元的区域银行为例,使用数字化技术做全线上的微贷方式,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专家支宝才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人才和工具平台建设。以数字化营销为例,在转型初期,工具是主要短板,现有系统的整合、CDP和CMS平台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资源。随着时间推移,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包括数据分析人员、数字化营销专家。数字化营销转型开展时,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即提到数字化转型就认为是要运营集中和系统替代人工。恰恰相反,转型初期就平衡好集中和分散、自动化和人工决策的关系,避免走弯路。
金融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是创新型社会和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数字化转型也变成大势所趋,是实现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必然之路。信息科技审计分会副秘书长孙卫东认为,这需要一套基于数字化的信息科技治理理论,即“IT治理2.0”。IT治理2.0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生态价值体系,金融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夠赋予数字化生态中所有的要素以价格和价值,并通过市场化的价值形成机制为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驱动力,实现传统经济生态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和要素间的融通。而产业化的金融科技将为金融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源。
区块链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创新之一,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金融的固有逻辑、运行模式和业务范围。渤海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贾庆伟认为,在区块链领域,我国跟欧美国家的差距逐年缩小,未来三五年内,区块链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区块链城市,通过区块链提供公共服务,虽然在国内关注还不算太高,但很多沿海城市已经在积极布局。另一方面是数字资产的区块链,通过金融平台进行资产交换、买卖。更重要的领域是金融资产方面,国内有很多的实践,包括ABS等。
开放银行同样是当下的热点话题。银行的这种开放是昙花一现现象还是商业逻辑支撑的下趋势?百信银行科技产品部技术总监梁俊峰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基于价值驱动的趋势,而非昙花一现。其背后的逻辑有以下几点:一是突破长尾需求的成本极点。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客户的长尾需求会越来越多,如果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满足客户的边界需求,成本会越来越高进而达到盈亏极点,走开放的道路就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从而降低成本实现极点后移。二是寻找新的增长曲线。通过搭建平台,让合作方共同参与破坏性创新,实现低成本探索新的增长曲线。三是突破能力陷阱,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实现“1+1>2”的共赢。
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卜凡德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金融科技的概念很热,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试水。但谈到金融科技,很多人会走进一个泛化的误区,因为金融科技包括很多层面和类型,正确区分很重要。目前市场上的参与者可以总结为资源输出型、单一模块技术输出型以及综合应用型三大类。银行要做好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及综合应用,首先要把这三种类型区分清楚。银行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飞贷整合了过去十年的研发和积累,在互联网技术、风控、大数据整体流程提供解决方案。过去一年,飞贷在保险、银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领域都有成功的合作案例,在实际落地层面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过去五年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消费金融模式迅速崛起。乐信集团首席金融官乔迁认为,服务新消费,金融科技同样大有可为。以乐信为例,乐信是一家致力于消费金融的科技公司,以分期购物商城的模式切入消费金融市场,一端连接客户,一端连接金融机构,C端拥有超过4000万年轻用户,B端连接超过100家金融机构。通过独立构建的风控引擎“鹰眼”,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每个用户采集超过7500个弱变量,判断用户信息,给予合理的定价和信贷额度,与银行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