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种植业 施肥现状及 科学施肥技术综述

2019-07-23王中林

科学种养 2019年7期
关键词:菌肥施用量基肥

坚持绿色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我国种植业普遍存在耕地资源地力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笔者在深入分析当前种植业施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科学施肥技术,仅供参考。

一、当前种植业施肥现状

1. 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危害重

当前,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球耕地面积的8%左右,而每年化肥用量却占全球总量的1/3,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出现板结、酸化、盐渍化等症状;氮肥利用率低,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果树氮肥利用率只有21%~26%,发达国家的氮肥利用率已经达到51%~60%。

①氮肥过量。作物或果树生长后期土壤速效氮过量(高于1 500毫克/千克),易引起植物徒长,产量下降。

②磷肥过量。土壤速效磷过量(高于240毫克/千克),会使作物或果树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引起作物或果树过早成熟,籽粒(果实)小,产量低;诱发土壤缺锌,影响作物或果树对锌的吸收;导致作物得磷失硅(抗病性变差),得磷缺钼,造成土壤中有害元素(镉、铅、氟等)积累,土壤酸化等理化性状恶化。

③钾肥过量。土壤速效钾过量(高于400毫克/千克),容易造成土壤中缺乏镁元素或盐分中毒,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叶尖及叶缘枯死。

2. 有机肥施入量少,有机质匮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目前农村积造农家肥的农民越来越少,能够施到农田里的农家肥更少。另外,商品有机肥价格高,在多数农耕区、林果种植区没有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很少施用商品有机肥。这些地区的耕地,不断遭受超量化肥施入的影响,又得不到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及时修复,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板结加重、肥力退化,甚至遭受重金属污染。

3. 施肥误区较多,肥效浪费严重

多数农民习惯于传统的施肥方式,注重大量元素、忽视中微量元素,注重施肥数量、忽视养分含量,盲目追求施肥量。果树看花施肥,只施基肥、不追肥,重视复合肥、忽略其他肥料,对施肥新技术新方法不了解,在施肥方面存在很多误区,普遍存在施肥方法错误、施肥时机不当等现象,导致施肥后肥效差、见效慢,造成作物肥害甚至绝收。

二、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切实了解土壤状况(理化性状、土壤pH值等)。二是把握不同肥料的施肥时机(有机肥在施基肥时施用,氮肥在作物生长前期施用,磷肥、钾肥及微肥在作物生長中后期施用)。三是了解各类肥料特性及其作用机理(如有机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化学肥料提供速效养分的同时,对土壤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氮肥主要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磷肥、钾肥以促进生殖生长为主等)。

1. 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地力

①常见种类。目前,常用有机肥主要有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执行标准:NY 525-2012)和农家肥(有机质含量稍低)2种。有机肥的主要指标是有机质含量(以烘干基计)。

②作用机理。有机肥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均衡营养、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增强植物抗病抗旱耐涝能力、减少养分流失、提高作物或果树产量、提升化肥利用率。有机肥pH值5.5~8.0属于中性,可改良、酸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只占土壤总量很小部分,但在土壤肥力方面作用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比。有机质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铁等大、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土壤有机质在矿质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营养元素,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在腐殖化过程中合成腐殖质保存养分,从而保证作物生长全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土壤有机质同时还是土壤速效性氮、磷的主要来源,土壤全氮的92%~98%是贮藏于土壤中的有机氮,土壤有机质中有机态磷的含量占土壤全磷的20%~50%,有机质中有机态硫占全硫的75%~95%。

③积造方法。商品有机肥成本较高,可以自造。积造方法因地制宜,如每年可将作物秸秆及果树落叶、烂果,配合畜禽粪便、食用菌废弃培养料等,堆积发酵成有机肥;建立沼气池,将作物秸秆,果树落叶、烂果,畜禽粪便发酵后的沼渣当有机肥;畜禽养殖时,可利用发酵床技术,将畜禽粪便、垫料通过发酵床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施入田间;将果园每年冬剪下的枝条粉碎,堆积发酵半年后,进行全园撒施;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益生菌等菌种促进发酵积造有机肥,或利用蚯蚓将作物秸秆、鲜牛粪等粪便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④施用方法。施用时机:一般在作物播种前或定植前,结合深耕施1次基肥,让土壤与有机肥完全混匀,后期追施效果较差;果树在秋季或采果后至封冻前施入基肥,也可少量追肥。施用量:每亩施商品有机肥50~80千克或农家肥2~3米3。常见农家肥的养分含量与化肥养分含量关系。

2. 重视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性状

①常见种类。微生物菌肥是“菌+肥”,常见微生物菌肥有3种:农用微生物菌剂(活菌+载体)、复合微生物肥料(活菌+化肥)、生物有机肥(活菌+有机肥)。

②作用机理。微生物菌肥是通过活菌的生命活动,拮抗有害微生物,促进土壤中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抗逆能力。微生物菌肥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要保证菌体为活体状态,并不断地进行繁殖。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标准:GB 20287-2006)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帮助作物或果树生根,降解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成分,提高解磷、解钾能力和防病效果,发挥作用的条件是有效活菌数要达到国家标准(液体≥2亿/毫升,粉剂≥2亿/克,颗粒≥1亿/克)。

③施用方法。微生物菌肥与化肥混施,时间上要合理间隔;与有机肥混施,作为种肥集中施在作物定植穴下方2~3厘米处,或随基肥施入,后期可多次追施,以壮大菌群,提高肥效。作追肥时,一般深施7~10厘米,最大限度地靠近作物根系,以充分发挥微生物菌肥的肥效。根外施肥时,应在下午3时后进行,喷施于叶背面,以防止紫外线杀死菌种。农用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一般每亩1.7~2.0千克。

3. 减量施用化肥,保证土壤肥力

①落实只减不增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要求。目前,国家已专门配套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增减已成为评价体系中的一项指标。

②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根据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以供给充足但不浪费为原则,制定最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严格按需施肥,充分发挥肥效,避免盲目施肥造成肥料浪费,增加经济效益。如缺磷土壤,每亩施用量不超过40千克(以30~35千克为宜)。

③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充分利用现代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大幅提升肥料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化肥施用量,减轻化肥对土壤的伤害。

4. 采用正确方法施用肥料

①适时施肥。施肥时机应根据作物需肥特性进行。综合考虑光照、气温、土壤墒情确定施肥方法,水肥一体化、根外追肥(肥效快)可遲施,土施(肥效慢)应早施,旱地比水田要适当早施。

②按需施肥。作物全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不同,应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种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期)施氮肥,以促进营养生长;中后期(生殖生长期)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施用氮、钙等肥料。在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时,应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日常田间管理,注意观察叶片生长状况,必要时利用叶片养分速测仪进行叶片分析诊断,判断植物营养状况,按需施肥。

③因地施肥。肥效与土壤特性、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因素有关,应因地施肥。如沙质土,肥效快、养分流失也快,宜少施、施多次;黏壤土,肥效慢,适宜一次性施足基肥,并及早追肥。

④因肥施肥。不同肥料的肥效差异较大,应区别施用。如钾肥易溶性好、养分流失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追肥(或根外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养分流失少,可早施;碳酸氢铵易挥发,可配合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以减少养分损失。

⑤基肥追肥并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追肥。作物前期对养分需求少,施足基肥后能保证作物长时间对养分的需求,但肥效持续期有限,尤其对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不追肥容易出现脱肥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作者简介:王中林,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果栽培及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新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工作,先后在《山西果树》等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 坊子区凤凰街4155号国土办公楼405室 邮编:261200。

猜你喜欢

菌肥施用量基肥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015年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报告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