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对脊髓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07-23余侠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师脊髓居家

余侠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广州 510440)

脊髓损伤是指因各种外力因素造成脊髓压迫或断裂,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下降的一种疾病[1]。由于该病的康复时间较长,故而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出院采取居家护理干预,但在临床中发现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不足往往造成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增高,如肺部感染、便秘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家庭照顾者的居家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为脊髓损伤患者院外护理的重要内容[2,3]。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也是我院非常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我院的45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干预方案,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均得到提升,较常规干预效果更佳,现将本次研究所有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将住院号使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脊髓损伤患者院外延续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对家庭照顾者进行能力提升。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5岁-59岁,平均年龄(42.39±4.67)岁,损伤部位:胸髓23例,腰髓2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16例,跌倒伤9例,重物砸伤2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3岁-59岁,平均年龄(42.03±4.74)岁,损伤部位:胸髓25例,腰髓20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处坠落16例,跌倒伤9例,重物砸伤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项目内容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并接受相应的院内治疗;②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配合。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在入组前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②患者存在先天性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③患者存在精神分裂、肢体残疾、智力障碍等情况;④家属存在精神、智力、沟通障碍等情况。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科临床医生给予常规对症对因治疗,病情控制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院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自出院时起每周一次电话随访对患者的院外康复状况及护理情况进行询问,解答患者的问题,每月通知一次门诊随访,于门诊对患者进行各项复查项目,记录症状与体征变化,给出新的护理方案,离院后继续给予电话随访一次循环至出院后6个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干预,内容如下:(1)成立能力提升小组:由科室主任医生2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组成能力提升小组,主任医生提供理论知识,护士长与护师提供实践操作培训,采取组内讨论方式确定能力提升方法与内容。方法:口头宣教、视频录制、印发手册、操作引导;内容:饮食、生活、康复锻炼、皮肤、心理支持、社会交往。(2)能力提升实施:①基础护理能力:由提升小组中主任医师1名与主管护师1名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口头宣教,医师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护师进行护理操作及理论宣教,医生完成宣教后护师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引导鼓励照顾者进行同样的护理操作,提升照顾者的独立护理能力。在实施护理时由另1名照顾者或责任护士进行视频录制,每个操作项目录制单独视频并发送给患者或家属,以便出院后照顾者能随时观看学习。在出院时将印制的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理论及操作知识的小册发放给照顾者,并随机提问一些内容考察照顾者的掌握情况。②心理及社会护理:告知照顾者如何观察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如有异常如焦虑、抑郁等状态则与责任护士电话联系,告诉护士心理问题发生的情景与推测原因,由责任护士负责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归因训练、转移注意力、积极鼓励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空闲时间如天气方便使用轮椅等辅助工具携带患者外出接触外界环境,维持患者的社会功能,避免长期处于相同环境而发生烦躁、自闭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

1.4 评价指标

1.4.1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 该量表包括梳洗修饰、更衣、洗澡、进食等共10个项目,分值最低10分,最高126分,分值越高则独立性越强。

1.4.2 社交能力 使用社会交往测定表对患者的社交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业余消遣活动等项目,得分<60分则表明患者存在社会生活能力下降情况。

1.4.3 生存质量 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包含4个领域,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领域,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分别使用%与(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生存质量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独立性评分、社交能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提升(P<0.05),但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不同的护理干预质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社交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优质的居家护理能够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而不良的居家护理则易于导致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相应并发症,造成患者的痛苦[4,5]。许多学者均对脊髓损伤的延续护理进行探索与研究,赵蕴云等[6]的研究中提出使用健康教育清单以提升脊髓损伤患者家属的居家护理理论水平并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将电话随访与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联合应用也获得满意效果。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故而其在出院后仍需要接受专人照顾以保证患者的生活与疾病康复状态,但照顾者的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居家护理质量也受到影响,临床中因照顾者能力不足而发生并发症的状况时有发生,为临床工作者敲响警钟。本研究成立包括医师与护师的能力提升小组,医师提供专业的疾病相关知识,护师提供专业的护理干预指导,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且在护理操作时录制视频为照顾者的自我学习提供途径,使其能够在院外自我学习,同时印发手册,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在干预内容上不仅仅强调对生活与疾病实施对症护理,同时强调对患者心理及社会生活能力的提升,使患者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疾病护理,也能够得到心灵上的鼓励,降低其发生心理问题社交障碍的风险。从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社交能力、生产质量均得到提升且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家庭照顾者能力提升干预能够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生存质量差异对比(Mean±SD)

猜你喜欢

护师脊髓居家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更 正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我国住院总护师制的实施现状及展望
微生高的往事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