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正常血脂高血压者硝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硬化的分析
2019-07-23陈武松
陈武松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
表1 各组基本资料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威胁人类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环境、基因、代谢等。通过医学检测发现在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在患者发病的整个过程均与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降脂药物,能够竞争性地对HMG-CoA还原酶起到抑制作用,使得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受到抑制,进而使得LDL、TC得以降低而HDL升高[2]。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还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降低炎性反应和改善内皮功能。在本文的研究中就对正常血脂高血压者硝苯地平联合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门诊收治的50例门诊患者血脂水平正常的高血压伴有颈动脉斑块者分成三组,分别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及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对各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进行了空腹12 h后清晨采集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TC、TG、LDL-C、HDL-C、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肌酐(CR)、肌酸激酶(CK)和空腹血糖(FPG)。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8岁-85岁之间;(2)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对钙离子拮抗剂类、他汀类药物过敏者;(2)合并有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者;(3)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外伤、恶性肿瘤患者;(4)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患者;(5)中途退出者。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具体见表1。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表2 各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TM及斑块面积比较(Mean±SD)
1.2 方法 检查治疗前后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使用探头中心频率7.5 MHZ,患者于静息状态下取平卧头部后仰位,自颈动脉起始处纵向扫查,依次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3]。管腔内膜表面至中膜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IMT,在此处及其前后1 cm处测量3次,计算平均厚度[4]。以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标准,IMT>1.3 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确3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2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若同时有数块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的总和[5]。
对各组患者进行拟定方案逐步进行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均于每日清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10 mg,1次/d,口服。对服药后血压不达标者(≥140 mmHg/90 mmHg),可硝苯地平控释片增加10 mg/d-20 mg/d,以让其血压得以控制[6]。对试验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或20 mg,1次/d,口服。
1.3 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前后血TC、TG、LDL-C、HDL-C、转氨酶(GPT)、血清肌酐(Cr)、肌酸激酶(CK)和空腹血糖(FPG)监测。利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判断所处病情转变的阶段[7-9]。对已治疗12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复查。剔除治疗期间患者因治疗用药不规律依从性差及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在治疗期间因出现继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及其他严重疾病中途退出者8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及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对比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差异明显(P<0.05),并随阿托伐他汀剂量增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是动脉硬化早起的标志,在临床上通常被认作是无创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病变主要分为动脉壁僵硬和动脉壁阻塞两种,若是能够及早的检测出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情况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0,11]。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改善作用。并呈现用药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