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吸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9-07-23曾艳芳麦少君
曾艳芳,麦少君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并且发病年轻化[1]。冠心病是跟人们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吸烟是造成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将冠心病病人的二级预防,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坚持抗血小板治疗等纳入基础护理的范畴,可以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事件和死亡率[2]。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3]。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在住院期间,患者通常能遵医嘱,摒除不良习惯,然而出院后往往容易松懈,各种不良行为重新浮现。手机通讯的发展,微信平台的使用,给网络化的健康教育带来了便利。本研究旨在探索更加便捷有效而又易于接受的延续性护理方式,对吸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吸烟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烟龄、每日吸烟量、心功能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入组条件:(1)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并有1年以上烟龄患者。(2)意识清楚并能配合调查。(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均在异地居住并且不会使用微信的独居患者。观察组53例,均为男性,年龄37-93(57.38±11.289)岁;对照组53例,均为男性,年龄36-79(56.04±11.7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按照冠心病患者护理常规实施整体护理,出院前行出院宣教。出院时两组病人均填写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CSMS)[4]。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随访管理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加入微信群,由医护人员有计划地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宣教和管理。
1.2.1 观察组 出院时建立微信群,出院后利用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微信群成员由本项目组医护人员及患者组成,对于尚未学会使用微信的患者由家属加入微信群;对于居住养老院的尚未学会使用微信的患者则由养老院医务人员加入微信群。项目组人员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护士长、5名主管护师。在微信群以文字、信息、语音、图片、视频和宣传链接的形式进行教育,每周一个主题并循环,包括冠心病相关知识、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家庭自救、日常生活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则贯穿其中。患方可随时在微信群里咨询相关问题,医护人员12 h内回复。
1.3 评价方法 (1)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烟龄、每日吸烟量、心功能分级。(2)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次行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CSMS):量表包括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共27个条目。采用Likter 5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个体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经应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
1.4 资料收集 出院前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行CSMS调查,出院6个月后再次行CSMS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电脑Excel表格,运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能力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出院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调查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针对于完全戒烟人数的对比,对照组2例,观察组13例,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伴随患者一生的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让患者懂得相关知识,更要患者应用这些知识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短暂的住院时间只是健康教育的开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症状好转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期,是巩固和加强阶段,对于开始松懈的患者,延续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随着手机通讯和网络化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快节奏的生活与日常保健、疾病康复需求形成矛盾,人们客观上更愿意通过微信、微媒体,借助移动通讯设备实现快速、便捷、即时的医疗服务[5]。在微信交流平台,既可让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也便于患者遇有问题时及时咨询并得到回复,是双向的关联纽带。本研究开展以来,定于每周一和周四20:00在微信群里发放相关知识,每周一个教育主题并循环,共循环了四轮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逐渐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意识到良好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表1提示:两组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能力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出院6个月后的调查提示,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江琳等[6]通过对204例出院患者的研究也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此外,年老患者通过手机微信的学习和使用,增加与子女相处时间,增进与子女及其他社会关系人员的相处和沟通,营造和谐气氛,令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
表1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Mean±SD)
而针对于完全戒烟人数的对比,对照组2例,观察组13例,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危害很大,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高龄和男性等[7]。相对于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吸烟是一个可控的因素,更是成本低并能节省经济支出的可控因素。戒烟的行为亦可避免引发其他相关疾病,戒烟后节省的烟草费可用于冠心病口服药物的支出,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随着经济负担的减轻,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随之减轻,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健康生活的信心,促进家庭的和谐。本研究中戒烟人数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对于完全戒烟的人数,仍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尽管大部分患者有戒烟的意愿,但是因为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尼古丁的成瘾性,患者能减少每天抽烟量,但难以完全戒烟。未来,除了加强全民戒烟宣传,创造洁净的戒烟环境,还需寻求合适的香烟替代品如电子烟等,并制定具体详尽的计划,帮助此类患者摆脱对尼古丁的依赖,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行为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艰难的过程,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医护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宣传医学知识,敦促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微信平台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地对冠心病吸烟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宣教,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疾病风险和医疗成本,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研究微信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吸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探索利用网络进行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进而可推广应用到其他慢性疾病的延续健康教育。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微信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微信群里患者病情各异,当患者在微信平台提出病情相关问题时,医护人员难以在手机尽快找寻出该患者的相关资料,假若能导入相关小程序,既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又能快速提取资料,微信平台对于慢性疾病的延续健康教育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