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蘑菇”助推“大脱贫”

2019-07-23邓斌

当代贵州 2019年21期
关键词:鲜菇自治县兴农

文_邓斌

“以前我们夫妻在外务工,除去基本费用,一年最多只赚到三四万块钱。前年开始回老家种香菇,仅2个大棚的收入就比在外面辛苦一年挣得多。去年我一口气就整了16个大棚,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今年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蹲在自家的菌棚里,道真自治县河口镇梅江村村民向海敏开心地说。

道真围绕打造“菜县菇乡”战略目标,从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入手,强化主体培育,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政策配套,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发展,加快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步伐。

精准产业布局。邀请贵州大学专业团队,根据全县地理条件、气候资源、产业定位等实际,编制了《道真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明确了食用菌产业“一轴一核三区四带”总体布局,重点发展大宗、珍稀、野生菌和工厂化四类品种,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菌旅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建成“三心十园百庄”(食用菌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制棒中心、交易集散中心,10个扶贫产业园,100个蘑菇农庄)。

注重龙头引领。按照“外地引、本地育、回乡创”的思路,先后从上海、福建、湖北、广州等地引进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自建食用菌基地18个。其中,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6亿元,目前已建成生产线4条,日产菌棒10万袋,日产鲜菇50吨,日产值35万元,带动贫困群众380余人就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菌棒1亿袋,年产鲜菇4.3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龙头企业的入住,还带动了包装箱、胶带等关联企业及其他食用菌生产企业驻县发展,逐渐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道真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三零三保”模式,形成了企业与农户联业、联产、联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图为当地农户在筛选香菇。(道真自治县委办供图)

聚焦要素保障。积极探索“三零三保”(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保产量、保收购、保效益)模式,组建“村社合一”专业合作社83家,形成了企业与农户联业、联产、联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相继出台7个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配套文件,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力推行自然灾害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政府兜底保障“三保政策”,积极防范种植风险,有效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聘请6名企业家、专家担任食用菌产业发展顾问,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331个、保鲜冻库46个。

拓宽增收渠道。实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解决食用菌企业市场对接不畅、产品滞销等问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推、村社主抓、农户主种、政府兜底”的思路,组建道真兴农农牧公司,在食用菌外销不畅、产品过剩的时候,由公益性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组织转运,由兴农农牧公司按照价格兜底的方式统一保底收购、集中保鲜冷藏,确保群众获得稳定收益。2018年,全县投放菌棒1500万棒,总产量12390吨、产值9912万元,菇农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

猜你喜欢

鲜菇自治县兴农
海鲜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