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村庄 百花齐放
——仁怀振兴乡村的“美丽攻略”
2019-07-23徐春燕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徐春燕
仁怀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深耕“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
春末夏初,走进酒都仁怀,一个个秀美村庄正渐露芳容、串点成线,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颜值与产值。
近年来,仁怀市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美丽攻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全域规划、示范引领、稳步推进、争先创优”为发展思路,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深耕“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
2018年,仁怀市出台《乡村振兴创建试点工作方案》,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原则,把长岗镇、五马镇、大坝镇作为市级2018年乡村振兴创建试点乡镇,长岗镇茶花村、坛厂街道桅杆村、学孔镇上寨村、大坝镇簸箕坝村、五马镇鱼孔村、茅坝镇飞龙村、喜头镇联合村、茅台镇正觉寺村和太平村作为市级2018年乡村振兴创建试点村,每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点安排经费500万元,其余各乡镇(街道)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创建试点工作。
农业 越做越有味
走进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一幢幢黔北民居掩映在青山中,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田园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这是我们的‘微田园’项目,总面积60亩,划分为239个单元区块。现已租赁出一半区块给城里的市民开展农耕体验,剩下的一半种植有机蔬菜供应村里的生态农庄。”隆堡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涛介绍。
“微田园”项目是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以地块出租、农耕文化体验、科普基地、农家菜品体验为载体,吸引了众多游客。何涛说:“项目不仅促进了乡村面貌的改变,提升了隆堡社区农旅一体化的档次,同时还采取‘支部+联合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加快了隆堡社区的脱贫步伐。”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没有污染,产品得以实现无公害、少病毒,同时还能套种西瓜等,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节省了人力成本。”在隆堡高效农业示范园内,负责人谢先杨向记者介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草莓基地。
大棚内,一排排草莓整齐排列悬吊于半空,结满果实。在温室内采用悬挂升降栽培系统以及水肥一体自动灌溉、补光、增温、遮阳等环境控制系统,由技术人员远程调控,7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内日常管理只需两个人,产生的效益则比土地栽培高出一倍。
作为村改社区的代表,隆堡社区依托“坛鲁农旅一体化”项目,围绕“休闲体验、度假养生”主题,以“一园一湖三道五区”为发展规划,利用距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除了“微田园”,还建起千亩蔬菜保供基地、草莓种植基地、大型生态农庄、高效示范大棚等,做出了“有味道”的乡村旅游。
此外,隆堡社区还新建了全长4公里的养生步道,绕隆堡景区一圈的万米自行步道,自天香湖内侧曲折而上,全长8公里的揽胜道。清晨或午后,总能看见村民三三两两,悠悠漫步于廊亭小道间,好不自在。
2018年,仁怀市规划创建农业园区38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遵义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13个、乡级园区17个。创建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园区23个,打造乡镇旅游精品点、农旅一体化示范点10个,效益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明显。
农村 越来越美丽
欣赏完隆堡社区的农旅风光,沿着茅坛公路驱车约七八分钟,又来到一处美景——坛厂街道枇杷村神采八卦园,清晰的八卦图案在春意盎然中又是另一番视觉冲击。
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利用距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做出了“有味道”的乡村旅游。图为隆堡水上乐园。(仁怀市委宣传部供图)
4月的神采八卦园,油菜花期已过,一片绿油油的油菜田映入眼帘。景区内各种植物勾勒出八卦图的线条,与周围错落的红瓦民居相得益彰,勾画出独特的美景。
据当地人介绍,神采八卦园由81种植物组成,面积320亩,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色。春有金色油菜花,夏有紫色马鞭草,秋有火红的高粱,冬有白雪皑皑。
2018年年末,神采八卦园引进了仁怀首个大型游乐园,有旋转木马、时空旋转飞羊、太空飞车、恐怖屋等20多个游乐体验项目;景区还配备了异域风情的生态农庄,有观光长廊、凉亭、水车,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仁怀市稳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着力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力争早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以乡村为依托,围绕“大景域、大景观、大产业”,统筹推进山水田河景观建设与综合治理,结合特色集镇、传统村落建设,挖掘红色文化、盐运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内涵,规划打造一批集绿色产业、乡村旅游、生态度假、传统文化、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生产由种养单一功能向“优势产地+原产地加工+观光农业”转变,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探索形成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农民 越来越富足
碧绿的山间云海缥缈,绿树掩映下的白墙黑瓦在连绵的山峦里若隐若现,一踏进桅杆村,满眼浓郁的绿在晨雾中蔓延开来,仿佛是进入秘境。
据坛厂街道扶贫站站长蒋志华介绍,桅杆村是仁怀市乡村振兴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示范点,全村耕地面积5380亩,森林覆盖率76.5%,春夏秋三季凉爽,具有避暑的天然优势。
2018年,桅杆村引进贵州巷子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村子进行规划打造,开启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村子平地的田土以500—7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公司,高山土地按“三变”模式进行合作。
“这里有仁怀市第一高峰四仑山,海拔2600多米,山上是大量的平缓土地,我们一期项目的定位是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区、山地型旅游休闲度假区。”贵州巷子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静介绍,根据桅杆村的自然、气候、地形及农业资源,将把这里打造成为黔北第一康养社区、国内顶级户外运动和原创音乐圣地、全球知名全季节露营地。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硬件、美在环境,还美在心灵、美在文化上。走进桅杆村小湾组,路上铺上了青石板,地里种满了经果林,老房子正变成特色民宿。每家每户的大门门匾上,都挂着家风家训,外出务工的人纷纷返乡发展。
“以前在城区开出租车,知晓家乡有发展规划,也为了方便照顾家里,就回来了,现在在公司负责管理工作,也想借机发展一份自己的事业。”在城里“有见识”的村民万明军,成了贵州巷子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
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下,桅杆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5000余元增加到2018年的8000余元。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超过10万元。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仁怀市桅杆村、隆堡村、正觉寺村等10个村庄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当前,仁怀市正致力于把广阔的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寄托乡愁的故园、投资兴业的乐园。
群山环抱中,酒都大地春潮涌,一大批农村正在变成景区,展现出乡村风景如画、生活如诗、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新时代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