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龙王”黄廷炎:舞出中国精神

2019-07-22陈诚

当代党员 2019年12期
关键词:龙舞铜梁川剧

陈诚

黄廷炎(左二)正在授徒 图/铜梁区文化馆

一条龙,缓缓抬头,左看,右看,挺直了上半身。

然后,抖抖龍须,梳理鳞甲,腹下四爪发力,飞身而起,伏龙翔天,受四方朝拜,不惹一片尘埃。

这是一段龙舞表演,专称“龙出宫”。

在25个舞龙人的手中,这条50米长的巨龙,时而如螺丝般扭转,时而如鞭子般抽出,时而舞起天花……

1988年,在北京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上,这场铜梁龙舞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这条龙的龙珠,由一名叫黄廷炎的中年人执手;同时,他也是这场龙舞的编导。

时光荏苒,曾经在龙舞比赛中惊艳四方的黄廷炎,已成长为龙舞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而由他带领的铜梁龙舞队在全国各大赛事中更是获奖无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灵魂,就是舞出中国精神。”这位78岁的老人,在铜梁区早已家喻户晓。

他与龙共舞数十载,早己成就了一段和“龙”互相影响、难以割舍的龙舞传奇。

误打误撞,拾炭娃偶进川剧团

1941年,黄廷炎在铜梁安居古镇降生。

在安居,逢年过节,镇上的街巷都会敲锣打鼓,举行各种舞龙、舞狮的游街表演。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黄廷炎,对于川剧和舞龙有着别样的感情。

10岁那年,黄廷炎因家庭经济原因弃学。年幼的他,只能背着背篓,捡煤炭厂尚未烧尽的炭花,卖给路边炸麻花的铺子,挣点伙食费。

一天,黄廷炎捡完炭花,路过茶馆,听到锣鼓声,便钻进茶馆看热闹。

茶馆里,川剧玩友陈绍安正带着一队人练习打锣鼓,而打大锣的老先生总是找不到节奏。

铜梁稻草龙舞 图/铜梁区文化馆

胆大的黄廷炎,在场下用嘴喊出了正确节拍。

“小朋友,念得对,不一定打得对哟。”

“陈伯伯,我可以试一下。”

拿起大锣,黄廷炎一打,果然是对的!

这一打,陈绍安发现了一个好苗子。

陈绍安将12岁的黄廷炎带上了打锣之路。

老天爷果然赏饭吃。尽管年纪小,黄廷炎打大锣在安居古镇这个小地方,渐渐有了些名气。

“虽然热爱打锣,但我家里穷啊,不得不放弃了。”

黄廷炎回忆,他不得不离开陈绍安的队伍,另谋出路,在一家理发店学起了手艺。

没过多久,机遇又来了。

1955年,一名发小找到黄廷炎,铜梁川剧团缺一个娃娃生,让黄廷炎陪着他一起去。

到了川剧团,负责人对着发小说:“来,唱一个。”

看着人多,发小心怯了,怎么都唱不出来。

“你别紧张,我给你打拍子。”黄廷炎给发小打气。

嘴一张,一连串节拍从口中蹦出,惊呆了众人。

负责人像挖到宝了一样:“小朋友,你会唱不?”

“会呀,会得不多。”黄廷炎说。

只见他节拍一打,脚一跺,嘹亮的歌声从胸中迸发而出,响彻了整个川剧团。

就这样,14岁的黄廷炎成了川剧团的一名新成员。从此,背着铺盖卷,跟随剧团,黄廷炎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与龙结缘,舞龙大师舞出新的想象力

1986年的农历大年三十,铜梁县城。

一年一度的龙灯会开演,45岁的黄廷炎和师兄弟们站在铜梁川剧团门口观看舞龙。

一条大蠕龙从川剧团门口飞过,动作僵硬。

黄廷炎回过头对各师兄弟们说:“如果我们来,一定比他们舞的好!”

黄廷炎暗自下决心:有机会他一定要创新铜梁龙舞。

没曾想,黄廷炎的决定变成了现实。

1988年9月,北京举行首次国际旅游年舞龙大会,铜梁代表四川省参赛。

任务落在了铜梁川剧团肩上。

通知川剧团各编导开会时,黄廷炎也在场。

会上,从来没有舞过龙的黄廷炎主动请缨,要编排铜梁大蠕龙,不仅如此,他还要亲自上场舞龙珠!

会上请缨后,黄廷炎一直在构思、酝酿。

以往的民间舞龙动作简单 ,只有“之子拐”和“鸡渣步”等少数套路。

黄廷炎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反复琢磨构思,突然心生妙计:何不从扩充舞龙的元素入手,比如融入音乐、戏曲、歌舞、杂技等,碰撞出更多的艺术火花。

之后,黄廷炎做了四件事。

拔高定位。舞龙,要舞出中华腾飞的民族精神,人是飞翔的龙,龙是拼搏的人。

创新路数。将龙人格化,融合传统套路,设计出“龙出宫”“螺丝扭”“舞天花”等20余个新的表演形式。

精选演员。演员自身素质,必须要如猴般灵活,如虎般威猛。

融合川剧。将川剧音乐与舞龙音乐融合,改变音乐效果。

于是,按照这个编排思路,黄廷炎带领队员们,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

三个月后,北京工人体育馆。

铜梁龙表演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铜梁代表队不负众望,捧起了冠军奖杯。

史无前例,九条巨龙在天安门前腾飞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黄廷炎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担任龙舞方阵总编导。

得到消息,黄廷炎很是兴奋,但兴奋之余,压力袭来。

龙舞方阵被要求仅在一个长60米、宽50米的矩形中,表演时间为8分06秒,前后误差不能超过2秒。

这一系列的要求让黄廷炎懵了,一条大蠕龙的长度为50米,加上龙珠为52米,拉伸后前后仅剩4米的距离。

况且,此次参演,一共有九条龙!

转眼,3个月的时间过去,这段表演的编排思路,黄廷炎仍没有头绪,随后他被安排在巴岳山上进行编排创作。

在静美如画的巴岳山上,黄廷炎终于拿出了表演方案。

北京总导演看后,觉得表演的编排框架不错。

黄廷炎松了口气。

6个月后,经过前前后后58次的修改,舞龙队的表演动作终于敲定。

国庆节终于到了。

在庆典的节目预备区内,龙舞方阵蓄势待发,指挥车上,黄廷炎身穿指挥服,手中拿着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挥旗。

龙舞方阵出场,三排重鼓,九条巨龙,翻江倒海,呼啸而去,向着新世纪,勇敢腾飞。路过天安门前,九龙再变,呈三条一排,舞龙汉子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九条巨龙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这一刻,铜梁龙舞惊艳了世界。

为人师表,为了龙舞的传承与发展

銅梁,古为巴国之域。数百年来,铜梁人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春耍龙灯拜年,大旱舞黄荆龙求雨,庆祝丰收舞稻草龙、火龙、大蠕龙,高兴时舞龙,悲伤时亦舞龙,没有龙时抄起板凳便是板凳龙……古往今来,相沿成习,孕育了铜梁龙舞这一朵巴渝民间艺术之花。

42岁的陈道全痴迷于龙舞,他是黄廷炎的弟子,18岁时便拜入黄廷炎门下。

黄廷炎弟子众多,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以万计。陈道全是他最早收的几批弟子之一,如今的陈道全,也是老师了。

2006年1月,国务院公布铜梁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让黄廷炎觉得自己做的事更有意义。

黄廷炎说,除了川剧表演和编导,自己把其他时间都用于传播和教学龙舞艺术。

龙舞涉及的动作繁多,相互配合要求也很高,有的学生学不会,黄廷炎会手把手教学。

陈道全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学习舞龙时的情景。

举着舞龙棍,手打地笔直,一趟接一趟地跑着,各师兄弟一起练习步法和配合。练累了,黄廷炎会把大家聚在一起,围成大圈坐着,由他来讲一些关于龙舞和龙的传说。

在陈道全看来,这位师傅,很严厉,也很可爱。

除了收徒,黄廷炎还不忘广种桃李。上至大学,下齐幼儿园,他都乐意培养对舞龙有兴趣的学生,如今的他,还是重庆大学的校外指导老师。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铜梁龙舞,黄廷炎还远赴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身体虽累,但他却以此为乐。

行走在铜梁,在某个练习龙舞的场所,也许就能看见这样一位老人,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中间绣着金色的古文“龍”,一身黑白相间的运动服,身躯挺拔,眼中盛满热爱。

猜你喜欢

龙舞铜梁川剧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六项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川剧版画传四方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对标对表 务实重行 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铜梁大地上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铜梁农村综合广播信息工程方案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