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选择 无力的抗争
2019-07-22聂红
聂红
摘要:在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将故事主人公苏比的命运扎根于严冬紧逼、寻找御寒之所这一刻不容缓的背景之中,通过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无奈地选择监狱作为其理想的御寒之所及其六次蓄意犯事以追求被捕入狱而屡屡失算,最终决定与命运抗争,重塑新生但却锒铛入狱这一系列诙谐离奇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以对苏比为代表的社会底层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关键词: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苏比 命运 解读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言简意赅,情节一波三折,结局看似在读者期望中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却随主人公命运的陡然逆转,令人感慨万分、震撼不已。作品中,欧·亨利竭尽戏谑嘲讽之能事,尽显语言的风趣幽默,情节跌宕曲折,结局出人意料。作品借社会底层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为了躲避寒冬而无奈将监狱作为御寒之所的首选,从而先后六次蓄意违法,企图被捕入狱,但都被豁免,最后在教堂琴声的感化下立志洗新革面、重新做人,却被警察逮捕入狱,这一系列荒诞离奇,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深刻地揭露和鞭挞了是非扭曲、黑白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表达了作者对以苏比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百姓无奈的选择和无力的抗争的同情,令读者在苦涩含泪的微笑中生出无尽的慨叹。
一、无奈的选择:布菜克威尔岛监狱——苏比的越冬天堂
小说开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拟人的写作手法,戏谑诙谐、生动幽默地描绘出一幅朔风凛冽、枯叶飘零、寒霜降临、严冬将至的凄冷伤感的画面,巧妙地将主人公苏比的命运和故事情节深深地扎根于迫在眉睫的抵御严寒的背景之中,激起读者对苏比命运的无尽关切和深深同情。为了抵御严寒,并生存下去,自然界各路生灵各显神通。大雁凭借一双上天赐予的有力翅膀本能地选择南飞;人世间社会地位和财富悬殊的人们主动或被迫地选择各自的御寒方式,富人们选择到地中海沿岸旅游,到维苏威海湾巡回或到南部气候宜人的里维埃拉度假;贵妇人为购买保暖性上乘的海豹皮外套御寒而对丈夫殷勤备至;而长年栖息在麦迪逊广场长凳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也不得不再次为其越冬之所而绞尽脑汁。他生性傲慢不愿接受市政机关或慈善机构的施舍与恩惠,不想以精神上的屈辱去换取可怜的食宿。在苏比看来法律远比慈善事业仁慈,他宁愿选择牺牲人身自由到监狱去住三个月以躲避严冬,由此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便成了他心之所向的越冬“天堂”,那里不愁食宿又有意气相投的人相伴。由此可见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去越冬不仅是苏比一个人梦寐以求的奢望,而是像他这样穷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的流浪汉群体共同的无奈选择,苏比只是有着同样奢望的底层百姓的代表之一。
众所周知警察和监狱是美國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代表资产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从而维持其所制定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必要工具。然而为了生存,为了换取躲避严冬的栖身之所,流浪汉苏比不惜以牺牲人身自由为代价,屡次故意犯事来追求被捕入狱,实属社会底层百姓的无奈之举。欧·亨利如此荒诞离奇的构思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猎奇览胜之心,令人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与此同时作者悄然无声地将笔触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戏谑嘲讽之意隐藏于字里行间,读者不得不为其巧妙的构思而叫绝喝彩。
二、追求被捕却屡遭惨败:布菜克威尔岛监狱遥不可及
为了实现被捕入狱的愿望,苏比苦心盘算,屡遭失败却挖空心思屡出新招,着实花了不少心思,然而终究难逃一再免遭逮捕的厄运。起初他觉得这事儿简直易如反掌:到百老汇大街的高档餐馆饱餐一顿,然后无力支付餐费便可交由警察处置,轻而易举便可实现被捕入狱的愿望。苏比盘算着如何以自己还算满意的上半身装束混进餐厅,他甚至在心里勾画着营养丰富、美昧可口的佳肴美酒,这简直就是一桩一箭双雕的美事儿,既可一饱口福,又可达成被捕入狱的愿望,他一心向往的海岛监狱似乎在向他频频招手。然而那些高档场所岂是一个衣不蔽体的流浪汉可随意涉足的,苏比前腿才跨进餐厅大门,破旧的裤子和邋遢的皮鞋便出卖了他,一双力大无穷的手一声不响地把他推到了人行道上。社会贫富的悬殊、阶层的固化已经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压根就不用警察出面来维护。而在这个声称自由平等的国度,衣着褴褛的流浪汉苏比哪来的自由、平等和人格尊严,苏比连警察的影子都未见着,靠饱餐一顿达到被捕入狱的计划便夭折了。
苏比只好另想他法。为了迅速实现目标,他明目张胆地捡起一块石头砸向店铺的玻璃橱窗,然后一声不响地站在原地,微笑着等警察过来就,哪知气急败坏的警察利用惯性思维认为哪有嫌疑犯会傻到站在原地微笑着自投罗网的!他们心里早已将苏比排除在案犯之列,甚至觉得他连些许有价值的线索都提供不了。他们认定案犯另有其人,而且早就逃之天天了。由于警察的昏庸无能、草率办案和固定思维作祟,苏比被捕入狱之梦再次破碎。
之后苏比来到街对面一家专门投合食量大而钱包小的食客的普通餐馆,顺利入座并饱餐了一顿后向店家声称自己身无分文。他故意挑衅,企图激怒店家报警以达到他的预谋,结果被两名侍者夹着抛到门外,左耳贴地撞在粗糙的人行道上。而在不远处站着的警察目睹了这一幕,只是笑笑便走开了。这种场景警察或许司空见惯,已经见怪不惊,或许疏于职守而懒得过问。可对苏比而言被捕入狱似乎是个玫瑰色的美梦,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仍然遥不可期。
屡遭重创的苏比走了五个街区才又鼓足勇气再次追求被捕。他装成一个嬉皮笑脸、厚颜无耻、拈花惹草的浪荡子,在两码开外的身材魁梧、脸色严峻的警察眼皮底下蓄意调戏衣着朴素、相貌动人的少妇。这一次,忠于职守的警察近在咫尺,他要调戏的少妇外表高雅。他把握十足、胜券在握,坚信美梦即刻便可成真,岛上的安乐窝触手可及。他向少妇挤眉弄眼、尽显浪荡子应有的丑态,并故意大声咳嗽以吸引警察的注意。透过眼角的余光他瞥见警察正死死地盯着他,于是他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更加胆大妄为地靠近少妇并用言语挑逗。警察还在盯着,少妇只需向警察打个手势,苏比的岛国天堂梦即可成真,然而命运似乎在故意捉弄苏比,少妇非但没有报警还像鬼针草一样一碰便紧紧粘在他的身上,苏比费了好一番心思才得以脱身,他调戏的对象竟然是个拉客的妓女。不管是天意还是巧合,透过看似幽默的字里行间和貌似忠于职守的警察、秩序井然的社会表象,读者似乎可以瞥见千疮百孔、低俗败坏、糜烂不堪的社会实质:流浪汉为寻得御寒之所故意以身试法以求被捕入狱、外表高雅的女子迫于生计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当街拉客,而这一切似乎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打在这个标榜自由平等的社会的脸上。
苏比感到一阵恐惧和无助,似乎有一种魔法掌控着他的命运,使他屡屡失算。但为了避寒,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再次蓄意犯事企图达到他的目标。他在趾高气扬的警察面前手舞足蹈,扯着嗓子又叫又闹,企图以扰乱治安的罪名被捕。但警察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把他当成耶鲁大学赢得比赛后狂欢的学生。似乎赢得比赛便可凌驾于法律之上,肆无忌惮地尖声怪叫、吵吵闹闹、张狂无人地扰乱治安。岛上监狱恰似海市蜃楼,而单薄的外衣早已无法抵挡步步紧逼的严寒,苏比必须孤注一掷,再接再厉。他瞅准了雪茄烟铺前一个正在点雪茄的男士搁在门口的绸伞,他抓起来慢慢吞吞地走开并故意用言语激怒伞主人尽快报警。可这把伞却是衣冠楚楚的男士早上从一家餐馆顺手牵羊捡来的。随着伞主人理不直气不壮地解释和节节败退,苏比的桃源仙境也变得愈加虚无缥缈和遥不可及。
三、无力的抗争:立志重塑新生却反遭逮捕
在街角寂静的老教堂外,风琴师演奏的庄严美妙的赞美诗飘荡在苏比的耳畔,他驻足聆听,久久不能平复内心激起的涟漪。生命中那些曾经美好和温暖的瞬间:母爱、玫瑰、友谊、雄心勃勃、纯洁的思想和洁净的服装。那些美妙的回忆在苏比的心底泛起阵阵波澜,继而推波助澜,不断翻涌。他的心灵发生了些许奇迹般的变化,他惊异恐惧自己如何沉沦、堕落到今天的样子:希望幻灭,才会受损,一步步掉进泥淖,那些卑劣的欲望和卑鄙的动机让他陷入这不光彩的日子。他为自己目前生活的窘况——为了躲避寒冬而心生追求被捕的念头以及一系列追求被捕而蓄意作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他内心一股强烈的冲动在涌动,催促他迫不及待地与厄运抗争,将扼制他命运的恶魔征服,将自己拔出泥淖,活得像一条汉子。他还年轻,他要重建昔日的雄心壮志,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新生。他决定明天就行动,到闹市区去找份工作,让自己活出个人样,将他内心的这场革命付诸实施。至此读者欣喜地看到一张充满希冀的人生蓝图在苏比的面前铺展开来,情不自禁地为苏比改过自新的勇气和毅然决然与过去决裂的决心而拍手称快。
故事至此主人公苏比的命运似乎已经达到读者所期盼的完美结局。然而,就在苏比决定洗心革面、重塑新生那一瞬间,一只大手搁在他的肩头,他转过脸,看见一张警察的阔脸盘。就在苏比决心向好从善,再次点燃对生活、对人生希望的当口,他啥事也没犯却被警察逮捕入狱,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达成了他先前一直苦苦追求被捕入狱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躲避严寒的目标。荒诞戏谑的故事结局由读者欣喜满意的“高潮”急转直下瞬间跌入未曾料想的峰谷,令人瞠目结舌,不知所措。读者除了惊异于作者幽默讽刺的语言和结尾的异峰突起以及感叹于故事的千回百转之外,掩卷沉思,一丝丝苦涩在心底蔓延,欲哭无泪,欲笑不能。读者禁不住反复叩问:谁是这一结局的真正推手?苏比在教堂外驻足徘徊,经历激烈狂乱的内心挣扎,决定痛改前非,与命运抗争,摆脱自己生活的窘境。而此刻警察这个群体作为国家强制力的执行者,扮演了昏庸无能、是非不分的角色,他们不问青红皂白把苏比扔进了监狱。以苏比为代表的底层百姓是那么无足轻重,他们对命运的抗争更显得渺小卑微,苍白无力。读者在无可奈何的苦笑中品昧了警察荒诞不经、是非颠倒的办案风格,更体昧到作者对黑暗不公的社会的戏谑讽刺与深刻批判。
四、结语
欧·亨利通过流浪汉苏比无可奈何的选择、怪诞扭曲的追求、屡遭惨败的无奈和立志重塑新生的无力抗争所引发的一系列诙谐离奇的故事及其陡然逆轉的结局控诉了警察的昏庸无能和是非不分,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态扭曲和糜烂腐败,揭示出社会底层贫苦百姓的悲苦命运,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苏比的命运扼腕叹息,久久难以平复故事结尾所致的始料未及的震惊。
参考文献:
[1]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王楫,康明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王倩.追求独立人格张扬自由人性—一《警察和赞美诗》的审美意义浅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 10)
[3]李明晔《警察与赞美诗》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8)
[4]李海英《警察与赞美诗》:对人生错位的思考与感叹[J].名作欣赏,2018(18)
[5]何轩.无奈的选择与冷漠的叙事——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再解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