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特征分析
2019-07-22石丹
石丹
摘要:网络视听文艺节目是网络文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数字网络技术作为物质基础,以新媒介作为载体和传播语境的视听文艺活动。跨媒介性话语形式是其本体与存在方式。本文以我国网络视听文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首先进行本体研究,分析其传播特征及审美特征;之后使用数据分析法,分析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在视频网站中呈现的特征,并对其进行现状分析。
关键词:网络视听文艺节目 传播特征 审美特征
网络拓展了文艺传播的渠道,从而促进了网络文艺的发展。目前,我国网络文艺成为中国“网生代”成长的数字媒体艺术环境及与世界对话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当代人生存的真实影像折射。
一、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界定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是网络文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数字网络技术作为物质基础,以新媒介作为载体和传播语境的视听文艺活动。视听( Audio-visual)是如今强调感官时代下的必然产物,也成为当下人们接受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视听是一种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同时它的外延也拓展到了以视听作为传播媒介的传统影视作品、各类新媒體形式的视听活动,以及其他数字化、视听化样态。“随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加速推进,视听文化形态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听说文化和阅读文化之后的第三个主导文化形态。”①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则是在视听文化下的网络文艺发展产物。网络视听文艺节目是网络文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传播形式上,其主要是通过对受众的视觉、听觉感官综合作用以传、受双向互动为特征;在节目样态上,区别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与网络新闻报道,以文艺节目作为主要节目形式;在媒体形态上,主要借助网络视频、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
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特征
每一种媒介技术的出现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从印刷术到电子技术发展下的电视传播,人们从对文字图案的理念传达及审美折射延伸到不同空间,媒介得以延伸。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改变了传、受关系,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媒介嵌入到社会生活中。笔者对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特征的总结,主要结合视听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并在区别于电视文艺节目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得出的。
(一)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传播特征
1.节目受众成为内容生产者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已经摆脱了以往电视媒介中“专业内容生产”的模式,而是转向为“用户创造内容”并且延展为“消费者产生媒介”的形式。受众从单一的“使用内容”转向兼顾“使用内容”与“贡献内容”。比如芒果TV制作的网络素人真人秀《完美假期》,节目设计全时全景直播,网友可以随时提出对于游戏环节的构想,并且在互动环节“818聊天室”直接与选手对话聊天,这些内容都不经删减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同步播出。
2.从“时移”到“位移”的跨越 电视文艺节目本身的传播特性包括视听兼容的共时性传播、深入家庭的传真性传播、高度综合的连续性传播等。②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继承了电视文艺节目视听兼容的传真性,但是颠覆了电视文艺节目固定收视的线性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接收终端,观看电视文艺节目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常常将观众固定在客厅、卧室等空间中,观众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收视环境,限制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而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视听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文艺节目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播出,电视的“8:20”与“9:20”作为综艺节目的黄金时段,也同时形塑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如今观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收看,观众的时间就是“黄金时间”,并且突破了视听接收的空间限制与固定接收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展了受众收看综艺节目的空间范围,空前提高了受众收视的空间自由度。“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时间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时移和‘位移。”③比如你收看一档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收看,随时随地收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使得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收视率在时间上有了极大的延展,在空间上得到有效的拓展。
3.碎片化的填充收看原来观看电视综艺节目,类似于看电影,有仪式化收看的方式,不能任意停止或者回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需要观众腾出特定时间来专心收看,比如原来我们观看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之所以会万人空巷,是因为传统电视节目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线性转播并且转瞬即逝。而如今受众观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具有强大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并且不需要作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视听消费行为,转变成了碎片化的视听填充行为。而为了适应这种收视行为上的变化,网络视听文艺节目也会同时把节目本身碎片化、分割化。比如腾讯视频自制网络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会把嘉宾的脱口秀分门别类进行分割,这样受众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进行收看。
(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审美特质
1.多元性首先是节目题材的多元性,网络视听文艺节目除了延续电视文艺节目的题材类型以外,还融合了网络媒介的特点,大胆进行跨界联姻制作出传统文艺节目与网络节目的综合体,此外在充分吸取新媒体的养分的基础上,制作出纯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题材样态;其次是节目功能多元性,具有新闻类节目的纪实功能、文艺节目的娱乐功能、审美艺术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等等,以及在节目中实时互动的交流沟通功能。第三是制作人员的多元性,目前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制作团队组织形式多元化,有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团队转战网络平台的,有经验丰富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融合纯网络节目制作人员的,还有专门制作网络节目的团队,另外就是网络用户自愿投身于网络节目制作,以兴趣热爱为前提,不以盈利作为出发点的非专业团队。第四是互动交流的多元性。用户可以通过视频网站平台、微博、微信及博客等多种途径进行互动交流。同时由于用户的文化背景、工作经验及生活经验、社会角色的差异,导致在互动交流中主流文化、亚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相互认同。
2.交互性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实现了受众与节目或受众之间的自主、即时、无限的双向互动交流。如用手机观看节目时,个体不仅可以随时随性地与节目进行互动表达个人观点,参与节目内容;并且可以群体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得到群体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互动,并且成为整个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3.假定性网络视听文艺节目体现为一种表现艺术,它与网络新闻不同,更大地突出了“虚构”的美学特质,而且鲜明地体现在审美生活日常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双向位移与渗透,尤其是对于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与文化类节目,这两个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重要内容,他们具有明显的假定性,具体体现在演员与嘉宾在假定性的时空环境下,在所处的虚拟环境中从容表演,并适时做出假定性动作表情与虚拟影像配合等。比如《奇葩说》《偶滴歌神》等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演播室的设计,打破了常规的舞台设计,在风格与色彩上更加夸张,在环境场景的设计上,更像是“糖果奇幻工厂”。假定性的实质是一种新鲜感、惊奇感,是陌生化处理的一种形态,是对日常性的颠覆、超越及重建。那种新鲜感是分解生活形态,对生活的艺术提升;那种惊奇感是确认自我存在,获得崇高的审美愉悦。今天的文艺节目与互联网相结合,让文艺节目成为新时代的新文艺节目。只有真正把握了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传播特征与审美特质,才能制作出精良的网络视听文艺节目,正確把脉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内核,让受众积极参与,共同抑制欲望都市的感性风暴,回归理性社会下的审美愉悦。
三、结语
目前来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还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我们要始终客观地看待“网生新事物”,正确把握其传播特性及审美特征,注重“把关人”的重新回归,走“内容为王”的新常态之路;结合媒介平台特性,细分受众,精准定位;创建专业网络制作团队,制作精品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塑造网络节目品牌形象。建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评估制度,进行多元化管理,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圈
①庞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广播》2013年第1期,第22页。
②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
③石长顺、童文杰:《数字视听新媒体:从概念到商用》,《河南社会科学> 2007年版第2期,第97页。
参考文献:
[1]杜骏飞,黄煜.中国网络传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智华.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兼论中国网络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影H{版社,2017.
[3]陆地.网络自制视频节目发展的特点和空间[J]新闻与写作,2014 (3).
[4]陆地,胡馨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的新视点[J]当代传播,2015 (2).
[5]张智华,刘雪峰.中国网络节目的得与失以及发展之道[J].艺术百家,201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