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玉娇梨》之苏友白观明末清初文人的理想婚恋观

2019-07-22李燕分范学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

李燕分 范学新

摘要:《玉娇梨》是明末清初封建文人荑秋散人所著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说。本文嘗试通过对《玉娇梨》中苏友白婚恋观的研究,再结合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以及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的实际遭际,以此来窥探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的婚恋观。

关键词:《玉娇梨》 明末清初 封建文人 理想婚恋观

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不仅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而促使了他们对传统婚恋观的重新审视。因种种原因所致,明末清初封建文人拥有婚姻幸福的概率很小,但他们可以借助所创作品中的人物来表达其对理想婚恋的向往之情。《玉娇梨》中苏友白自主有情的婚恋观在某种程度上就为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婚恋观的折射,这种婚恋观虽彰显了进步的人文精神,但也有一定的落后性和狭隘性。

《玉娇梨》中的男主人公苏友白是个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他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制约,在婚姻大事上坚持自主择偶的原则。苏友白自主择偶的举动无疑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因婚恋对象是其本人所选从而确保了婚后生活幸福的可能,相对于婚姻不和谐的明末清初封建文人来讲,苏友白的这种择偶观念也为他们所向往。

明末清初之际的封建文人创作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这类小说“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①。此时的封建文人热衷于创作此类小说,这一文学创作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究的,而作者借助作品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是原因之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人们在婚姻大事上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但这种婚姻缔结模式其实是有弊端的,因为封建家长为子女选择婚姻的时候会非常重视门第观念,他们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其实这样的婚姻仅仅是为了达到双方家庭的互利共赢为目的的,这样的包办婚姻往往会忽视当事人的意愿和想法。因男女双方的结合不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故而往往会造成男女婚后生活的不幸福。笔者认为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除了希冀中榜外,也渴望在婚恋方面能自主择偶,毕竟科举成功和婚姻美满是读书人的最高愿望,但这种愿望的实现可能是很渺茫的。以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为例子,他们大多既无金钱权势,又无出众的才华,严格来讲他们更没有真正地中过状元,这样就使他们没有机会去结识上层的名门闺秀,还会因家庭生活的因素进而导致他们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不和,既然现实没有实现这一愿望的土壤,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们就把满腔的情思倾注在作品之中,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完成他们的这一愿望。他们把自主择偶的愿望寄托在作品中,进而在作品中形成一种新的爱情自主的理念,作品中的读书人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对象,而不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或媒人的中间介绍。J.米德尔顿·默里曾说过:“了解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了解作者的灵魂,而作者也正是为了展示其灵魂而创作的。”其实作品就像是打开作家心灵的一扇窗户,由此我们可以洞悉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同样通过对明末清初封建文人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窥探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创作了大量表现自主择偶的作品:除才子佳人小说外,还有李渔《十二楼》中的《合影楼》《夏宜楼》,冯梦龙“三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因缘》《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凌漾初“二拍”中的《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诸章节以及汤显祖《牡丹亭》、孟称舜《贞文记》等。在这些作品中,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个个男女自主结合的故事,作品中的才子与自主选择的佳偶虽历经磨难但大都婚姻美满,此举无疑表达了封建文人们在对待婚恋情感的某种态度,流露出了他们对自主择偶的向往之情。

《玉娇梨》中的苏友白非常重视“情”在自己婚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与佳人之间的结合必须要有感情的基础也即与其要有“一段脉脉相关之情”(第五回),其实苏友白婚姻应有情的观点也是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婚恋观的一个反映。

众多的原因终于促使了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理学反道学,其主旋律便是将“情”从封建礼教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提倡肯定人欲,倡导真情。极力倡导对人真实情感的重视和肯定,对饱受封建传统婚姻制度之苦的人们来讲,这场运动所宣扬的理念无疑会影响他们对婚恋观的重新认识。受其影响,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进步的思想,他们在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涉及婚恋问题上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追求,反映在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就是经常提倡要高度重视男女之间正常的感情需求,进而去达到相爱并最终婚姻美满的结局。而此时出现的一大批以情为主题的婚恋作品更是对此的直接反映,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因情而结合,为世人谱写了一曲至情的赞歌;孔尚任《桃花扇》中李香君和侯方域深情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洪异《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于七夕之夜约定永不离弃,把对彼此之间的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以《平山冷燕》《好逑传》《定情人》等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更是寄寓人们要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进而去追求有情的婚恋。除借作品表露对有情婚恋的羡慕之外,明末清初封建文人更是直接喊出了婚恋应当有情的言论,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素政堂主人在《定情人》序言中曾道:“情定则如磁之吸铁,拆之不开;情定则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因知情不难于定,而难于得定情之人耳。”从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创作的作品以及他们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之间的“情”尤为看重。除此之外,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诸如吴伟业、侯方域、王稚登和冒辟疆等人因情与众名妓结缘的浪漫爱情故事也为时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一时美谈。

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对自主有情婚恋观的渴望缘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遭遇,众多原因致使他们婚姻幸福的机会极其微小,出于一种造梦补偿心理,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婚恋自主有情的作品,以此来寄托他们对理想婚恋的情怀。

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如《玉娇梨》的作者徐震自称:“以长卿之贫,犹有四壁,而予云庑烟障,曾无鹪鹩之一枝;伯鸾之困,犹有举案如光,而予一自外入,室人交遍谪我。”其实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生存状况与徐震相差无几,为了摆脱生活贫困的境地,他们经常会应书坊商要求而创作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婚恋作品,他们之所以会同意书坊主的请求为其创作才子佳人小说,固然有“著书都为稻粱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助作品创作进而圆他们的婚姻美梦。除生活贫困外,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在科举上也多不顺利,这就使得他们极少有机会去接触上层社会优秀的女子,如洪舁在二十年间均科举不第,过着郁闷不得志的日子,“莫问侯门朱履事,残杯冷炙是怜才”,《生花梦》的作者娥川主人也举业不顺,“既乏江皋之遇,空怀赠佩之缘;未逢伯乐之知,徒抱盐车之感”,不得已借小说以“慨遇也”“寄讽也”。再加上明末清初封建文人身处改朝换代的动乱之际,生存环境又极其恶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由明入清的文学家傅山的身上去感受。他“亲身经历了明王朝覆灭的全过程,遭受了战火的洗礼,亲眼看到了清王朝民族压迫的惨状,遭到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迫害”,由傅山的遭遇我们也可设想到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生存处境的艰难。其实作品中才子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和思想,都可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遇以及创作心理来解释说明。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因种种的现实原因致使他们婚姻的不圆满,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他们就借助文学创作来圆梦,而《玉娇梨》中苏友白的婚恋观更是为他们所赞许。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对自主有情婚恋观心存渴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从《玉娇梨》中苏友白同时娶了白红玉和卢梦梨这一行为来看,再结合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在其创作的婚恋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婚恋观所具有的落后性,即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对一夫多妻婚姻模式持肯定的态度。他们想享受齐人之美,但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受所处时代的限制以及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婚恋中会有这种落后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黄文.试论才子佳人小说对传统婚姻观的突破[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2]王绍卫,杨敏.精神慰藉与心理补偿——谈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J].宿州师专学报,2003(2)

[3]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4]黃文.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爱情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4).

[5]荻岸山人.定情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纪德君.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及其演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71]胡雯雯《玉娇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