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的村庄整治需求评价
——以杭州市双浦镇吴家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2019-07-22袁勋,许超
袁 勋,许 超
(1.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0;2.杭州市规划局余杭分局,浙江 杭州 310010)
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在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实施[2]。在乡村整治中只有受村民欢迎并与其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结合的“实用”的空间环境,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国内有关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研究成果较少,对参与方法、组织形式的系统性研究不足[4],而且多为组织参与研究,缺乏对村民需求的科学分析。因此,在村庄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缺少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的需求、村民对村庄现状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方面的资料。本研究以双浦镇吴家村为对象,采用SD问卷调查法(Semantic Differential,语义解析法)对村民主观理念进行调查,获得吴家村村民的村庄整治需求和环境认知信息资料,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并建立模型,从而为村庄整治规划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调查表设计通过对基层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访谈,提取村民关注度普遍较高的村庄环境评价因素,最终确定20个主要评价因子,并用形容词对对应每一个评价因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以0为中心轴对称设置,即分值定为-2,-1,0,1,2,对应不同认知强度[5](表1)。
1.2 样本量的确定
关于样本量的确定,Loehin(1992)建议样本规模至少为100,最好为200,而Bollen(1989)则建议应当参考类似领域已有的经验确定合适的样本规模[6]。由于吴家村长期居住村民比例较低,可访问村民较少,故样本数量设置为100。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87.5%。
表1 问卷设计
1.3 指标可靠度检测
可靠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常见的衡量信度指标有:kandall系数、cronbach’s ɑ系数等[7]。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ɑ系数法。ɑ系数可以通过SPSS软件中的Reliability Analysis计算得出。一般认为ɑ系数达到0.8以上就说明指标设置的效果很好,0.7左右也是可以接受[7]。本研究问卷信度的ɑ系数0.965,选择设置的20项指标标准量化后的ɑ系数值为0.966,说明问卷的可信度达到要求(表2),问卷设计合理有效。
表2 可信度检测表
1.4 指标效度检验
效度分内容效度、准确效度和架构效度。大部分研究主要对架构效度进行检验,架构效度主要是用来检验量表是否可以真正度量出所要的度量结果。常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的架构效度进行检验。由SPSS软件得出效度检验指标KMO适当性检验值,本研究KMO值为0.782(表3)。一般当量表KMO值为0.7~0.8时,说明因子分析适合情况是适合,所以问卷的效度是可以接受的。
表3 KMO和Bartlett's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调研问卷和设计的20个评价因子虽然都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也能全面反映村庄居民的意愿,但是评价因子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给设计者提供建议时,不能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很有必要对评价因子独立性归类分析。
2.1 评价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设置的20个评价因子进行分析,求出各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的方差以及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表4),由表4可以看出,前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累积方差,以及因子载荷的贡献率为82.316%,即4个主成分集中了原有的20个评价因子的82.316%信息,也实现了对原有评价因子变量降维的目的。随后,分析20个评价因子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对表5中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聚类判别准则为主成分Fi原评价因子Xj协方差的绝对值|cov(Fi,xj)|取值的大小,若|cov(Fi,xj)|>0.5 ,则将评价因子Xj归于主成分Fi;若第i个评价指标所对应的|cov(Fi,xj)|均小于0.5,则将该指标归于数值最接近0.5 所在列的那一个主成分。因此,通过分析因子载荷将各指标分别划归于相应的主成分上,如表6所示。根据四个主成分所包含的评价因子内容对四个主成分进行命名。
表4 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2.2 主成分与原评价因子的分类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四个主成分指标的属性特点,是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划分。首先,从主成分属性层面可分为:主成分1:感知空间,包括农居周边空间环境和村内公共空间环境;主成分2:生活体验,包括生活服务功能体验和游览服务功能体验。其次,从主成分与农户的关联强度层面可以分为: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由此可见,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认知是一个交织的二维结构,是实体空间环境与社会生活功能的结合体。该结果一定程度体现了Soja 强调的“空间—社会”辩证法,认为既要看到空间的物质属性,又要看到空间的社会属性以及空间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8]。
图1 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认知模式图
表5 反转后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
表6 各评价因子分组情况
2.3 村民视角下的村庄建设侧重点
依据主成分贡献率测算结果,主成分因子“农居周边空间环境”和“生活服务体验”在村民对村庄建设环境需求中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高达30.323%和22.233%,因此在村庄环境中私人空间区域和个人生活服务体验对村民感受影响较大。而公共空间环境和游览服务功能体验的影响度相对较小,贡献率分别是18.438%、11.32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村民视角个人村庄空间环境关注度特点,是关注强度由“私人”向“公共”递减的规律。在“农居周边空间环境”主成分中村内绿地建设满意度、农居庭院景观美观度、违建附房、构筑物合理度三个评价因子的系数最高,也充分说明了村民高度关注自身物质空间环境(图2)。
图2 各评价指标贡献比重
在村内空间环境主因子中,河道、渠道景观(X15)及文保单位保护与展示度(吴家村粮仓)(X18)两个评价因子最高,这说明两个要素在吴家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地位重要,是公共空间营造的核心与关键。吴家浦和吴家粮仓位于吴家村的中心轴线,是吴家村最具辨识度的地理标识,着重打造并使其成为亮点可有效提升吴家村整体形象。
生活服务功能体验主因子当中,公共厕所密度和村内道路可达性评价因子系数较高,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厕所条件对村民生活影响非常大,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2017年时国家就将厕所改造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民用得上的卫生厕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途径。第二,目前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后,村内原有的道路系统已经不满足时代需求。原有乡村道路尺度是以满足人行为主,大量巷道不能满足机动车通行要求,这也是村庄环境的突出问题。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杭州市双浦镇吴家村整治规划研究,基于调查和分析村民视角下对村庄整治建设的具体需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在村庄环境中居主导地位的要素有农居周边空间环境、生活服务功能体验、村内公共空间环境和游览服务功能体验4大要素等。同时,量化出的不同要素贡献率反映出4个特点:第一、村民对个人空间环境和生活功能的关注度远高于公共领域方面;第二、村民对实体空间环境的关注程度略高于社会服务功能;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对村庄环境的需求有一定的变化;第四、村民对文化遗产重要性有较为广泛的共识。
综上所述,村民视角中的村庄环境构成模式是: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认知是一个交织的二维结构,是实体空间环境与社会生活功能的结合体。
3.2 讨论
村庄环境建设不能机械的按照工程类型将环境分为建筑、景观、市政部分,在初期规划阶段可以将村民为核心的村庄环境认知系统,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考量。但规划成果在关注村民愿景与诉求的同时,也要使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得到保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村民对自身相关度高的环境因素关切度高,而对公共空间和宏观村庄体系较为忽视。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客观评价村民和村集体诉求,在村庄宏观布局、多村协调和区域统筹方面,要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规划建设部门的意见,使规划方案既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又保障公共利益、村庄发展。呼吁政府将纷繁复杂的个人理性集合成集体理性,通过一系列公共选择活动,制定符合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空间发展规划,以此优化空间生产和分配机制,促进空间资源和成果的共享[9]。以农民意愿为一定的主导,在配合政府资源、政策引导和专业的设计单位共同运作下,实现农村的振兴之路[10]。
本研究方法对村庄村民环境认识得出初步成果,但受资源限制没有对样本村周边类型相同的村庄进行调研和模型验证。未来可通过扩大研究样本建立起完善的区域村庄环境模型,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