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河绝恋》中的人性美丑

2019-07-21刘雅婷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性美

刘雅婷

摘要:《黄河绝恋》彰显了战争大背景下的人性美丑书写,包括对由人性丑引发的死亡悲剧之美的显现、美丑各异的人性描写以及由此显示出的不足之处,本文试看探讨该影片刻画人性美丑的方式及效果,并对此做出相应评判。

关键词:黄河绝恋;人性美;人性丑

《黄河绝恋》作为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三部曲”之一,自然是以战争为主要叙事背景和对象的,在这部充满主旋律色彩的影片中,我认为其真正想要彰显的是在战争大背景下的人性美丑书写。本文将简要谈谈这部电影展现人性美丑的方式与效果,并试图对此做出一些不成熟的评判。

一、由人性丑引发的死亡悲剧之美

牺牲和死亡是战争不可避免的永恒的话题,《黄河绝恋》中除了欧文和花花,其余一众人物都没能幸免,没能逃过死神的手掌心。在这部影片中,所有的牺牲与死亡,都要归咎于日军丑陋的人性。

放牛娃天真善良,然而就在他享受拍照的过程中,身后的日本飞机向他和欧文投掷炸弹,只剩得小金锁在地上唱着悲歌;寨主在帮助小分队的计划暴露之后,沉着冷静地假装和太君握手,实则将匕首刺向他的心脏,将其置之死地,但随即他也被日军乱枪扫射,命丧黄泉,临死之前他缓缓转过身去看向三炮,意味深长的表情向三炮传达着指令,两人仿佛心有灵犀般达成了感应。寨主的死将其爱女如命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三炮在接受指令之后如期执行了任务,他以草屋着火的滚滚浓烟提示小分队计划的暴露,粉碎了日军将小分队一锅端的妄求。此时此刻三炮好像不那么让人讨厌了,反而能让观众对他生发出几分同情来。他对主子的忠诚也由此可见一斑。但这一行为惹恼了日军,他们把三炮活埋在沙堆中,而就在被埋之际,三炮反倒坦然唱起情歌,一副洒脱无畏的样子,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他是真正有男子气概的、值得尊敬的。当最后一堆土被铲到他的脸上时,他的歌声随即戛然而止,他的忠诚与洒脱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黑子的牺牲尤为悲壮。为完成护送欧文过黄河的任务,他毅然决然地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掩护安洁和欧文,在他与敌人殊死搏斗的过程中,不料女儿花花被翻译官劫持为人质,可即便他再怎么心疼女儿,再怎么心如刀绞,也没有向前踏出一步向日军投降,反而是在鼓励女儿勇敢忍受,不忘国耻。这一幕是震撼人心的,黑子的行为完美诠释了在国家利益面前牺牲个人利益。在欧文假装投降救下花花之后,黑子便奋不顾身投入新一轮的战斗中,但他终究是寡不敌众——他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了。但他的牺牲还没有结束,他中枪之后还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为安洁和欧文争取更多的逃亡时间,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手榴弹炸死了周围的翻译官和日军。好一个英勇无畏的誓死卫国的战士,他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就在这场牺牲中被无限放大,打动着无数观众。

安洁的死则是让人倍感惋惜的。不会游泳的她不幸中弹,在众人即将到达黄河对岸的时候,为了减轻欧文的负担,也因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她将绳子砍断,最终沉入了黄河。当欧文意识到这一切时为时已晚,安洁已被淹没在滚滚黄河中。黄河之水不断向前流淌翻涌,却带不走安洁那善良美丽的心灵。

这一场死亡的悲剧,充满了革命英雄史诗的悲壮美,尤其是八路军战士们舍我其谁、不辱使命的感人精神,让我们感受到悲剧中的那份崇高美,显示着新生的共产党力量与日军势力的抗争,表现了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了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显示出战士们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由人性丑引发的悲剧让观众在崇高美的享受中更觉英雄人物的人性美,人性美丑的表现贯穿悲剧始终。

二、美丑各異的人性

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尽管每个人都会有善和恶的因子存于心中,但往往有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从美学角度来说就是人性有美有丑,因人而异。《黄河绝恋》就对每个人物的人性贴上了美与丑的标签,并在其中寄寓着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褒贬。

对于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影片极力赞颂他们的人性中的美与善。在整部电影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对黑子和安洁等八路军战士具有批判含义的镜头,似乎他们的思想和举动都是正确的,浑身闪耀着正义的光芒。对无辜受难的平民百姓,影片则着重刻画他们对日军的憎恨和本能的反抗,对反抗无力的他们,创作者则是饱含同情的。而对无恶不作的日军,影片显然是持批判、否定态度的,尤其是在与革命战士的鲜明对比中,他们人性的丑陋在镜头下格外显眼。

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寨主和三炮,影片中他们的人物形象是复杂而兼寄褒贬的,亦即他们的人性是美丑参半的。寨主和三炮毋庸置疑有令人生厌的一面,他们为苟且偷生而与日军勾结,是民族的叛徒、日军的走狗。但他们又都有着向美向善的闪光点:寨主是个爱女如命的好父亲,三炮是个誓死衷心的好跟班。寨主与女儿重聚之后屡次劝说女儿回到自己身边,遭到拒绝后他也没有过多干涉她的自由。面对女儿以死相逼,他放过了黑子和欧文,暂且放下了两家的几代世仇,也将自己置于与日军作对的万分危险的境地;三炮本与黑子势不两立,但他尽管内心经受煎熬,却还是听从寨主的命令不与黑子作对。寨主死后给他传达的命令他也照办了,用着火的浓烟提醒了黑子一行人计划有变。

主子死后尚且能忠诚听令,这样的手下哪里找呢?寨主同时还是个有爱国情怀、识大局的领袖。当黑子深夜主动找他和谈,分析当前国家的严峻形势时,他可以说是真正放下了家族世仇,以国家利益为先,由此可见他内心深藏对国家的热爱,之前被家仇蒙蔽的双眼似乎重见了光明。

总体而言,影片的价值立场非常鲜明,对共产党革命战士大公无私、保家卫国的人性美进行了大力赞颂,对日军的残忍和肆虐暴行提出强烈批判,凸显其人性之丑陋,而对于中间人物的刻画则更加客观、多样,美丑参半,一定程度上也更具真实性。

三、因美丑冲突不足而缺乏深度

《黄河绝恋》中虽然有对人性的展现,但这种展现是不够有深度的。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民族矛盾被无限放大,居于主导地位,而人性中内心美丑因素的冲突却因此而黯然失色,也可以说是影片不注重对人物内心冲突的揭示。在寨主和三炮面对日军头目的威胁和安洁坚决保护欧文的两难困境时,观众看不到他们内心本应有的强烈的冲突;安洁决定继续从军而不回家时,我们同样看不出她内心的半点纠结;欧文与八路军战士之间价值观念的冲突仅仅表现为简短的几句辩论和一次并不激烈的打斗,这是对冲突的一种简化。展现不出这些冲突,人物就缺少了鲜活的美丑参半的个性,影片对国家民族意识的表现就缺少了深刻性。

在缺乏人物内心美丑冲突的情节中,人物就像是沦为一种符号一般,影片基本回避了个体之间的冲突,回避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冲突。安洁作为八路军战士、女人和女儿,在面对革命、面对爱情和家庭时似乎没有任何内心冲突;黑子作为战士、儿子和父亲,面对死亡时好像也没有表现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符号化的人物、表面化的人性,似乎难以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在人性美丑的展现上有功有过,在战争的特殊背景下,以死亡的悲剧贯穿人性美丑并寄寓褒贬,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缺少冲突的展现,对人性美丑的书写还不够深入和真实,容易使人物形象符号化,使影片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美感。

[参考文献]

[1]赵卫防.超越·反思·景观——冯小宁作品探寻[J].当代电影,2002(02):53 - 58.

[2]吴冠平.在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评《黄河绝恋》[J].当代电影,1999(06):49 - 50.

[3]荣京之.诗意的美丽与血腥的残酷——浅论冯小宁战争电影的人性化表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5):1 - 9.

[4]陈奕.战争与和平交响诗——评冯小宁的“战争六部曲”[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27 - 28.

猜你喜欢

人性美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