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性格在语言文字词汇中的体现

2019-07-21李雅战立娇栗傲霜刘青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字词汇语言

李雅 战立娇 栗傲霜 刘青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独特的民族文化繁衍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因此语言也承载了体现民族性格的责任,针对民族性格是如何体现在语言中的这一问题,本文从语言中的文字起源和词汇方面浅谈民族性格的体现。

关键词:民族性格;语言;词汇;文字

民族是一脉相承下的在共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集体,在这種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由于不同的人文背景或历史因素,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性。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迥然各异的民族性格,本文将从语言的文字起源及词汇角度浅析民族性格在语言中的体现。

一、民族性格在文字起源方面的体现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文化又体现出民族的性格。民族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文字起源开始就能够深刻的反映出来。

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承载了博大的中华文明。自可考究的殷代甲骨文起,汉字就以其同实物相似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正是象形的由来,后来因其象征性逐渐加重,汉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就变得更加名副其实。汉字的形象性,其代表的可以是物,例如山、川、日、月等,高低突兀,尖耸入云是为山,水纹脉脉,宽广无际是为山,如火球般蒸天炙地,令人不敢直视是为日,而月则相对的柔和婉转;还可以是人或者是和人相关的,如如人、身、目、耳、口、心等。正是因为这种形象性,所以才有“望文生义”一说。张大可就认为“汉字以物我实体为基础,因而体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思维方式,重实际,多想象,及理性思维与物我一体的精神,并以人体为本位”(张大可,1996:39)。

与之相比,日本人在创立日语的过程中,借鉴了古代中国文化精髓汉字,加以消化吸收,创造了日语。然后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新创了大量汉语中不具有的文字。例如,日本四面环海,鱼类资源丰富,便有“鮟”“鱇”“鯆”“鰺”等文字。同时吸取西方各国精华,引入大量外来语,例如日语中来自法语中的外来语主要集中在艺术、服饰、烹饪等行业;来自德语的外来语主要集中在医学、化学、经济等行业;当然绝大多数外来语是来自西方国家普遍通用的英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具有兼容并收的民族性格。善于学习,模仿和创造,不甘落后,擅长将外国优秀的文化吸收并加以创新,为己所用。

二、民族性格在词汇上的体现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用法灵活,并且在词汇中也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承载着历史的悠远流长,体现着民族的性格特点。当然,要说单个词汇体现某个民族的性格特点会有些牵强,但众多词汇中广泛存在和体现出的普遍现象则可以很好地体现民族性格、民族个性。

中国人应该相当能体会到汉语中亲属称谓体系的复杂,例如:叔父、伯父、姑父、舅父、伯母、姑姑、姨妈、舅妈……数不胜数,这些称谓区分严格,叫错了可是会被嘲笑。而在英语中,除去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其他几乎可以用uncle,aunt来指代。俄语中亲属称谓也很简单,统称为“дядя”和“TёTя”。汉语称谓的复杂同、英语俄语中简单称谓的对比,明确体现出汉族对家庭观念,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家庭为根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远近亲疏明了,不断发散,像大树般枝叶分明,繁茂苍盛。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家庭关系这个概念的看重,同时也体现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立发展重视个人价值,中国强调的是整体。

说到关系,进一步可以分析中国的上下级称呼,如:部长、经理、主任,也可以加上姓氏,如:周总理、王处长、李委员等。而对于级别比自己低的,则可以轻松亲切的称“小王”之类的。又如“老师”在当今中国社会不仅是对老师的称呼,还可以用来称呼资历深受尊敬的人,在国外则是普通的职称。这种上下等级的区分,以及中国人对于上级和长辈不由自主的敬畏来自于古代朝代更替中始终存在的阶级观念、等级观念,中国文化中,对身份差别极为看重和较真,这种“君臣父子”的观念根深蒂固绵延下来,这种历史文化环境造就的结果,塑造了民族性格中对等级的看重。

汉语文化中这种尊卑关系和对上级、长辈的尊敬,也能让人想到日语中的敬语文化。日语中敬语大致分为三种,尊敬语(そんしナいこ)、谦譲语(しナんじようこ)、丁宁语(ていねいこ),尊敬语用来抬高对方及其物品的地位,如对人的称呼:さま、さん等,还有名词和形容词前加こ或お表示尊敬:こ家族、こ亲戚、お荷物等。谦譲语则通过贬低自己的动作、状态、所有物品等来抬高对方的身份,以此表示尊敬,例如:贬低自己自身:おたくし。贬低自己的动作:挥见すろ(読む)、うかがう(闻<,行<,来ち),这些对他人的抬高和对自己的贬低无不体现日本谦卑的民族性格,对他人满怀尊敬,避免他人产生不快情绪。同时,日本人在使用敬语时,要根据亲疏关系、团体所属进行内外之分。与较为生疏或者自己所在团体之外的对象交流时,通常都会使用敬语,这种团体之分在日语中称之为“集团意議”,也就是“集团主义精神”。这种集团主义往往具有排外性,深深扎根在日本民族性格之中并极具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从文字起源来看,汉语体现出中国人的大国意识,物我一体,注重理性思维,更加善于创造性等民族性格,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更多的体现在善于模仿,兼容并收,借鉴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等方面。从词汇方面来看,中国人更加注重家庭关系和血缘亲疏,职场上整体意识、等级意识浓厚,与之相比,敬语体现出日本人谦卑的民族性格,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l]赵春晶.民族性格在语言中的体现[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 2):59 - 64.

[2]龙冰.国家民族语言与民族性格的关联及相关的现实思考[J].外语教育,2017:130 - 143.

[3]甄利辉,王勇鹏,刘筑化,姚剑鹏.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民族性格在英日德语词汇中的体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2):69 -74.

[4]王璠.从语言里折射出来的民族性格[J].知识经济,2010(2):165.

[5]张大可.汉语汉字[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6(5):37 - 39.

猜你喜欢

文字词汇语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