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科技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2019-07-21魏建林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甜柿第一书记肥料

魏建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民收入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制约,改善农村面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山东省为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自2012年起开展了从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鲁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在这场攻坚战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精锐部队”,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部门技术人才优势,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进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更彻底、效果更显著。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派驻第一书记帮扶的贫困村——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张庄村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例。

张庄村位于鲁西革命老区聊城市东阿县的南端,南距黄河大堤仅500米,因黄河天险交通不便,位置较为偏僻。村庄规模相对较小,户数72户,耕地456亩。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平常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农业种植为当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为主,效益不高,全村有41户贫困户,大多缺少技术和劳力,靠自身发展项目脱贫致富存在不小难度。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以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浇条件、劳动力、旅游资源等情况,结合派出单位在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的优势,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充分论证后,制定了“培育特色产业、决战脱贫攻坚”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水果甜柿种植项目。为论证这一产业的可行性,又先后三次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基地进行学习观摩。经过全体村民大会决议后,编制了项目实施具体方案。首先联合41户贫困户成立注册了农民合作化组织——东阿县金实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在村南流转集中了85亩土地,然后组织群众进行了围网建设、苗木定植、滴灌系统安装、立柱拉线安装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甜柿种植基地。种植果树为省农科院引种选育的现代柿新品种——阳丰甜柿,该品种田间管理简单、优质丰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种植模式采用先进的宽行密植技术,该技术可实现甜柿树的集约化栽培,调整剪枝造型使树体矮小、整齐,便于管理和机械作业,果树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见效快,经济效益成倍提高;在水肥管理上应用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根据甜柿的生长需要,将配比好的可溶性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果树根部土壤,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果树,充分保证甜柿果树生长需要,大大提高了肥料和水的利用率,同时也节约了农事操作的劳动力投入;基地毗邻当地名胜古迹——鱼山曹植墓、苫山古村落、黄河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建设规划按高标准生态园设计,将来可升级为高收益的农家乐旅游采摘园。整个园区采取分片承包管理的方式进行经营,将基地划分为15个片区,通过公开竞标分别承包给了15户有经营能力的种植户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参与项目的41户贫困户即合作社成员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土地股份收益,并且还可根据整个基地的收益情况得获得一定比例的股金收益分红。既解决了缺少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产业难的问题,又发挥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能发展产业的优势,同时盘活了土地经营权,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了效益。打破了以往扶贫政策对农户的“平均化”扶持,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了适合自身的扶贫资源,破解了“精准扶贫”“扶贫到户”“因户施策”难题,通过科技扶贫构建了可持续的绿色扶贫产业体系,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实践。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省农科院的一名专业科研人员,在带领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平时注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随时随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看到村里的原来粮食种植还是较为落后的传统方式,便協调村里购置了先进的种肥同播耧,进行宣传推广深耕深松、种肥同播等先进技术;看到村里群众为选择哪个品种的种子、哪个类型的肥料困惑,便帮助群众从农科院团购优质良种,从大型肥料厂家团购优质肥料,并联系龙头肥料公司在村里设置了直营店;看到村里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便宣传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动员农户建设了沼气池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有群众想提高种植效益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就组织建设了先进的设施蔬菜大棚,在生产技术上全程指导,帮助群众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另一方面,结合原工作单位科研工作需要,促成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的试验基地落户到帮扶村,在当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科学试验,既传播了科学技术,又提高了村里的集体收入。根据当地生产需求,举办了精准施肥技术培训、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甜柿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沼气技术培训等多场大型科技服务讲座活动,通过这些工作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当地群众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农科院派驻专业科研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促脱贫工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原动力,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加快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助力了乡村的振兴。

猜你喜欢

甜柿第一书记肥料
广西甜柿发展前景分析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富有’甜柿砧木种质早期亲和性研究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