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隐性台阶”现象观察

2019-07-21吕德文

南风窗 2019年15期
关键词:内务淬炼年轻干部

吕德文

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干部提拔使用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基层淬炼的经历。可以说,基层淬炼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显性”台阶。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基层并不意味着可以“淬炼”,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也有一些“隐性台阶”。如何真正落实新时代的干部政策,怕是还要费一番功夫。

粗略地分,基层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务,主要指上传下达、“写材料”、报表台账等办公室业务;二是外务,主要指向上协调各部门和领导支持本单位工作,向一线落实具体工作以及做群众工作。年轻干部是承担内务工作的绝对主力。客观上,年轻干部的“笔头功夫”比较好,且熟悉电子政务,确实适合从事办公室业务。这几年,基层单位的内务工作越来越多,年轻干部也成了稀缺资源。我们在中部某镇调研发现,该镇有7名年轻的普通干部,除了负责本科室的业务外,几乎都要“兼职”办理各个分管领导各条战线的资料整理、报告撰写等内务工作。一些内务工作量本来就比较大的科室,如党政办、组织办和扶贫办,是年轻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内务”做多了,也就意味着群众工作的锻炼少了。其实,这是非常影响年轻干部成长的。以至于,很多中年干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打打杀杀”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对年轻干部毫无实干能力,只会“耍笔杆子”,却提拔比较快感到不满。很多情况下,组织部门在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后,却发现其不堪重用,也甚是无奈。

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都希望有上升通道,但客观上晋升的空间极其有限。以乡镇为例,科级干部大概10人,从普通科员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只要努力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但要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则要迈过很多“隐性台阶”。如,从普通科员提拔为副科级,一般要经过党政办主任等“大办”的负责人岗位才行;而要提拔为乡镇长,一般要经过武装部长/副镇长,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等几个岗位。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副省级城市之外),经过十年的努力在35岁时成为正科级领导,也绝对是“年轻”领导干部。

久而久之,基层年轻干部的状态,也就发生了分化:一是对仕途有一定想象,希望在基层干一番事业。在笔者访谈的年轻干部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达70%,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有服务基层、在体制内奋斗的志向。非常有意思的是,笔者访谈过的年轻乡镇和部门的党政一把手,无一例外都担任过学生干部,且大部分都有硕士学位或名校毕业。我们还访谈过2位北京和江西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历经十年奋斗,走上了领导岗位,是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佼佼者,至今保持了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激情。

二是将基层干部当作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职业”。笔者访谈过一位90后年轻干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工程,还在深圳工作过一年时间;在和家人商量后,觉得还是回家乡做公务员好,就考回来了。尤其是一些事业编的女干部,更是出于职业稳定的考虑而进入体制的。比如,笔者在中部某镇访谈的两位事业编女干部,一位在计生办工作,一位在财政所工作,她们都专业对口,在单位也都是业务骨干,对仕途却无甚追求,但工作满意度很高。

当前,要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需要创造条件让其“下得去、上得来”。所谓“下得去”,就是要让其少做内务工作,真正的基层在群众工作中;所谓“上得来”,就是要扫除“隐性台阶”,让真正有能力的基层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并且,“上得来”“下得去”之间是一个辩证关系,人们都知道“下得去”有利于“上得来”;但实际上,越是“上得来”,就越是有利于基层干部“下得去”。

猜你喜欢

内务淬炼年轻干部
在自律中淬炼成钢
淬炼
宜兴市夯实多元举措 淬炼韧性城市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相声)内务的魅力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淬炼王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