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21张良红王豪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团体新生

张良红 王豪

摘要:本研究在准确把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出主题明确、易于开展的团体辅导方案,引导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学习、体验、交流、分享,切实提高学生学校适应能力。通过受干预的实验组同学与不受干预的对照组同学学校适应情况的对比以及受干预的实验组同学自我评估状况,研究团体辅导活动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影响的实效性。

关键词:团体辅导;新生适应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实践锻炼、人际交往等促进自我身心与外在行为的协调统一,增强自身应对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有效能力,从而促使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达成和谐一致状态的过程。大学新生适应主要指新生的学校适应,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不断成熟的过程。大学新生在踏入全新的环境之后,能否充分适应当下的大学生活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使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时能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至关重要。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活动以其丰富的趣味性、类型的多样性、方式的便捷性等方式塑造了良好的团体氛围,作为一种新的适应教育模式正被广泛应用。

本研究以提高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团体辅导活动为途径,量化实验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l、研究对象和方法

1. l研究对象

选定研究对象,根据人数、专业等的限制,将同年入学的新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即接受团体辅导的被试对象组与普通入学新生组,并确保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适应水平无明显差异。本次实验组153人,男生52人,女生101人,城市66人,农村87人,独生子女53人,非独生子女100人;对照组286人,男生130人,女生156人,城市99人,农村187人,独生子女106人,非独生子女180人。

1.2研究工具

充分调研大学新生所面临的学校适应问题,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及自编新生适应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包括校园生活、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情绪适应、独立生活、自我认知以及职业目标等维度共计27道题。

1.3研究方法与程序

1.3.1研究方法

团体辅导前所有学生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和自编新生适应调查表采集数据,团体辅导后再测试进行两组间数据比对,同时根据团体辅导同学反馈资料、教师访谈记录检验。

1.3.2实验研究过程

1、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研究对象,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包括实施次数、时间、材料、活动内容等)。

2、实施团体辅导

通过设计好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开展团体辅导活動,每次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指导实验组成员填写反馈自评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3、实验测试

运用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通过测试数据收集以及结果比对,为实验结果分析提供数据,进而检验班级团辅即时干预效果。组织开展团辅活动的教师对实验组同学所反馈的自评表等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教师个人的观察、访谈与交流记录,分析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情况的影响。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1.3.3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以“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为主题对实验组同学设计4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每周1次,每次1.5小时。期间,对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

2.实验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适应情况的比较

通过两组适应情况的对比检验分析,实验组各项分数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团辅活动的对照组。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适应、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绪适应、独立生活和职业目标等维度差异不明显。这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诸多方面的适应性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2.2实验组自我评估情况的比较

表3显示,实验组的同学认为,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增强了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快的适应了大学生活;感觉到比以前更开朗、自信、快乐,获得了心理上的成长;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信心,增加了对他人和自己的了解,学会了调节情绪等等。

3.分析与讨论

1、团体辅导活动提升了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初人大学的学生往往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团体辅导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学校生活的特点,帮助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清晰认知,从而增强对大学学习教育的认同,加强自我教育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以降低大学生入学初的不适应性。

2、团体辅导活动提高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能力

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环境变得相对宽松,一部分学生自控力不足、自由散漫、缺少耐心,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低下,滋生学习倦怠心理。团体辅导能针对以上问题帮助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交流、朋辈辅学、分享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的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

3、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了大学新生人际适应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的结果发现,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不再是相对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层次多样,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关系、情侣关系、老乡关系等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大学新生退缩逃避。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大学里的人际交往关系设计相关活动,通过模拟场景、游戏互动、强化训练等方式,为团体成员营造了一个互动的团体环境,使成员很容易体验到彼此之间的共性和被人接纳的感受[2]。团体辅导塑造了一个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真实环境,为每一名成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最大程度的帮助大学新生提升人际适应能力。

4、团体辅导活动增强了大学新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在全新的环境里认识全新的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团体辅导活动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方案,有效的改善学生的“水土不服”现象,使他们能够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团体辅导的破冰活动、团体契约等活动,能不断激励学生走出“不适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活动的刺激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4.总结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学生总体适应能力要比对照组强,说明团体辅导活动在新生适应教育中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有着显著效果。此外,团体辅导活动也为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值得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潮,姜海,张蓉.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19).

[2]杨振兴,杨清香.关于运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团体新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