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肯尼亚

2019-07-21蔡金红

百科知识 2019年13期
关键词:马拉河内罗毕马赛

蔡金红

非洲,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古老的非洲大陆究竟什么样,是神秘之地,还是狂野之地,亦或是蛮荒之地?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非洲,每个人都对非洲充满遐想,毕竟那里生活着众多野生动植物,更是孕育人类的摇篮。

如今,古老的非洲大陆上依然鲜有现代工业的痕迹,诸多野生动物也因此被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尤其是东非大草原,更被誉为动物王国,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则享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东非十字架”

肯尼亚是东非大裂谷和赤道线的交汇点,因此又被称为“东非十字架”。虽然地处赤道线上,属于热带性气候,但是肯尼亚的气候非常宜人,年平均气温不超过26℃,毫无燥热之感。温和的气候条件使得肯尼亚拥有美丽而充满野性的草原,有气势恢宏的山峦,有风景秀美的海滨,还有各式各样的野生动物,肯尼亚也因此成为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肯尼亚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而且广泛分布着丰富多彩的种族部落文化,当地40多个种族部落各有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在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广袤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繁衍着无数动植物。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奔跑的狮子与羚羊、成群结队在草原上行走的大象、河边喝水的斑马……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则是观看野生动物的另一个绝佳地点,这里靠近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视野开阔、景色绝美。

在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游客可以享受海边的清凉,观看察沃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动物,体验当地风土民情。

如果你想看火烈鸟,那就一定要去纳库鲁湖国家公园,这座专门为保护禽鸟而建的公园是世界最大的鸟类栖息地之一,栖息着450多种禽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烈鸟,有200多万只,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堪称是火烈鸟的天堂,也是鸟类学家的天堂。

相信看过《走出非洲》的读者一定记得其中最浪漫的经典片段:男女主人公坐上小型飞机,在一片平如镜面的湖面上滑翔而过,成千上万只火烈鸟腾空飞起,仿佛点燃了天际……

火烈鸟的羽毛呈粉红色,其英文名叫flamingo,是“火焰”之意。在纳库鲁湖,成群的火烈鸟或在湖水中游泳,或在浅滩上徜徉,兴致来时,它们会轻展双翅,翩翩起舞。这时,湖光与鸟影交相辉映,红成一片,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火。

湖边的草丛里,斑马在悠闲地吃草;狒狒大模大样地散步;羚羊行色匆匆,与游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野牛对人们的到来表现出好奇,它们与湖区的小鸟友好相处;犀牛则对游客视而不见;长颈鹿优雅地行着注目礼;野猪闷头赶路,大象则不慌不忙地从车前穿过,与同伴们会合……一派祥和与安宁的景象。

“非洲小巴黎”—内罗毕

内罗毕是马赛语“清凉的水”的意思,据说,这里虽靠近赤道,但因平均海拔较高,有1000~2000米,所以炎热不属于这里,当地常年气温在15~25℃,四季如春,内罗毕也由此被称为阳光下的绿城,一年四季皆是绿意盎然,各式各样的花木开了一茬又一茬,这边花刚刚谢去,那边又见花枝俏立。

内罗毕不仅空气清新,而且是一座充满活力和趣味的国际都市。游客在这里,不仅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道中人,而且可以享受现代的非洲都市生活,比如非洲其他地区没有的高档书店、餐厅、商业区、邮局以及5分钟内可以兑换到支票的银行等现代化都市生活设施。当地既有国际连锁集团经营的星级酒店,也有奢华的假日俱乐部,还有一些特别值得推荐的乡土气息浓郁的茅屋旅舍。它们的外表虽然简陋,但内部服务一流。如果想体验货真价实的“草原晚餐”,不用走太远,离市区不远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好去处,更有原汁原味的非洲歌舞助兴。

100年前,内罗毕所在的地方还是一个村落。后来,英国人来了,建起了当地第一家旅馆。从此,内罗毕就以该旅馆为中心逐渐繁荣起来,房子也越盖越多,并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东非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人称“非洲小巴黎”。

由于肯尼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当地很多生活习惯都与欧洲类似。譬如内罗毕市中心一般只有写字楼与宾馆酒店等公共设施,市民则住在郊区;当地人吃饭主要用刀叉与盘子,没有碗一说,中餐馆除外;其公共交通采用小型公共汽车,售票员手上会拿一块牌子,上面标注有数字,据说每个号码代表一个地区,类似国内的公交站牌上的行車路线,乘客可按照号码选择搭乘的车辆。

野性天堂

在肯尼亚西南部边境地区,有一片面积达1600多平方千米的广阔原野—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它是东非最大的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东非大裂谷边缘,广阔的平原被马拉河及其支流一分为二,遍布的沼泽、森林和山丘隔绝了城市的喧嚣。保护区内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走入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生命传奇的世界。

马赛马拉的意思是“马赛人林木稀疏的草原”。保护区内,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转角牛羚,洋槐树林中充满了鸟类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宽广的沼泽地里打着滚,河马和鳄鱼在河中游弋……

追逐肥美的水草是食草动物的本能,它们要寻找最合适的场所进食、交配与繁殖。于是,每年7月开始,当马赛马拉因连绵降雨而孕育出新鲜的青草地时,芬芳的青草味吸引来100多万只角马和斑马等动物,它们来自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无惧身后追逐的狮子与猎豹,也无惧水中凶猛的鳄鱼,前赴后继,如浪潮般汹涌而来。这是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动物大迁徙。

在大迁徙的时候,草原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角马群。迁徙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体力的消耗,而是横亘在路途当中的马拉河。

马拉河是非洲东部最著名的一条河,它流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全长395千米,其中60%位于肯尼亚境内,40%位于坦桑尼亚境内,就此隔开了塞伦盖蒂草原与马赛马拉草原。马拉河发源于肯尼亚多雨的山区,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干旱时期也从不断流。每年3~6月雨季来临,马拉河水会陡然上涨,最大水量可以达到平时的两倍以上,由此成为迁徙动物们的鬼门关。

除了要面对暴涨的激流,这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还要遭遇河马、鳄鱼的狙击,所以角马们渡过马拉河的行为也被称为“天堂之渡”,只是究竟去往哪一个“天堂”,不仅取决于角马自身,还有些许的运气。换句话说,马拉河就像是一位严格的教练,它只让最强壮的个体通过,以维持群体的强壮。

之所以叫大遷徙,是因为这支队伍太庞大了。它们有的从塞伦盖蒂走来,有的从安博塞利走来……为了生存,它们不论种族属群,不分老幼雄雌,汇成滚滚洪流。如果奔跑起来,其吼叫声如雷霆万钧,奔腾声如山崩地裂,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之所以叫大迁徙,是因为参与迁徙的动物种类众多。在迁徙大军中,角马是主力,斑马是先遣部队,还配之以羚羊、大象、长颈鹿等,凡是草食动物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甚至有的鸟类也参与了这部大合唱。如此众多的动物汇合成军,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真是铁流万里,蔚为壮观。之所以叫大迁徙,是因为迁徙的征途太残酷,太艰辛。各种因素使得只有30%的幸运儿能回到出发地,而跟着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漫长旅途中“制造”出来的新生命。原始草原上,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大自然就是以一条这样严酷、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平衡法则,提升着这些食草动物的基因质量,保持着这片美丽草原的生生不息。

跳得高的马赛人

到非洲,不得不说马赛人。在东非200多个部族中,居住在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的马赛人非常著名。这不仅在于他们独特的部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在于他们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下,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他们至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从事游牧等活动,部落的牧场为公共所有,牲畜属于家族。

按照普通人的逻辑,生活在草原与丛林之中、与野兽为伍的马赛人必然骁勇善猎。事实上,马赛人不仅不狩猎,甚至只在庆典的时候才吃肉,并且从来不吃包括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这源于他们所遵循的自然崇拜。那么,不事狩猎的马塞人以何为生呢?答案是放牧。马赛人认为牛群是神的赐予,他们不事农耕,日常饮食需要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口渴时就拔出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去吸血,就像喝饮料一样。或许正是由于马赛人不狩猎、不吃野味的习俗,才使这片土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马赛人的装束异常显眼,男人披“束卡”—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侧的肩膀上。女性则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很大,甚至会垂到肩上,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佩戴耳饰,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耳洞也越来越大。大部分马赛人下齿都缺少两个门牙,这是从小拔掉的,为的是灌药方便。有时候,分清马赛人的性别不是很容易—服饰大同小异,而且大都是光头。此外,马赛人会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由于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使进城逛街,这根棍子也不会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的,别的人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

马赛人最喜欢穿鲜红色的长袍,据说穿红是为了驱兽防身。对于经常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牧人来说,火焰般的红色就是力量的象征。怕火的野兽自然对身着红衣的人怀有一种敬畏。也有历史学家说,马赛人生活的东非土地都是红色的,最初马赛人用红色的赭石涂染衣服,久而久之就以红色为美了。直到今天,一些时尚的马赛老太太在穿运动鞋时也会选择红色。不过,由于现在野兽数量锐减,许多马赛人也开始穿着蓝色长袍了。

马赛人红色的身影总让人想到风。有人说他们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这可能受益于长年累月逐水草而牧的生活吧。马赛人还擅长跳跃。他们双腿精瘦,动如脱兔、跳如蚱蜢,所以马赛人的立定跳高也堪称世界一绝。这也是与野兽打交道训练出来的生存技能。由于他们生活的荒原上常常找不到树木和山丘,登高眺望便成了一种奢望,于是他们就靠跳高望远来目测四周是否有危险。跑得快、跳得高,历来就是马赛人对勇士的认定标准。

如今, 马赛人的生活已经融入了一些现代气息, 青年人在学校读书,能讲英语;但另一方面,他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仿佛依旧停留在旧时代,尽管很原始,但是很快乐。

猜你喜欢

马拉河内罗毕马赛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内罗毕隐藏的“宝石”
马拉河之渡
中国特色的“山马赛”,你到底了解多少?
强渡马拉河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