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思路浅析

2019-07-20刘夏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体化公共交通新城

刘夏阳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长沙市高铁新城坐拥长沙南站、空港城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组团,将建成区域开放桥头堡、省会城市副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长沙市高铁会展新城的区域规划和定位不断拔高,提出了“立体交通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城市呼吸系统、综合管廊系统、会展产业生态系统”五大系统建设理念。

立体交通系统是包括城市地下、地面和空中的三层基面系统,是由多种交通运输网络组成,从空间上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整合的一种多模式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立体交通系统作为有效解决高铁会展新城多种交通方式复合、出行特征多样化、交通集聚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高铁会展新城高标准定位和建设的强有力支撑点。

1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系统发展模式分析

长沙市城市发展沿多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轴”为湘江发展轴;“两带”为北部发展廊带和南部发展廊带;“多中心”为一个城市主中心、两个城市副中心、五个组团中心;“一主”为城市主体;“两次”为岳麓片区、星马片区;“五组团”为暮云组团、金霞组团、坪浦组团、空港组团、黄黎组团。

高铁会展新城归属于黄黎组团,为长沙市组团式发展的一部分,位于主城区东南侧,在功能上主要与主城区互补,共同发展。图1为高铁会展新城城市交通体系结构逻辑图。交通需求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与中心城区的沟通需求和新城内部交通需求。

综合高铁会展新城在长沙市空间结构的区位和区域定位,新城立体交通系统的构建,不同于城市层面从宏观规划上构建海、陆、空等对外综合交通体系,而应结合新城发展实际,从强化“双城”(长沙市与高铁会展新城)间交通联系和新城内部交通网络两个层面入手,打造适宜高铁会展新城发展的立体交通体系。

2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系统体系组成

综合交通体系由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客运枢纽、货运系统、停车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等组成。立体交通体系是在传统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向空间或地下要空间的交通形式,将不同的交通系统在空间上分离,并且经过充分整合形成一个集约化、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主要可概括为五大系统,即立体化骨干道路系统、立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立体化慢行系统、立体化停车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见图2)。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重点从路网、公共交通和管理系统几方面进行研究。

图2 立体化交通体系组成

2.1 立体化骨干道路系统

立体化骨干道路承担新城大部分中长距离出行,一般作为新城与城市主体或各组团之间的通行走廊、与城市上位规划发展轴一致的交通走廊,以及与城市辐射功能密切相关的对外出入通道。

新城立体交通相关的道路等级分类有高速公路、快速路、主要主干路等几类,其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1)高速公路:提供跨区域、长距离的机动车快速服务,交通封闭性强,出入口限制严格,为新城对外通道和组团之间的连通道。

(2)快速路:是新城联系中心城区及各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走廊,是支撑新城空间结构、承担新城进出城交通快速集散的重要道路。

(3)主要主干路:是新城内部交通骨架和新城内各片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以服务片区出行和对外联系为主。

2.2 立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立体交通系统的构建,首先应优先发展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并强化公共交通与各种出行方式之间的整合。

(1)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为多层次、多空间的公共交通体系,包含:服务长距离客流快速运输的公共交通干线,一般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组成;服务中远距离客流,采用中等站距的中运量及常规公交;服务区域内部客流出行接驳干线公交站点的公交支线。

(2)换乘枢纽

分为一级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也称市级公交枢纽)、二级客运换乘中心(也称区级公交枢纽)和三级换乘站(也称片区级公交枢纽)三类,将不同空间、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进行无缝换乘。

2.3 立体化慢行系统

立体化慢行系统是具有多样化和人性化的步行系统,由三层步行平面组成:地上、地面和地下一层,即片区空中连廊系统、地面慢行步道和地下步行通道。

2.4 立体化停车系统

日益突出的停放车矛盾,时刻提醒我们把机动车停放问题作为立体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应着重考虑静态交通的需求。静态停车设施分为配建停车场、路外停车设施和路内停车。新城立体化停车系统主要考虑路外停车设施,并结合土地集约的原则,发展地下立体车库和立体停车楼的规划。

2.5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3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要素组成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分为空中、地面、地下三个基面,由多种交通要素组成(见图3)。

图3 立体交通要素组成示意图

(1)空中交通:高速铁路、磁悬浮、高架系统、立体停车库等。

(2)地面交通:地面道路系统、中运量有轨电车、智轨电车,快速公交等。

(3)地下交通:地下道路系统、轨道交通、地下公共停车场等。

4 高铁会展新城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结合高铁会展新城发展历程及运行情况,现状交通问题主要分规划、建设运行两方面。

4.1 规划层面

(1)高铁会展新城规划及定位不断拔高,配套路网交通系统未提升。

高铁会展新城由最初的黎托武广新城发展至今,已经逐步形成包括高铁枢纽、国际会议会展、园艺博览等重要片区在内的,集高铁城、会展城、博览城于一体的新城。片区路网随着片区规划作了一定调整,但未系统性进行评估及提升,是否能满足未来新城交通发展需求还是未知数。

(2)新城无公共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公共系统建设缺乏统筹。

目前,新城公共交通体系已经发展成集轨道交通、磁悬浮、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而片区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依托上位规划进行建设,缺乏片区内部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的建设目标、体系及建设计划,不利于新城公交优先和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的构建。

4.2 建设运行层面

(1)长沙南站枢纽交通快速集散网络尚不完善。

依托新城定位,长沙南站作为片区交通核心,更是高铁会展新城片区发展强有力的引擎,现已初步形成集高铁、汽运、轨道交通、磁悬浮、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目前,随着红旗路快捷化道路建成,东广场集散交通可通过红旗路实现快进快出的集散要求。但是,西广场作为面向城市主体承担主要集散客流点,仅能通过地面信号平交实现交通转换,呈现高铁站到发交通“东快西慢”、“一条腿”走路的格局。目前,西广场高峰小时进出通道经常性拥堵,与立体骨干道路系统构建尚有差距。图4为长沙南站高峰小时周边交通运行情况。

图4 长沙南站高峰小时周边交通运行情况

(2)新城立体化路网骨架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区域骨干路网仅建成“三横四纵”骨架,建成率仅50%,存在断头路较多,已有路网不成网等问题。

目前,建成区主要集中在武广高铁片区。会展片区由于规划及开发时序问题,目前道路建设零散,道路建成率较低。两片区建设发展步调不一致。图5为高铁会展新城路网建设现状。

图5 高铁会展新城路网建设现状

高铁片区:依托长沙南站,片区道路建设较为完善,路网结构基本成方格网状。

会展片区:建成道路较少,多为基础设施较差的县乡道,区域连通性较差。

(3)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体系覆盖率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系统性建设。

目前,高铁会展新城区域内经过2条地铁、1条磁悬浮,分别为地铁2号线、4号线(在建)及磁浮快线。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未来片区将建设长浏城铁、轨道交通8号线等。片区现状及规划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均不高,同时缺乏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的有效补充,无系统性指引。

(4)换乘体系不完善,目前仅有长沙南站换乘枢纽。

换乘体系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衔接的中枢,是立体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换乘体系应由不同规模的换乘枢纽、换乘节点等组成。目前,高铁会展新城仅长沙南站枢纽一处换乘枢纽,而新城中如潭阳州、会展中心、榨山港等重大交通集散点缺少换乘节点的规划,不利于各集散点交通疏解。

5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高铁会展新城定位、交通出行特点及现状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拟定高铁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目标:面向2035年,打造一个“以人为本、快捷畅达、高效智能”,体现新城活力的立体交通系统。

(1)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中运量、常规公交为铺的公共交通体系,协调交通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

(2)快捷畅达。建设与需求相匹配、高效集约的骨干网络,实现新城内外交通快速便捷;建设重点片区微循环,实现内部畅通可达;完善换乘体系建设,实现各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3)高效智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打造绿色交通;全面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打造智慧交通。

6 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思路

围绕立体交通系统体系组成、现状问题及建设目标,整理出高铁新城立体交通系统建设的主要思路,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

(1)从宏观规划层面入手,进行交通需求评估,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根据高铁会展新城上位规划情况,建立新城交通需求预测评估模型。从规划层面上,在骨干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停车等方面寻找目前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反馈至评估模型进行评估验证,经过多次评估指导及反馈,最终形成适合高铁新城未来发展的交通系统规划成果。

(2)从中、微观的局部交通设施优化及交通组织入手,完善重大交通发生源的配套交通设施建设。

针对高铁核心商务区、潭阳洲园博园、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和榨山港湿地公园等交通发生源及未来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源头,在新城交通体系规划的框架下,深入剖析交通出行需求及特征,制定与需求配套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形式。

(3)从“高效智能”入手,建立动态维护平台,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片区开发,土地性质、功能布局等将面临不断调整的可能,交通需求也随之变化。针对新城动态的发展过程,开展片区交通需求的动态维护评估,确保片区在不同边界条件的变化下立体交通系统能够较好运行。同时,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动“互联网+”在立体交通系统中的运用,打造高铁会展新城高效智能的交通系统。

综上分析,可总结归纳片区立体交通系统建设的3个阶段,即评估完善、动态维护和智能管理。具体技术路线如图6所示。

图6 立体交通系统研究技术路线

7 结 语

根据长沙市高铁会展新城定位和区域交通特征,基于现状交通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确定了新城构建立体交通系统模式、体系、目标和三阶段构建思路,为高铁会展新城立体交通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后续工作开展具有统筹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立体化公共交通新城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