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跨境物流运输模式

2019-07-19何强

财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物流模式

摘 要:现阶段对供应链前端的B2B阶段而言做到原料供应商及制造商之间的资源供给最优化还属于难点问题。文章以Jusda中越国际物流运输为例分析如何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目标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跨境运输;物流模式;供应链协同仓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完善,中越双边贸易蓬勃发展,贸易量增长迅猛。2017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950亿美元,其中越南自中国进口近600亿美元,出口350亿美元。未来,中越贸易量会持续提升而中越跨境运输模式必然会对双边贸易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问题描述与分析

(1)问题描述

以我国电子原材料出境为例,由国内供应商先将原料运输至凭祥综保区暂存,耗时16-24h;然后办理出入境手续耗时4-6h,审批完成后由越南方运输车将综保区货物装车并通过中越友谊关运抵越方仓库,最后运至工厂等待加工。由凭祥发货越南北江/北宁/河内耗时3-5h。中越国际物流在凭祥友谊关进行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许多城镇会设置“限高”;车辆在跨区域或省运输时需要缴费;通关过程耗时过长等。运货时间的延长会对车辆形成折损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成本。物流交货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流程及手续,增加了货物出入境的时间成本

(2)问题分析

物流供应链方面,由中国零件供应商出货运至越南工厂进行加工;供需关系链方面,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会受到中越通关口效率的影响。华南原材料供应商仅依据订单需向越南工厂运送货物,货物送出去后并未了解送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及通关后越南方如何将货物运至工厂等待加工的。对于越南工厂同样仅知道向下订单但未掌握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断层,这便是物流原料供应过程中高成本和低效率的原因。

二、Jusda跨境运输模式

Jusda在综保区设置了供应链协同仓,从而实现中越跨境运输的物流模式:中国供货商交货至华南或凭祥集拼中心,再由凭祥分拨至越南多家客户。这期间由深圳/東莞到凭祥耗时16-24h,由凭祥发货越南北江/北宁/河内时间为3-5h。接驳由企业预先申报,进出区时效各2h。越南方先进行进口货物集拼,再进行集中进口报关,减少物流费用以及通关成本。对越南工厂做到JIT交货,提升供货商竞争力及减少呆料处理成本。

成品经凭祥接驳至中国内陆或者转中欧班列出口。这期间北江/北宁/河内到凭祥耗时3-5h,接驳由企业预先申报,进出区时效各2h。越南货物由海运转为公铁联运至欧洲,时效跟成本较符合客户的弹性需求。物流中心可提供出货存储、系统化管理及附加服务,提高配货弹性。Jusda向中越双方申请到海关的7×24小时加班制,允许越南运输车直接到Jusda中越基地中心提货,有效节省运输时间。

三、Jusda跨境物流运输模式分析

(1)模式的优势

有效降低成本:供应链协同仓对各个供应商的货物及进口的成品货物进行集拼,集中出货。大幅减少物流费用及通关成本。有效提升物流时效:供应链协同仓能够根据越南工厂的原料需求进行JIT供货,提升物流供货时效,减少时间成本及供需双方的库存量。协同仓的功能强大:依据对需求的预测准时补货,实现供销平衡;产品上线前可在仓内进行质量检验,保证质量;批量补货,减少零担急料出货,降低物流成本;共享料可实现快速转拨满足市场需求,使企业产品更具弹性及市场竞争力。采购IQC买前先验,提前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库存资金,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投资回报率;减少仓库资源重复投入;账和物由第三方管理,让企业更加专注于生产及产品的研发。

(2)模式的挑战

这一模式除了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对供应商及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协同化,同时能够做到对企业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很难实现,如何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来加速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实现智能化,对Jusda而言还须深入实践。

互联网信息化不断发展时期增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运用大数据对整个链条进行分析,使得在链条更长的时候能够完成信息的整合与更智能化的服务的同时,是否可以进一步延长供应链并通过企业车队将华南区各个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零担运输,延长Jusda的服务链条,使得供应链更高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需要不断努力。

四、结语

Jusda在利用自身资源与经验对中越国际物流运输过程中设置了供应链协同仓,实现整个B2B端的供应链在物流方面的优化与改进。将自身车队利用上,实现华南供货商集货后的统一配送,可直接通过友谊关送至越南仓或者越南工厂,大幅减少运输成本与效率。但这需要对整个前端供应链进行统筹与优化,转移成本与压力无益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成本、压力一定会通过不同方式传导给核心企业自身;“精益”不仅要依赖新技术、新模式,还需要丰富的运营经验、深厚的运营功底,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智能供应链平台,透过标准化、智能化、产品化、商品化的建设,实现协同供应链上下游,跨产业、跨区域的供应链互联互通还需要相关企业进行不断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峰,杨荣钊.边境城市口岸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凭祥市为例[J].经贸实践,2018(18):61-62+65.

[2]李世泽.“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境口岸发展研究[J].桂海论丛,2018(01):73-77.

作者简介:何强(1993.12—),男,汉族,辽宁。研究生,供应链管理,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邮编101100。

猜你喜欢

物流模式
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汽车售后备件物流服务体系研究
河南省企业物流模式特点调查分析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探究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潮流下的物流模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