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堂:校本教材的灵活运用
2019-07-19顾小颖
顾小颖
[摘 要]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英语课堂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要针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支持鼓励教师开发出适合中职英语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首先简要论述了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了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着重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校本教材的运用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2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行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英语教育是中职教育中比较特殊的学科,也是学生畏难情绪较大的学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职学校开始组织在一线进行教学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中不断完善,真正做到目的明确更加适合中职学校的特色。
一、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一)能促使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能让中职英语教师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一改原有英语教学中教师学生相脱节的状况。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最清楚,也最有体会。他们对开发校本教材最有发言权和心得,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充分调动每位中职英语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支持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师在校本教材开发的同时,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还能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二)个性化的校本教材开发,更能体现中职学校的特色,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每个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中职英语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一线英语教学的实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号召,从而较好地体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便可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从而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提升中职学校在招生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中职英语教学一线工作经验和對中职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创新性原则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体现创新性原则。校本教材是中职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学校教育课程开发的有利补充,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是一种创新。校本教材的开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就业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遵循科学性原则
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是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合理补充,所以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构成形式要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中职学校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体系。所以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遵循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同时,中职英语校本教材要紧跟专业和社会形势,及时反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教材选用的资源都来自生活,学生可以回归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合理的学以致用。
(三)遵循实用性原则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根据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采用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紧跟专业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并且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并能在学习或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遵循稳定性原则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稳定性,包括两方面:(1)教材设置的稳定性,尽管中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设置,但是校本教材的开发都要始终与中职英语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标准保持一致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从起点较低的学生出发,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提升的空间;既要让学生打下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又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让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所以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掌握好课程设置的稳定性。(2)教材开发人员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校本教材的质量。校本教材的开发人员主要是学校一线教师,一线教师能同时对中职学生和学校情况有清楚的了解,所以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保持开发人员的稳定减少一线教师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五)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原则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最终面对的还是学生,所以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遵循学生个性化的原则,做到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教材的内容要是学生喜闻乐见、贴近日常生活,更能提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应该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组成。基础英语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出发设定情境对话,这些能满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与外国人的基本交流能力,还要结合当下学生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来进行阅读训练,同时也可以融入当下流行的英语歌曲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英语保持高度的兴趣。专业英语的开发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所学专业的英语学习。开发的过程既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要有专业特色。由于专业英语没有基础英语那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专业英语的内容也要由浅入深,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比如国际商务专业的英语,要大量结合商业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设定商业方面的对话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运用方法
在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一线教学教师要灵活运用校本教材,进一步深化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上所述,校本教材注重的是听说练习和情境教学,侧重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利用趣味课堂的方法,吸引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校本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线教师编写的具有创新性的教材,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趣味课堂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二人情景对话、相关话题谈论等形式丰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英语教师应该有对每个环节都能组织起趣味课堂的能力,比如在授课“Shopping”这一环节时,如果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单调的讲解知识点,那么课堂气氛必定会非常沉闷,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自己设定一个购物环境,由学生来扮演购买者和售货员,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模拟,从而熟练地掌握有关Shopping的常用语“Can I help you?”“Here is the change.”等。
(二)利用獎励表扬的手段,增强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话题,多给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要兼顾基础较好及基础稍差的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发言和互动后成功的心情。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以达到增强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的目的。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教师不要用生硬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赞许的语言,如“Very good”“Come on”等,使每个学生能体验到被教师平等看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利用与专业课教师的配合,加强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要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在学习专业的知识,校本教材既包括基础英语也包括专业英语,所以英语教师在使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对一些专业性太强的专业英语知识了解得不够透彻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要利用与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与参与共同完成专业英语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可以与专业课教师互动,更能体验所学专业的魅力。比如在国际商务专业英语讲解中,一些商业谈判的用语需要更高的技巧就需要专业老师来配合,他们的讲解更专业更有技巧。当然,是否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是视教学内容而定的。同时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英语,这样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努力使学生对专业了解更深刻,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中职学生英语的学习效果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创新性,决定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来实现教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实现视听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文件,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等。比如在排练英语小剧场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之后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模仿排练并加以创新。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途径,大大提高了中职学生英语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灵活运用,对中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更好地提升竞争力、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坚持不懈。英语教师应该多总结、多实践、与时俱进,这样中职英语校本教材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陶.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与研究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9):31-33.
[2]张燕.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及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12(21):74-75.
[3]吴文娅.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探讨[J].成才之路,2007(9):26-27.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