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差异性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下的研究
2019-07-19刘夏
刘夏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教与学,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项目化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改善教育对象的全局化,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应当关注学生差异性现象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中的影响。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对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学生差异性;项目化教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0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中指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和“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以及“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中提出对教育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模式,应该尊重和关注学生个体和他们的差异性表现。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都只停留在教师如何“教”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学”的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科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教育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职业教育中,它的核心是教与学,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为此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方法。但是学生个性突出,差异性表现明顯,对教育者而言,如何更好地改善教育对象的全局化,减小学生差异性对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高职学生差异性形成的因素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当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教育文化层次的学生进入同一个教室学习,学生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分为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个体系统内各因素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和兴趣的不平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式。但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甲生比乙生勤奋,但没有乙生聪明。通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差异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背景不同(有来自农村的,有来自城市的);二是生源层次不同(有高中生源的,也有来自中职生源的);三是文化层次不同;四是个人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不同。
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对待,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安排适合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平等权利。
二、改善教育对象的全局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关键
《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全纳性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能排斥任何有问题、有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避免教学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尊重学生差异是关键。尊重学生差异其实也是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使的教育对象全体化,既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吃饱吃透”,同时也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避免“囫囵吞枣”的现象。
三、项目化教学环境下关注学生差异性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项目化教学是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相对独立的项目,从收集项目信息,制定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并进行评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考虑到教学资源配置和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等因素,项目教学法一般以小组团队合作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各有不同,学生差异性表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显得更加突出。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对学生差异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留意有些学生偷懒懈怠,消极应付,尽量避免出现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的极端情况出现,最大化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全局性。
四、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项目课程体系下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取得高级电工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与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改善教育对象的全局化,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也不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定位,首先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项目的选取和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项目的选取。项目的选取上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能将生产生活中实例作为项目内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项目方案的制定上,要做成可选择的,有梯度、有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或任务教学模块来完成,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位元件移位指令的过程中,我选取“五相步进电动机的PLC控制”项目为载体,将项目分为三个子任务,第一个任务为知识准备,掌握几个位元件移位指令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第二个任务是五相步进电动机PLC控制程序的设计;第三个任务是扩展任务,利用位元件移位指令编写数字电子钟控制程序的设计。在这个项目中,第一个任务和第二任务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三个任务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三个任务层层推进。完成这一个项目,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让学习成绩好、有能力的学生有选择和发挥自身实力的机会。
(三)前期调查、分组管理工作很重要
项目化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的,既要体现小组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个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分组工作非常关键。以往我们分组的方式是选取学习成绩优、中、差三种学生结合为一组,这种方式看似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但是实践下来,这种分组方式容易让中等和较差等的学生成为“甩手掌柜”,工作都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了,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现在,我们改变以往的分组方式,在分组前,任课教师会先通过班级辅导员对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个人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了解,把基础较为接近的学生作为一组,每一组设定一个组长,由组长给组成员进行项目任务的分配和安排。这样既防止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懒惰心理,也可以让教师在项目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四)项目提前下达,学生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把项目和任务内容提前发布给学生,先由学生根据项目和任务内容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如“五相步進电机的PLC控制”这个项目中,根据位元件移位指令使用方法,可以利用左移位指令、右移位指令、循环指令等来设计控制程序。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编写适合自己的方案。
(五)课堂指导要体现差异化
项目化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应该最大化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一组,在给予必要的指导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实施方案;对于基础差学习被动型的一组,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从基础到复杂,从易到难,既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六)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当前,手机的使用率在高校学生中非常普遍,几乎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以及各种学习APP都可以作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渠道。比如,我每教一个班级,就会组建一个该班的项目讨论群。我会在群里发布项目内容,并在固定时间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项目讨论,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七)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职业教育传统划一性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教师完成,其他评价主体得不到体现,既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少有社会因素、企业的参与,导致评价结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化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的过程化是考核各组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合作度以及完成情况等,并结合学生的出勤率、平时问答情况、期末综合考核的成绩最终得出学生综合成绩。
考核的多元化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性,即教师、学生、企业等多主体、多层面参与,多角度、多层次的诊断和评判。教师的点评、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优势和不足。
五、结论
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项目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共性学习能力和基础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并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使得我们的教育能最大化地体现平等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
[2]华国栋.差异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4.
[3]王璐.职业教育学生差异性评价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2).
[4]黄娟花.机械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5]王中华.个性化教学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