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如何成为课程合作学习的学生助教

2019-07-19任静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5期
关键词:助教中职课程

任静

[摘           要]  学生助教是指在职业院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学习行动能力领先于其他学生的优秀学生;学生助教在课程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起到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率领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以及课后反馈的作用。在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在学生助教模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教学实施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助教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职业院校课程学生助教成长的影响因素和助力学生助教成长的若干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助教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1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职业院校为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行动能力,持续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测量技术是建设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熟知测量理论又需要组队操作使用仪器。工程测量课程改革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研讨完成测量工作任务时,各小组之间在完成任务的效率上出现明显差异,小组长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组织作用。组织能力强的小组长不仅能带领小组按时完成任务,还能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能起到教师“助教”的作用[1]。

尽管学生助教模式在国内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历程,但是在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对于学生助教模式的研究应用比较少。本文结合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成果:36人的中专班(三年级上学期),班级分为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有六名学生为小组长即学生助教。以这六名同学的助教成长经历为个案,通过对个案中不同学生助教的成长情形分析,实证分析出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群体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学生助教的成长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助力学生助教成长的若干建议。

一、学生助教访谈

(一)学生助教的概况

课题组选择的六名学生助教研究对象,有三名男生,三名女生,年龄均为18岁,中专班(三年级上学期)。他们正处于青年初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这六名学生,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协助教师、带领团队作为学生助教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通过在学生助教的岗位上的锻炼,收获颇多,是师生公认的优秀学生。

(二)访谈的内容

学生的籍贯、父母学历和职业和亲子关系、初中毕业是否担任班干部、專业选择动机、参加职校专业社团与否、寒暑假的活动、个人业余爱好等,形成了六份学生助教成长案例;通过对这些访谈案例深入的分析对比,归纳出中职学生成长为学生助教的个体因素、团体因素和助力其成长的若干建议。

二、学生助教成长的个体因素

(一)岗位适配性

在中职学生两年的学校学习基础上,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生助教,教师指定或者学生“剪刀石头布”决出的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学生助教呢?就这个问题,六名同学均表示否定。他们认为学生助教岗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行为习惯以及个人想做这项工作的意愿程度。经研究,这六名学生助教身上具有以下共同的特质:

1.日常学习中,经常找教师沟通交流,愿意和任课教师互动。

2.思维敏捷,语言表达比较流畅,行动迅速。

3.乐于和同学交流,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敢于挑战。

4.有早睡早期的习惯,时间观念强,做事有头有尾,有反馈的行为习惯。

可见选择学生助教,教师的日常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个体的因素如个性、行为习惯、语言天赋、时间观念往往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内在驱动力

一名学生的学业长进,内在的驱动力是关键因素。中职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失利,大部分来到职业院校非第一选择;再加上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家长的期望空落,这些因素使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茫无助、缺乏自信心。这六名学生助教之所以能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中职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带头者,经分析他们个体均具有以下两种特征:

1.选择所学专业有就业方向,家长或者亲属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工作。

2.学习有目标,学习的热情高。

选择的专业是学生和家庭熟悉的,学生学习有目标和方向感,这两点特征促进学生成为学生助教的内在稳定的驱动力。

(三)社会的实践

这部分家长在相关行业就业的学生,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对所学专业的敏感度强;部分家长还能够和学校专业课教师有融洽的交流,听取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相关建议,在周末和寒暑假期,这些学生家长往往安排学生去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参观和实践,这些均促成了学生助教的成长。

(四)家庭的鼓励

经过访谈,这六名学生亲子关系和谐,家长日常对学生的学习督促和方向指导,学生均能接受。来自家庭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学生助教的稳定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学生助教成长的合作因素

随着工程测量课程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学生助教的成长就伴随着团队合作的进程。团队组建、任务分工、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学习活动、提交学习成果以及工作总结评价[2],在这些合作流程中,学生助教带动群体完成任务的同时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增长,这里把其综合能力归纳为学生助教成长的合作因素。

(一)行为稳定性

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助教作为学生群体的领导者、教师的协助者,难免会遇到困难,个别助教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为了对学生助教进行鼓励性约束,在助教管理办法中对助教的聘期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解聘、续聘需要提出申请、审批手续。这样在学生遇到困难选择退缩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助教疏通工作障碍。这一规定保证了学生助教群体的行为稳定性。

(二)组织协调性

在学生助教的管理办法中,关于学生助教的职责规定,多体现了组织协调性。如在课前准备时提醒学生准备好学习工具和资料,协助教师搜集可用素材;在课堂管理时协助教师做好考勤、协助教师维持好课堂秩序;在课后管理的职责规定是关注本组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学习交流、搜集学生的学习意见等。通过这些组织协调性的规定,学生助教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得以锻炼

提升。

(三)工作务实性

学生助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比小组成员来说责任大、任务重,他们势必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会有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难免会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学生助教务虚。这样教师在设计学生助教工作的时候,应当从实入手,工作任务要具体,尽量让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能够把任务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公共时间,以保证学生助教工作能做实做稳。

(四)评价公正性

在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阶段,学生助教代表要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助教的评价方式和效果,因个体语态、语言不同而会有较大的不同,往往在这阶段,也会产生分歧和异议。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和评价要对事不对人,对成果不对态度。学生助教在这个环节公正评价的能力得到提升。评价的效果以能让学生群体分享到在团队合作中竞争的快乐,胜利的体验到团队合作中的公平公正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3]。

四、助力学生助教成长的建议

根据中职学生助教的成长影响因素,建议任课老师采取以下策略选拔培育学生助教。

(一)根据学习性项目任务的实施需要,按照岗位的适配性来选择学生助教

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语言天赋、时间观念,是教师考察的重点,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发现有潜力的学生之后,在课程开始之前,再对潜在的学生助教进行二到三次的专题培训。考虑特殊情况下,一个小组不能没有领头人的替补,最终可以为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选择三名学生助教。这三名学生助教,可以依次分阶段担当本小组的学生助教。选定学生助教后,教师邀请助教共同参与设计项目任务实施方案。

(二)学生成长为助教取决于其内在的驱动力,找到中职学生的迷茫点提升其自信是关键

鉴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对所选的专业领域缺乏了解和认识,而导致对未来的迷茫;加之学习基础差,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多不自信。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职业学院学生就业的大数据以及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展示近三年本院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例子,来点燃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建立方便的家校沟通渠道,即使反馈学生助教在课程中的进步表现,青年初期的学生,离不开家庭支持和鼓励,家长的赏识是其内在驱动力的源泉。

(三)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专业社团,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选择有社团工作经验、社会实践体验的学生来做学生助教

学校的专业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活动。在社团里锻炼过的学生,尤其是在中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以其在大赛中获得的综合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往往能够胜任学生助教。鉴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假期的社会实践,需要家庭协助进行。任课教师若要发现有社会实践体验的学生,有两种渠道,一个是第一次课安排组织学生假期活动汇报的环节;二是提前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一般和家长沟通联系较多,能了解学生假期活动的第一手信息。

(四)制定出适用的中职学生助教职责与管理办法,用该办法对学生助教进行有效地管理

采用学生助教带领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项目化课程,需要制定学生助教的职责与管理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公布与试行,能够激发学生助教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该办法也是学生助教活动行动指南。

在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任务实施中,采用学生助教带领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助教的选拔与培养,是课程顺利进展的关键。中职学生是否能成长为学生助教,有其个体因素制约;同时在项目任务从计划、准备、实施到成果展示和过程评价这一过程中,团体因素对学生助教的成長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良好的家校沟通,学生在校信息的及时反馈也很必要;最后,健全学生助教职责与管理办法是学生助教成长的制度保障。希望本文能对耕耘在职业教育一线,进行课程改革和学生管理的同行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庄丽琴,谢芳,邹穗峰.学生助教模式在我校实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5):14-15.

[2]竺兴妹,陆克俭.“学生助教”模式,解决教学实践难题: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3):28-30.

[3]王化旭,钦惠平,南亲江.职业院校“学生助教”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5):52-5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助教中职课程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