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职院校按照师生配比探究辅导员队伍建设①

2019-07-19周经波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教育

周经波

[摘           要]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辅导员的任务和责任不断加大。师生比制约着辅导员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影响着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升,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长久发展。加大辅导队伍培训力度,落实编制,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制度保障增加辅导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现代化科学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学生工作覆盖面,破解师生比难题。

[关    键   词]  师生比;职业能力;职业倦怠;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15-0056-02

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是学校和学生的重要纽带,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纵观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业务范围广、压力大、责任重、待遇低、发展前景不明朗、编制落实不理想等严重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偏多,大学生个性诉求和独立能力的矛盾开始凸显,辅导员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冲击,新问题层出不穷,辅导员能力也亟待加强。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结合高校实际,不断优化辅导员师生比例,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学习与指导,探究辅导员发展路径。

一、师生比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现状

近些年,高等院校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校园基础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工作有所淡化。辅导员从主要负责思政教育工作转变为学生高校管理工作的一线负责人,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辅导员所带学生基数多,责任重、压力大、回报少,造成队伍流动性高,离职和转岗现象普遍。学校也更愿意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科研能力,忽视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师生比制约着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众教育的普及,使青年群体的文化水平显著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大批智力人才。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影响了质量,本科院校扩招,进一步压缩了高职院校的选拔范围。随着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的增长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师生比直接制约着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教育效果。高校教师人数的提升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辅导员所带学生数明显增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但是,限于各高校自身发展情况,目前仍然存在一名辅导员所带超过200名学生的现象。师生比会影响辅导员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学生人数多意味着交流频次减少,教师没有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单个学生中。

(二)师生比制约着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高校辅导员准入门槛相对专职教师要低,水平不足,很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欠缺有效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学校一般培训的机会都安排给教研室各专业教师,辅导员人均培训次数较少。师生比过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受限,不利于辅导员的成长。

(三)师生比直接关系辅导员待遇问题

带班数和学生数直接关系到工作的量和工作强度。高师生比和班级数必然加大辅导员日常工作量,增加了辅导员工作强度和难度,但在年终绩效考评时体现较少。部分高校毕业班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的工作量认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辅导员工作量时,按照学生人数乘以较低系数计算工作量。但是毕业班不应特殊化,学生的日常工作依然照常,更多地偏向于就业指导、顶岗实习、企业联系等工作,因为空间不对称、时间不对等,加大了工作难度。辅导员承担了学校很多学生事务,但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而言,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四)师生比和辅导员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其职业倦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期望、个人成就动机和工作性质。[1]学生工作烦琐冗长,出现问题后,辅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必然首当其冲,往往未对事件作全面评估,就认定辅导员存在过失。这样的责任认定容易打消辅导员工作热情,再加上长期的高压工作,辅导员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辅导员工作一般要求24小时待命,手机保持畅通,学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处理解决。辅导员更多体现于身正为范的引导作用,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师生比会占用辅导员的私人时间和空间,精力耗损过度,容易产生疲劳心态,不利于辅导员的长久发展。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从师生比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关乎高校教育的成果和效率,直接决定了辅导员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员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可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涯的第一培养人。因此,抓好辅导员群体,强化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成为必然之举。

(一)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提升业务能力

目前,辅导员与国家规定的职业能力标准还有差距,业务能力不精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一难题。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依照专业带头人设立辅导员岗位带头人,完善青年导师制,为新进辅导员提供业务指导,向资深辅导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根据辅导员工作岗位需求开展辅导员培训、专题讲座,设立辅导员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辅导员师生比的问题,实质上是辅导员工作能力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内完成数量庞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加深,但是共性依然明显。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总结提炼,可以大大提升辅导员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和优化日常管理方法。

(二)工作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辅导员多为青年群体,面临着买房结婚等生活问题,他们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影响着同为青年的学生。高校往往因为编制、自主权等问题,容易忽略辅导员群体。辅导员自身动力不足,缺乏职业认同感。高校应加快落实辅导员薪资待遇和编制问题,将学生数和所带班级数与日常工资挂钩,部分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如果超过规定的学生数,超过部分增加补贴,并及时发放。关注辅导员编制落实情况,逐步提升待遇和保障。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考核结果将作为辅导员晋职、奖惩的主要依据。根据校情校况,设立岗位津贴,加大奖励力度,给予适当补贴,改善工作环境和实际待遇。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需要做好长远规划,纳入学院“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辅导员层级制,根据相应级别,制定标准,反向督促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将日常困难工作分解,以团队力量破解学生管理难题,实现团队专家化。从辅导员技能大赛来看,辅导员的网文写作和主题班会两方面有待加强。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来看,几乎涉及院校的所有方面,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离不开辅导员,增强其教育水平、增加培训机会、提升管理能力、完善考评机制,将辅导员思政教育、计划总结、就业指导、业务考勤、深入寝室、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宿舍管理、日常管理、资助工作、技能大赛等纳入考评范畴,及时总结学生事务内在规律,结合学生事务重难点,认真提炼分析改进,创新思想工作。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课题申报,梳理辅导员职业晋升渠道,加强对辅导员职称评审的指导。学院应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创建交流平台,为辅导员发展创造机会。

(四)信息化手段助力工作效率

辅导员面向的学生群体人数众多,班级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转变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成为重中之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学生管理系統自身也有发展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内在要求。进入信息时代后,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日益加快,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已非传统的学生管理形式可以胜任。[2]大学生是接受网络发展成果最快的群体,辅导员工作要适应科技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教育行业信息化构建了辅导员、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可有效提升辅导员的管理和育人效果。学工系统、辅导猫、口袋校园等辅助工具,是有效解决辅导员应对庞大学生基数的科学手段。将日常碎片化工作整合,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扩大学生工作覆盖面。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传播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形势背景下,优化辅导员师生比例是提高高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的师生比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稳固辅导员队伍,增强辅导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愉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分析及缓解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

[2]彭莉钧.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选工作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