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粥一饭”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
2019-07-19侯红林
侯红林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指导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中午就餐在园中就餐现象较普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有明确的目标及要求,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吃东西时细嚼慢咽,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对老师的教学建议有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保证吃好早餐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合理安排餐点,为幼儿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
学前教育阶段的午餐时间安排在11:00左右,这一环节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的时间虽短,确是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补给的重要环节。进餐对于幼儿而言,不仅是规律体现,与之相关的礼仪、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都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乃至人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孩子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开始令老师较为棘手,例如:一是注意力不集中。进餐过程中幼儿边吃边玩,边吃边闹,甚至需要追着喂,整个过程孩子情绪兴奋,饭菜经常漏散在桌子上、地上;很多伙伴乐在其中,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二是饭量小,吃饭慢,就餐质量不高。看着盘中丰盛的饭菜却一脸愁容,不断拿着勺翻搅,甚至等到快收餐时间,还慢吞吞端着剩饭,好不可惜。三是挑食、偏食成为常态。有的幼儿只爱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把有营养的配餐:鸡蛋、胡萝卜、木耳、豆芽菜等富含蛋白、维生素的一类拒之门外,无论老师怎么劝,小孩都不肯接受。四是暴饮暴食,有的幼儿见了可口可乐、肯德基、炸薯条等食品就一拥而上,拼命吃,一次连续食过多过快,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还会引起胃痛、腹泻,别说对孩子有好处了,而且影响健康。
面對以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解决孩子良好的就餐问题,不仅有利于孩子身体发育问题,更是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成就美好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不断地摸索中实践,探寻对策。
一、餐前热身,稳定幼儿情绪
一般情况下,开展户外活动结束后,就到了就餐时间了,这个阶段小孩经过运动后大脑特别兴奋,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也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这个时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活动,1、说一说,开展“餐点发布”活动,根据当天的食谱向孩子进行宣传推介,宣传实物的来源、加工技艺、美味及营养价值,激发孩子“想吃、愿吃”的欲望。2、听一听。选择一些优美舒缓的少儿音乐、舞曲让孩子欣赏,安抚孩子兴奋的心情,使其尽快安静下来。3、玩一玩,组织相对安静的小游戏,如手指游戏,传话游戏,接龙游戏等,在融洽的气氛中等待美味的到来。采取合理的措施,为孩子创设温馨的就餐环境和和谐有利的就餐氛围,也让幼儿自觉养成就餐的心理调节,明白就餐前应该怎么做更有利于自己及他人就餐。
二、赏识激励,激发进餐欲望
幼儿期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及时发现榜样,对行为好的幼儿进行及时表扬,同时开展评比活动来激励幼儿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对偏食,剩饭的幼儿,要关注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发一朵小红花,小礼物、小卡片,或鼓励幼儿做值日小帮手,区域管理员,小卫生员,图书管理员,以满足“当小主人”的愿望,从而调动其参与意识,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三、游戏体验,寻求认同意识
食欲的产生与感官体验密切相关,正所谓“秀色可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幼儿除了关注食物的色香味之外,还应该引导幼儿关注食物的意、形、养。在小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多种场景,例如小厨房、小吃店、小超市等,让孩子通过亲自制作加工一些简单的食物,增加对各类食物的认知,从而获得现场体验,增进食欲,另外,在班级进餐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景式进餐环境,将教室变身西餐厅、特色餐厅、自助餐厅,教师变身为侍者,幼儿化身为顾客,共同感受体验“进餐礼仪那些事”,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午餐环节虽然是学生在园的一个普通环节,但是其中的管理却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用心关注细节,总是有收获,让每位小朋友在愉快的生活中享受“美食美刻”。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也是打好发展底色和基础的关键时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持之以恒不断去抓,现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扭曲,家长一味包办,生怕幼儿受点委屈,顺着、惯着,可以说幼儿的一切不良习惯绝大多数来自于家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话一点不错,作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是第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我在平时工作中引导家长了解有关幼儿教育知识,给家长推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资料;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家长开放周,微信群等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共话育儿策略,展示幼儿可喜变化,让家长自觉配合幼儿园工作,充分认识到“打基础养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留守儿童较多,部分幼儿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就更需要强化家长责任,告知利害关系,充分使家长认识到其中的轻重。
“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幼儿抓起,从“一粥一饭”抓起,相信通过我们扎实抓好每一环节,关注细节,家校联手,建设“美好桃都 幸福肥城”的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