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学困生面临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2019-07-19杨晓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困生高中化学

杨晓杰

摘 要:学习困难并非本质,而是一种表象。教育者需要准确界定“学困生”,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强化,从而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现也已成为教育界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本文结合高中化学学困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善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为学困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

一、目前高中化学学困生面临的学习问题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灵活解题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促使现阶段一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倍感吃力,久而久之形成学困生群体,目前,高中化学学困生面临的学习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学生知识体系混乱

对于学困生而言,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杂,学习中易出现知识记忆混乱、不成体系等问题。而伴随学习内容的增多,相关问题则十分突出。在高年级班级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一些学生学完知识点后有独立梳理、理解记忆的习惯;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知识梳理方面自主性较差,往往是学过就忘,造成后续学习寸步难行。该现象的发生源自学困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化学能力与水平不高,急需得到有效解决。

2.學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由于学困生未习惯理解记忆与数理知识点,相较其他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增加,而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内容的增多,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困难。一旦知识堆积成山,学生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回顾知识,造成机械记忆现象较普遍。长此以往,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学困生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反应“慢半拍”的问题,更有甚者难以完成规定的作业和测试,自身学习进度会与统一的教学进度相差甚远,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1]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信心

由于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熟练,知识记忆不成体系,加上跟不上规定的上课进度,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完成教学作业、达到测试指标,久而久之可能会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此种情况下,学生极其容易养成厌学、自暴自弃的心理,重复不思进取的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可能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解决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问题,现从整体层面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1.从教师层面出发,帮助学困生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对学困生要有信心。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尽可能地激发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对学困生有信心,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必要时还需要采取课下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学习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解“化学键”知识点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了氯化钠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钠和氯的原子结构视频,视频讲述了钠把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给了氯,使得它们都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故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利用氢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予学生最大的信心,鼓励学生思考电子的分布情况。最后由教师总结学习重点,让学生明白了形成离子化合物与供价化合物的电子变化。与传统的教学顺序(先离子键后共价键)相比,教师借助氯化钠与氯化氢的形成,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判断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形成,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性。

其次,教师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尝试与学困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具体如下:

在上课时,教师需要多关注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学困生,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

在指导化学学法时,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如心理因素、学习习惯等造成的知识理解薄弱,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以知识记忆的学习方法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记忆的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重现)三个基本环节,鼓励学生有效利用早晚读或其他休闲时间,手脑并用地记忆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时,教师指导学生每天按部就班地记一个族的元素,直至完全记住前36号元素与8个族的元素,后期再不断复习与巩固,相较囫囵吞枣般的记忆方法效果更佳。

在布置与批改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适度把握作业量和试题难度,并有针对地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指出错误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2.从学困生层面出发,理清学困生类型与对应的施教方法

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掌握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并提供对应的施教方法,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

一是概念不清型。这类学困生往往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很难从根本上分析概念。针对此类学困生,教师可以挑拣教材易混淆的概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逐条讲解,并配合相应的练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时,教师制作了若干组微课,在微课中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化合物是其共同的对象;从物质类别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是电解质,余下化合物则是非电解质概念。课后制作与电解质、非电解质有关的巩固练习的微课,如判断空气、氢气、液氨、NaHC03,哪些是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

二是理论模糊和无微观想象型。高中化学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点,理论内容较抽象,对学困生而言可谓是较大的挑战。为有效提高此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秉持“抽象问题感性化”的教学原则,利用微课平台的图形、实验、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复杂的化学原理。例如,在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时,教师选取了学生相较熟悉的强电解质盐酸与弱电解质盐酸的对比实验,感性理解弱电解质的重难点问题。实验流程:按统一浓度来选取盐酸、醋酸,经过多种对比实验,如用pH试纸测定数值、用表面积相同的镁条测定产生气体的速度等。通过细讲实验原理和反复观看实验操作,使得学生轻松理解“弱电解质中存在未电离的分子”原理。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有效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敏倩.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对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80.

[2]楼琼瑜.浅谈化学学科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27-28.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困生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