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时定额及其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应用的难点及问题

2019-07-19宋燕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管理

摘要:工时定额是制造型企业管理过程中耳熟能详的概念,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工时定额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运用这一管理工具获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工时定额;中小型制造企业;管理;应用

一、工时定额的定义及作用

工时定额在制造型企业中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通过工时定额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产能、生产效率,跟员工薪酬、企业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该指标为管理者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

这里说起工时定额就不能不谈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是衡量劳动(工作)效率的标准,它有“时间”和“产量”两种表现形式,是"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合称。产量定额是指在技术条件正常,生产工具使用合理和劳动组织正确的条件下,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状态和生产组织模式下,按照产品工艺工序加工完成一个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准备时间、休息时间与生理时间的总和,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在制造业里都有广泛使用,但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面临单件小批生产的组织形势,"工时定额"更灵活、更具操作性,更能满足管理者对生产管理、经营核算的管控要求。

“工时定额”研究是一门以工艺流程、工序、操作过程、设备、环境、操作者等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运筹学、系统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具有鲜明工程属性的工作。

二、工时定额的构成及制定方法

理论上讲,工时定额的构成主要有作业时间、作业宽放时间、休息宽放、准备结束时间等几部分构成。所谓作业时间,是直接用于产品加工,完成生产或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之中还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作业放宽时间,是员工进行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因工作现场临时调整所发生的间接工时消耗。休息放宽时间,是员工消除疲劳和紧张的必要休息时间。而准备结束时间,顾名思义是指在工序开始前和结束后生产的备料、送检等活动时间。此外,工时消耗当中还会存在一种由于组织或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或停工时间,这一部分对工件加工过程是毫无意义的,是要全力消灭的“非定额工时”。上述工时按照生产过程还可以分为:产品工时、辅助工时、返修工时等几部分,是日常管理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在工时测定过程中,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现场实测法,就是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由专人到制造现场,跟踪加工过程,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数据;其二是经验估工法,由工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师傅,在一定的设备、材料、工具及其他生产条件下,根据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结合过去的生产经验,直接估算定额的一种方法。第三种是统计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同一类加工过程产生的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平均的工时消耗情况,以此为依据制订劳动定额的方法。

开展工时定额工作时,企业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首先,在运用测量或統计数据时要充分考虑加工环境、技术难易度、劳动强度等外在因素,合理调整放宽率,让员工感受到工时定额既有压力又不是遥不可及;其二,要做好工时定额的宣贯,让相关的员工了解、理解、参与到工时定额的推行过程中来,进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工艺改进,工时定额修订的工作中来;第三,工时定额制定过程中要务必做到标准统一,覆盖要全面,工序分解的时候不能有漏项,否则将会导致工时定额失真;第四,工时定额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设备状态变化、工艺改进、加工手段的进步,工人技能的提升,工时定额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正。

三、工时定额管理的作用

工时定额作为劳动定额的主要构成是制造型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基础,是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许多指标,都同劳动定额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管理者需要根据工艺过程、工时定额进行产能的编排、人员的匹配,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平衡,进而达到最优状态,尽可能的避免等待返工工等增加工时的状况出现。

“工时定额”作为管理控制工时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是各级生产管理者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从“工时定额”的测定过程中不难看出,工时定额与生产组织过程、工艺的水平、设备的状态、特点、完好率,员工操作方法等方面密切相关,修订工时定额,提升工作效率也正是需要从以上诸多方面入手。

工时定额为合理设定车间岗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就生产岗位而言在一定的生产组织和作业模式下,劳动定额是决定人员配置的主要因素。在标准工时定额下,一个部门或者岗位的员工每天工作都是满满的,超工时情况经常出现,这就反映出该部门内部作业流程或者岗位设置存在一定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班组额定工作工时经常安排不满,则也说明部门工作或岗位设置需要调整。

工时定额也是衡量员工技术水平高低,工作量多少、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计时还是计件工资制度都是基于劳动定额,对员工实际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的一个客观评价,配合薪酬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基本分配理念。

激励员工提升个人能力。额定工时或者叫标准工时,好比一把尺子,从事同一工作的员工都要用这把尺子进行衡量和测评,通过比对,优秀的人会脱颖而出,同样能力相对较差的员工也会就此找到差距,会有清晰的努力目标,辅之以必要的奖惩机制,员工内在提升的动力将被激发。

四、劳动定额在中小制造企业中应用的难点与问题

1、中小企业开展工时定额工作的基础薄弱。工时定额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跨学科的系统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一定的技术背景,还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而实际上开展工时定额的中小型企业,少有专职的定额管理人员,工时定额工作多半以工艺人员为主导,以工艺、工序制定和粗放的工时统计为基础,定额制定总体比较粗放,对休息放宽和准备、结束时间考虑有限。

2、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及生产组织形式影响工时定额的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受规模限制其生产组织以多品种小批量产品为主。实践表明,在多品种小批量零件加工过程中,同工种、不同工种、不同车间之间的工时定额平衡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同时由于多品种产品工时定额制定速度较慢,而批量较小应用效果不明显。

3、工时定额跟不上产品加工和工艺改进速度。现实生产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由于工序、工艺调整导致实际加工过程已经改变,但是配套工时却无法及时进行修订,此时为了保证生产的继续,车间多以实际使用工时为以记录依据,从而破坏了工时定额的均衡性。

4、工时定额的不平衡,造成派工困难。工时定额是现行车间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上工时多,绩效多。但工时定额在同工种、不同工种之间存在不平衡,这给负责派工的人带来困难和阻力。有的人看着干活不多,但月底绩效工资并不比被人少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会直接打击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让其丧失公平感。

5、非常规生产的辅助性工作、临时性工作缺乏工时衡量标准。我们常提到的工时定额通常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加工过程,而对转运、工件修缮、调试等生产辅助过程缺少衡量标准,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实际用时为依据,难免造成工时的人为波动与失真。过多的以实际操时间为工时依据,在单位工时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将削弱员工技能水平的价值,产生不好的导向。

五、结语

工时定额管理是制造型企业进行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编制、合理设定岗位编制、员工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运用这一管理工具的时候可能遇到上述诸多问题,但这并不是放弃使用这一科学管理手段的理由。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业务相对零散,要用好工时定额这个工具,将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但首先企业要做好定额管理人员的培养,构建高效的定额管理组织和工作程序,有计划、系统的开展工作,确保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方礼霞.浅谈工时定额管理的意义与困惑[A],科学管理,2018年第1期.

[2]余磊.浅谈车间工时管理[B]工业技术,2014年第22期.

[3]范龙祥.浅析工时定额的制定及作用[B],2014年第1期

[4]霍雪蓮,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作者简介:宋燕(1977—)女,辽宁大连人,现就职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事业部人力资源及运营管理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