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小学“微课”应用活动的创新发展
2019-07-19王潘沁
摘要:贵州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为核心、以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为抓手、以抓好机制创新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为重点。作为推进贵州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应用活动在贵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独有的贵州特色。但同时,贵州省“微课”应用活动建设也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不足,提出几点解决办法。
关键词:“微课”应用活动;创新发展;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2-0076-03
习近平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努力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贵州省结合省情,以“微课”应用活动为切入点,高位谋划,全面部署,大力推进“微课”应用活动体系建设。
● “微课”应用活动的展开
贵州省在“微课”应用活动体系建设中,以“微”为切入点,以“库”为支撑点,以“用”为手段,全方位构建立体的基于大数据的“微课”应用活动变革机制,进而推动课堂变革。同时,充分对接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帮助贵州省欠发达地区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课堂变革“共建”、微课资源库“共用”,为贵州省不同市(州)、区(县)乃至我国不同背景下“微课”应用活动变革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此外,贵州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工作突破口,创新了“微课”应用的方法,即“323”工作方法。
1.“3”——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
“3”即注重“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培养。2018年,贵州省采用“省、市(州)、县(区)、校”四级联动模式,从线上线下加强“微课”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深度应用,推动贵州省“微课”应用活动的新变革。
为了充分加强学生在“微课”应用活动中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评价功能,这次“微课”应用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微课”应用活动中,对教师参赛作品进行直接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分析教师作品的知识结构,学会有选择性地吸收有用信息,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2”——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两种方式并重
走出去是为了学习交流,引进来是为了内化提升。2018年,为吸收先进地区优秀成果和管理经验,推进贵州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发展,贵州省一方面组建了“微课”应用活动专家组赴发达省份考察、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聘请知名教授作为“微课”应用活动专家组长或指导者。
3.“3”——构建“微”“库”
“用”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特色机制
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贵州省以“微课”为切入点,以“资源库”为支撑点,以“应用”为手段,构建了“微”“库”“用”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特色机制。
一是以“微课”为切入点,以推进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为契机,以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实际运用为基础,让中小学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课堂实际相结合,构建具有贵州省地方特色的“微课”资源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应用。
二是以“资源库”为支撑点,打造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各学段的学习微视频、题库、虚拟实验等学习资源库,建立了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提供各学科、各学段的“微课”学习资源库。此外,在丰富、完善、更新原有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础上,以行政力量为推动,建立具有贵州省本土特色,融入少数民族区域元素,同时兼具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微课”资源库。
三是以“应用”为手段,构建微课实践和应用的两大数据来源。这将对全省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有着很好的补充与完善;在数据种类、数量以及質量上,将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 “微课”应用活动的不足
1.微课应用活动时间短,发展不充分
2018年,贵州省开展了第一届中小学“微课”应用活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精心组织,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是首次开展,活动在很多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在管理、培训、竞赛、评审及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教师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贵州省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不是很高,在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上硬性推广“微课”应用活动,反馈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待增强,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级管理员和教师应用平台操作培训力度。二是培训方式有待创新。教师参加“微课”应用培训存在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客观难题。三是培训面有待扩大。扩大培训覆盖面,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活动培训中来,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微课”应用活动的广泛开展。
3.微课资源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
贵州省“微课”应用活动竞赛成果丰硕,教师上传“微课”数量达70000多节,提交参赛作品40000多节,最终获省级奖项作品10000多节。当前,“微课”资源初具规模,实用性较强,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便利,但资源应用面不是很宽泛,推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 对微课应用活动发展的思考
1.着眼长远,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利用
首先,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应该分学科学段建设“微课”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撑,满足各学科学段教学应用。其次,要梳理“微课”学科知识点,确定“微课”应用竞赛活动方向和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微课”质量。最后“微课”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应用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和制作资源的平台。只有加大对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益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全面推进,加大“微课”制作及应用培训力度
教師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角色,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手,要做好中小学“微课”应用活动工作,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培训工作:一是对领导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二是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员达到技术硬、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要求;三是加强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其中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创新,以解决教与学存在的难题。
3.创新方法,加大“微课”资源应用的推广力度
(1)以教促学,以赛促用,扩大“微课”的应用范围
在全省性的“微课”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反映了教师“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实际情况。因此,要通过以教促学、以赛促用,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要让应用得好的教师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用优秀的个案触发群体效应,带动一大批教师在课堂中真正使用“微课”,同时,也要选择部分教学经验丰富、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先小范围进行培训,再把“微课”应用课堂搬到其他教师的培训场地,以开展现场展示交流,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示范引导。
(2)以课题为带动,以教研活动为推手,提高“微课”应用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让教师少走弯路,尽快熟练地掌握“微课”应用,如何让教师既能把握好课堂应用“微课”技术的“度”,又能创设互动体验的“境”,推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将“微课”引入课题研究,把教师引导到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对策,增加教师对“微课”的兴趣,提高教师应用“微课”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另外,在教师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可以组织他们对“微课”应用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进一步提高“微课”应用的有效性。
4.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微课”的常态化应用
“微课”应用活动开展的目的是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中成为常态化。在教育行政单位当中,“校”是与教师、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应该从“校”这一层面大力推广“微课”应用活动,做校级试点,让“微课”直接应用于教学,形成示范引领,让更多的教师、学校、区(县)乃至市(州)对“微课”应用加以重视,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高朝邦,唐毅谦,李小玲.互联网+中小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李芒,金林,郭俊杰.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马晓娟.青海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4]张文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
[5]张传军.汪际.贵州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王潘沁(1990—),女,侗族,贵州天柱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