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及成因
2019-07-19李宏元
李宏元
摘 要: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共同构成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之外,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这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因为些问题最终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解決对策,希望可以为实际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课堂行为表现;成因分析;措施;目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124-02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行为表现是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有些行为表现是不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偏向问题居多,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行为表现不仅直接响着学生的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除了与学生个体差异性这一原因有关之外,还受到若干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和成因,在此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为,一是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现象屡见不鲜,不经过教师同意随意出入课堂,不按规定位置坐好,甚至会出现在课堂打闹现象;二是学习观念,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也常有发生;三是隐形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不同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为此,这一章节首先对引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引导位置,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不忽视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其部分是因为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而其部分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点:第一,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注重专业素质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容易犯下较为明显的差错,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从而不太信任教师,不愿意配合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由于现阶段我国教育选拔机制仍然以学生考取的分数为主,导致应试教育思想深入教育领域,为此,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入影响,现阶段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在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针对隐性问题则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措施。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的主体,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学生方面的问题是主要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所谓世界上是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自然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个体,正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基础也不尽相同,因而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因为基础打的扎实,可能可以很快理解,而有些学生则因为基础不够扎实,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可能理解不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教学速度基本是一样的,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方面,学生长此以往发展的话,势必使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进而自我放弃。第二,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引发问题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从而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二、纠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问题行为表现的措施探讨
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之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呢?这一章节就围绕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希望可以为实际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兴趣与学习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在兴趣驱动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最终获得的效果必然高于没有在兴趣驱动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来采取教学措施,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措施,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第二,学习的目的在于为了日后更好的生活,同时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融入与之相关的生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活动。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除了采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之外,还需要改变以往采用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一方面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就是教师采取的行为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被接纳,同时要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让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转化为一种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要教学的内容以小组和小组的形式来开展课堂学习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以此来实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等目标,而且还活跃课了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仅要在活动中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而且讨论结束之后还要随机抽取一些小组来检验成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将产生影响,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成因主要是由教师方面与学生方面这两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由此可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予以应对。希望通过以论述,能够为实际课堂教学中纠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表现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新时代背景下课堂行为管理之反思 [J].教学与管理,2015,(33).
[2]黄文芳.班级规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诉求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3]黄涌.课堂问题行为调控初探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
[4]徐蕾.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管理策略 [J].教书育人,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