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
2019-07-19王伟君
摘 要:文章从绍兴市的区位发展因素出发,放眼绍兴市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绍兴市在未来几年建设发展的需要。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出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绍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
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达沃斯夏季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此举旨在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在2018年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首次表示政府将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中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2019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和壮大新的动能。
一、发展条件
城镇化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绍兴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3年10月,国务院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绍兴县和上虞市退出县,开启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柯桥区轻纺城的繁荣发展、越城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模日趋成熟、加之镜湖新区的崛起和滨海新城建设框架的构成。绍兴市作为新一批的二线城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了长远的规划,同时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也日趋合理,相信在未来,绍兴市的城市综合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和提升。
绍兴市地处东部沿海,毗邻上海、杭州、宁波等一线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的相继落成,以及沪杭甬高铁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快了绍兴市更深层次地融入长三角发展的一體化进程。绍兴市区划调整的顺利完成,整合了更多的有效资源,大大扩大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规模,为城市的新发展注入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元素,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绍兴正在沪杭甬之间悄悄崛起,悄悄的崛起的背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样的发展契机为广大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尤其是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催生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是否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否能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这是当代众多高校人才培养当中的重要任务。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经济也逐步与国际市场相接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背后也意味着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原有的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全新的劳动力不仅仅是在生产过程中单一类型的工人,更是参与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未来的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转型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需要。
(二)是迫切缓解和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众多高校不断扩招,大众教育逐步取代了原先的精英教育,这使得我国高校的人数骤升。高校学生人数的突然增加导致了原有的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和滞后,加上不同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自身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差异更加显著。但是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在向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在这一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无形间就要求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缓解和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大学生就业,具备较高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在社会平稳立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通过自主创业,可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机会。与此同时,具备那些较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自由胜任社会上所需要的工作,这对绍兴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带来的机遇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常态,各行各业都需攻坚难题,改革创新。大学生是我国事业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之柱,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实力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代,如今90后乃至00后的大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力,敢于接触尝试新鲜事物,不愿受约束,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品质正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石。
生逢其时、恰逢其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是时代所给予的使命。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荣光也赋予青年,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能具备高素质高水平能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未来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也是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起步晚、发展缓、差距大
绍兴市高校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发展,与一些省内知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浙江大学为例,在浙大的EET系统中不仅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课程,还开设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课程,像大数据、新销售、区块链之类的课程,同时还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层次不同,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我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上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还不够科学和系统,很多高校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也十分单一,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是以选修课或者讲座的形式来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很多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系统性的认知和教育。
(二)各高校缺乏有效的师资队伍
缺乏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绍兴市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绍兴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在校辅导员为主,创新创业教育由在校辅导员担任的一大弊处就是教师缺乏切身的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仅仅局限在理论和课本,无法还原真正的创新创业的背后。而且这样传统的课堂授课会使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仅仅只是出于对学分的需要,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三)大学生不重视自身的培养,意识有待增强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进步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了解和重视,尤其是在95后大学生的观念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都不强。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一些普通的高校当中,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现象比比皆是。受限于社会阅历和专业知识的不足,许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出于学分应付对考试,缺乏对创新创业的真正兴趣。另外,即使有部分的学生有创新创业的兴趣,但是,出于不了解自己的专业、社会市场的环境、缺乏完备的专业素养、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困难重重。
四、绍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究
(一)创新培养思路,建立系统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绍地区的各高校可以借鉴省内甚至是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的经验,创新培养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把这一理念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当中,要让其了解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要让其明白目前社会上对哪一类高端人才的需要,以帮助他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同时结合社会就业的需求,鼓励大学生在空暇之余,多学习和掌握其他未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在社会上就业的竞争能力。
在绍的各高校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绍兴市的未来建设的需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抓住绍兴市在区划调整后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让在绍地区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为绍兴市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作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和建设高效多元的师资团队
是否具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决定了能否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绍兴市教体局根据各高校情况,可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全国的、全省的创新创业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高校发展的经验和心得。在绍地区的各高校也应该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促进发展。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加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校内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讲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上的内容补充,还可以以社会外聘的形式,聘请优秀的校友企业家或在各行各业颇有影响力的专家作為导师来与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填补现有师资队伍空缺的短板。
(三)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政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需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让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有落地实施的可能。另外一方面,在绍高校如何与在绍企业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还得由政府来牵线搭桥,积极构建长久的校企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 马天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山海经,2016,08(上).
[2] 陈莉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6(07).
[3] 陈德海,吴阔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12).
[4] 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2).
[5] 蓝庆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基于福建自贸区建设的视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8(0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度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5214。
作者简介:王伟君 (1983.08- ),男,汉族,浙江临海人,讲师,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基础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