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2019-07-19陆璐蒋艺曾兴国黄红梅
陆璐 蒋艺 曾兴国 黄红梅
摘 要: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特殊学生独立生存、融入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入手,从合作办学的模式浅谈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在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促进特殊教育对象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关键。特殊教育领域中的职业教育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和谐及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体面工作、尊严生活的基本权利,是获取必要知识技能、树立正确职业态度、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他们独立生存、融入社会、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职业教育的建设及发展,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教育不只是注重文化教育建设,也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建设,要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也规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纳入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也应“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阐述了对特殊教育职业发展的规划,“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殊教育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来说,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特殊学生的需求。
(一)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低
本地区仅有少数特殊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课程,以开展中职教育的特殊学校为主。更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往往因缺乏专项资金、场地等原因,无法开展职业教育课程。通常只能以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基础性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教授特殊学生初步的职业素养、知识及技能,办学层次较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落后,与社会脱节,不利于特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转衔。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实践教学
目前开设有职业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培训课程主要有烹饪、家政、美工、种植、汽车美容。由于缺乏教学大纲及教材,一些特殊教育学校使用自编自选的教材。这些课程的设立并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是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及师资状况来开展教学。课程缺乏专业性、系统性、衔接性,没有具体的岗位目标及要求,采取笼统地集体教学,缺少实践课的安排,与就业脱节,特殊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及素养都难以满足现有的社会需求,与普校职业教育的水平相差甚远。
(三)师资水平低,教师专业性不强
特殊教育学校本身就面临着教师资源紧缺的难题,专职专任的职业教育教师就更少。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师都由劳动技能或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兼任教师无相应的技术资格证,缺乏相应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大多只经过一些笼统地技能学习或是只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授课。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配备的职业教育师资也有较大差别。视障学生及听障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任职业教育教师。而招收智障及其他障碍类型学生的学校里,几乎没有配备专任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师资的紧缺直接影响学校职业教育的效果。
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特殊学生从教育向社会生活的过渡,是所有转衔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职业教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能获得一份工作,融入社会,若只依靠特殊教育学校单方建设是很难成功的,需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一)校校合作
特殊学生因自身或家庭的原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相比于一般普校生较低,能完成高中学业的则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特殊教育中的中职和高职规模小、水平低、发展慢。而普通的职业院校也因入学门槛高、缺乏特殊教育背景等因素,很少招收特殊学生或只招收肢体残疾的学生。
特殊教育学校自身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可通过与普校的职业学院开展合作教育的方式,借用普校的现有的师资及设施开展职业教育。一是选派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到职业院校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提升自身师资质量;二是可聘请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老师到特殊学校进行授课、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可将部分特殊学生交流至职业院校,借用职业院校已有的设施场地进行职业培训,填补实践操作的空缺。这样可缓解特殊教育学校自身场地及师资限制的问题,使特校学生也能享受到普校学生同等的职业教育。
(二)校企合作
对于以视障学生、听障学生、障碍程度较轻的特殊学生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参照普校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与一些企业合作办学,有条件的进行毕业生录用合同签订。特殊教育学校根据企业的切实需求开设职业教育课程,针对目标岗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储备需求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规划,模拟目标岗位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技能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岗位见习,合作企业从事目标岗位的员工中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学校职业教育的指导老师,尽可能的使特殊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目标岗位的操作要求,直接上岗。鉴于学生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也要需派专职教师跟进实习生及毕业生在企业里的工作情况,协助企业管理学生工作当中的相关事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反馈及改进,为企业提供后续的支持。
(三)融合教育,社区支持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以社区便民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社区支持是指通过各种支持与服务维持残疾人等特殊需要人群在社区内或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社区是进行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聚集了大量的社会支持资源,与其他的社会组织相比又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社区中的资源对于要开展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一笔重要的财富,社区的超市、饭店、图书馆等都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阵地,是融合教育、就业转衔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网络,与社区内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企业、个体户等单位联络,寻求他们的支持,进行实地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特殊学生能接受到在岗员工专业的培训及指导,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这些单位可通过在岗学习、实践活动,了解特殊学生的实际能力,消除歧视,尽可能地为特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特殊教育学校若能跟社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就可更好地实施教育目标,将社会引入职业教育,也让职业教育也服务于社会。
(四)就业服务机构扶持
特殊教育学校与现有的残疾人勞动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可充分借助其公信力强、认可度高、信息及服务面广等优势,开展职业教育。一可借助机构现有的技能培训内容、教师资源进行职业教育教学;二可借助机构的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需求,根据本地的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优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三可借助机构的就业指导服务,为特殊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求职定向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四可借助机构的就业平台、辅助性的就业基地进行求职及就业。
三、结语
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是让教育成果持续发挥作用的一环,也是从学校向社会转衔的关键一环。单单依靠特殊教育学校完成这一环是不够的,也是不专业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广泛参与,搭建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特殊学生在职前职后都能得到足够的支持。政府从宏观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教育部门、民政等相关部门构建资金保障系统;由特殊教育学校牵头,调动大中专院校、企业、社区部门、社会组织等形容多元主体的合作方式,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传递,促进特殊学生职业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帮助其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雷江华.特殊教育学[M].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DB/OL]. http://www.gov.cn/test/2008-12/11/content_1174760.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D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3/content_5170264.htm.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5]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3/content_5170264.htm.
基金项目:文章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C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