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2019-07-19奉梅
奉梅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除了对他们进行学科能力培养,还应该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检验自身的学科能力,对财务管理知识进行有效地认知。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可以在日后岗位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财务管理知识。所以,高校在对学生進行专业知识教育时,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提升他们的学科能力,从而满足岗位工作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一、实践教学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意义
1.提升学生求职的竞争力。学生要想顺利地进入职场,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很多高校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体现在学生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求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却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不可否认,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总体偏弱,专业实践技能不扎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这种矛盾的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在我国财经类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导致财经人才培养一元化,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而创新性、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相对稀缺。
2.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内在需要。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效地组织公司的融资、投资、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和股利分配,系统地进行财务预算、企业预测、财务决策和控制,同时侧重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团队协作分工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能力、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组织领导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育与实际需求的对口人才。
3.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并且在实践中重塑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学生有机会了解所学知识和所实践的内容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何作用,并经过反思,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 并且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职业道路选择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定位自我的成长路径,在将来就业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认知不到位。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关注其实践性。但就目前高校所开展了专业教育情况看, 高校对实践教学整体认知不到位,对专业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理论知识所占据的课时比较多,而对实践教学安排的比重则比较少。即使一些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但是由于经费以及时间等限制,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在校大学生进行岗位实习。这样就导致高校所开展的实践教学不具有实际性,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够对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效果差强人意。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授课期间重视理论知识,对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结果是学生既没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也没有培养出应用实践经验去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不注重科学合理性,在实践以及实验室类课程的授课教师数量也相对匮乏,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科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实践内容设置比较简单,大多仅是围绕教材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利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财务数据的计算,然后再通过计算结果进行财务管理分析,最终得出“统一、标准”的答案。该类教学设计的开展,导致学生所学习的财务管理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步入岗位工作后难以有效融入到工作中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很多学校教学考核设计时不够合理,教师是整个教学考核的中心,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对书本案例的兴致不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设施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充分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基础,只有给学生营造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环境,才能进行有效地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软硬件条件的要求较高,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保障力度不够。首先是校内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实验设备和财务软件更新慢;其次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校企合作很多流于形式,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再就是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现有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财务管理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同时,由于实习场地限制,集中的校外实训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际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5.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虽然各个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课程都开设了课内实验和实习,但实践内容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职业能力不匹配,实践内容设置往往比较单一,习题、案例占了很大比例,单项验证性实验不少,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项目,以致学生普遍感觉实践教学比较枯燥,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难以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
1.对教学观念进行合理转变,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合理转变,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知识的深度认知源自实践活动,学生专业能力也应该在具体实践中培养。所以高校在对财务管理学生进行课程教育时,必须要对他们开展有效地实践教学。针对以往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高校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坚持实践和理论培养的结合模式对教育理念进行有效地创新,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对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教育,促使他们能够形成更好的学科能力。
2.实践课程与教材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应该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標地开展课程建设。为了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管理力度,应该制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等教学文件,对实践教学教案编写、进度表的编制、教材选用等均提出具体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优质教材的选用,鼓励在岗教师编写或参编实践教学教材,组织专业教师组团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和指导书,加快多媒体课程及教材建设。
3.通过对教学设施进行完善来提升教学环境。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校需要对教学设施进行完善来提升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高校只有完善教学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和实践教育。高校应该依据自身的教育情况和经费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校内知识学习中体验到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掌握岗位工作的需求,感悟到财务管理的工作要求,促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形成更好的操作能力。
4.建立长期和有效合作的实习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建立比较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实习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实习单位中体验岗位工作的专业需求。首先,高校可以组织现有的师资力量对企业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帮助企业探究自身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对企业管理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够让师生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其次,高校应该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办公资源和环境,弥补高校教学资源比较短缺的问题,让学生对岗位工作进行更有效地认知,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得到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5.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高校要想提升对财务管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强化师资质量。在对师资队伍进行管理时,高校应该以开放性为管理原则,引进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实践技能比较强的教师,让这些教师能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同时,高校应该鼓励现有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具体实践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知识学习或者是参加各项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等,提升自身的实践教育能力,让实践教学得到更高层面的开展。
四、结论
教学改革探索是教学研究和创造的源头,因为它是发现问题、验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反复实践与探索。只有将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课题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7xn0062)]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