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中道德教育的渗透

2019-07-19阚楚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阚楚楚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逐渐的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过渡为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这不仅是新时期下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道德教育认知的重要阶段。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在满足新课改理念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道德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道德教育认知,也极大程度上为他们日后健全的人格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同时也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来潜移默化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名教师都应当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放在教学的核心目标上,通过正确认知教学与德育滲透的管理来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推进中逐渐实现道德教育与语文基础应用、认知的并驾齐驱。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的转变自身理念,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将道德教学、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进行关联,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将语文教学下的道德教育认知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2小学语文中道德教育的渗透策略

2.1强调教材中的道德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往往由于心理发育尚不健全,所以对于道德理念而言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知,在这种前提下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与个体差异,在强调道德教育渗透的同时紧密的将其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融合,通过课文中所展现的那些具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来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与道德认知。例如在进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在完成了既定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后,不妨通过鼓励孩子走上讲台、分角色扮演“邓小平爷爷”、“随从工作者”、甚至是那棵被种植的“小树”,来感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同时也借助课文的内容来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所认知,由此更好的向邓小平爷爷学习,学习他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提问设计,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养成的同时来实现自主分析。例如在进行《长征》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新时期下的小学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他们很难能够对长征的背景产生共鸣。为此,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相关历史背景与知识背景的铺垫工作,对学生所提出的相关疑惑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通过历史文物图片、长征背景介绍等内容的渗透,来帮助小学生能够将思绪带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激发起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感。

2.2强调教材外的道德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语文道德教育渗透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引导外,也可以借助一些课外优秀的阅读材料、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渗透。例如在进行“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如何正视荣誉”的话题讨论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播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片段“托马斯之最棒的团队”,让学生们可以在动画片的帮助下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说一说“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在经过险境重重的摇摇桥,是如何暗示自己要正确认识失败、如何鼓励自己勇敢前进,而在胖总管总结的时候,没有被表扬的托马斯和托比又是如何看待荣誉的?”相信在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下,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从传统的道德说服教育中挣脱出来,通过一种游戏的方式来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

2.3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展开道德教育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读书、识字,更多时候要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来实现口语表达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而这两者同样也是建立良好道德教育的核心关键。在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身边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开始,通过鼓励学生走向讲台来将内心的理解进行表达,最终实现对个人所听、所观、所感的高度概括。例如在前段时间社会传言较深的“病猪肉”事件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对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看待地沟油”、“地沟油的危害是什么?”,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会对这种对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的态度进行批判,同时也能够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培养他们从小就能够树立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传递正能量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2.4通过语文朗读来实现德育教育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知来进行情感朗读,将看似简单、平面的文字转化为一种情感的流露,在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与道德情操的推进。例如在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朗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将课文进行通读并录音,随后通过讲解毛主席和战士挖井的辛苦,来让学生们感受到伟人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更深层次的思考:“挖井人指的是谁?”、“如果你是这个挖井现场的旁观群众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在一系列讲解完成后,教师便可以通过预留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进行带有情感的朗读,通过二次录音朗读对比来引导学生们体会感知德育教育下的情感认知提升。

3总结

综上而言,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强调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需求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在调动课堂内外力量与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同时来引导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素养,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赵志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30).

[2] 孙秀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6(13).

[3] 裴丽红.浅谈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渗透及重要性[J].新课程(上), 2015(04):28.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