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2019-07-19陈兰华
陈兰华
摘 要 当前农村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缺乏习作素材。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习作教学要繁花似锦,就需要源头充足的素材。其实,多年的教学告诉我,学生不是缺少习作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独具特色的川西民居,原滋原味的民俗文化,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哪一样不是生动的习作素材呢?我们该怎样去积累这些习作素材?下面,我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习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以农谚为先导,让学生身在农村
学生们身处农村,家长的言传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常常会听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类似这样通俗易懂的谚语,学生在生活中与家长交流、与同学探讨,不难理解到是在清明节前后,种瓜种子或点豆子是最适合生长的时间。加之,教材中的农谚知识,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这些丰富的农谚,让学生在天气、农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他们通过学习、交流、收集,为习作的素材库储备了一定的素材。
2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根在农村
农村是乡村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假期里,经常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田间劳动,或与小伙伴下河捉鱼捞虾;田间捕蝴蝶,河岸网蜻蜓;上山逮野兔,打野鸡。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游戏活动乐趣,积累习作素材的好时机。
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把记录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例如,种豌豆,指导他们注意自己播种、锄草、施肥时的动作,观察种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看到每次变化时的神态和心情;一到丰收季节,田园里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农民辛勤劳动的场面。再如: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都参加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像富有童真童趣的过家家,精彩刺激的捕鱼捞虾等等。我都提醒他们把活动的过程,人物的动作、神态、感受用心记录下来。还让他们把这些素材都积累起来,最后让学生写成文字。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请想表,不怕没有习作的素材了。
3以民俗为契机,让学生长在农村
我校地处彭山,彭山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像彭祖长寿文化、汉崖墓文化、李密“孝”文化等。我认为这些都是作为彭山子女应知晓,该发扬的精神文明。
记得第五册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就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而习作也与之相关。我就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些息息相关的知识。我校所在的地方正好在彭山和双流的交界处,学校与著名的古镇黄龙溪毗邻。孩子们经常跟随家长去赶集,我就交给孩子们一些观察方法,让他们有序地去观察景物,风格迥异的文化艺术墙,雄伟壮观的建筑,精美别致的雕刻,富有江南气息的小桥流水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而“烧火龙”是黄龙溪极富特色韵味的传统民俗活动。独具特色的黄龙溪“火龙节”从正月初一一直“烧”到正月十五,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黄龙溪的大街小巷,到处人山人海。烧火龙的工作人员在火光中赤膊挥舞、观众们大声呐喊。当孩子们看到这热闹非凡的场景时,一定会有诸多的感受想表达出来。在农村,一过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放鞭炮。农村的孩子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更是能够了解到做汤圆的方法和过程,感受做汤圆的乐趣;到了晚上,在家长的陪同下点烟花、放鞭炮,目睹烟花的色彩动感美,聆聽鞭炮声组合而成的乐曲美。再让他们用语言文字把它们的美展现出来,那样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富有真情实感了。从而让他们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文章,就不怕一提习作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4以自然景观为线索,让学生心在农村
神奇的大自然瑰丽无比,四季的变迁不难让我们感到它的奇妙。在农村,春夏秋冬的交替我们显而易见:色彩斑斓的菜园,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新幽美的荷塘月色,孩子们河边玩水的欢乐场面;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的果园;覆盖着皑皑白雪的乡间景物。哪一种美不摄人心魂,沁人心脾。
“农村”这位风姿绰约的姑娘,在不同时间展现出各具特色的美丽。清晨,一缕缕轻纱似的的雾笼罩着大地。晶莹剔透的露珠漂亮极了,就连蜘蛛也如获至宝般地把它珍藏在网中。人们只能从朦朦胧胧的雾中隐隐约约地看见万物,让大地变得神秘莫测。烈日当空的中午,骄阳似火,阳光穿透云雾,让一切变得清晰明朗起来,使我们感受到她博大、豪迈的美。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给田间的农作物戴上了闪亮亮的光环。这时,华丽多姿的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皓月当空,田间的蛙鸣虫叫奏出一支轻缓优美的旋律。让人浑身轻松,沉浸在无与伦比、悠闲自得的世外桃源。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啊!
学生身处人间仙境,有了这些所见所闻,还能感受不出美吗?老师只需蜻蜓点水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怎么会没有素材可积累呢?
总之,实践出真知。习作从生活中来,从生产中来,从活动中来。只要我们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水”,习作这条渠水自然地连绵清澈了。有了素材这条粗壮的“根”,何愁习作这棵“树”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