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尊重才有教育
2019-07-19徐永寿罗洋
徐永寿 罗洋
参加工作3年即成为五华区最年轻的“十佳班主任”;2005年、2010年、2015年连续三次当选全国少代会代表,分别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全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小学校长当选的全国少工委副主任;“昆明市首届名校长”“云南省名校长魏晴工作坊坊主”“全国十佳辅导员”“全国少先队魏晴名师工作室导师”……从教30年来,伴随着发生在魏晴身上的先进事迹,各种名誉纷至沓来。到底是什么魔法,让她把一份再平凡不过的教书育人工作,做成了感人至深、动人心魄的传奇事业?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进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小学,聆听了魏晴校长在教书育人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笔者似乎捕捉到了使她化平凡为传奇的“魔法”所在。
“看到孩子委屈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1988年9月,19岁的魏晴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昆明市武成小学任教。到任不久,她接手了五年级一个先后换过多任班主任、父母离异较多、逃学现象严重、学习成绩全年级垫底的“特殊班”。
第一堂课,全班有17个学生逃学!魏晴意识到:对于这个班,扭转班风、提高教学成绩都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把学生叫回教室,确保他们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为此,魏晴踏上了寻找学生的“茫茫征途”。
她去花鸟市场,找到了一名叫小旭的学生。她没有惊动他,而是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他。小旭蹲在地上看鸟,神情专注、安静、欣悦。“他就是喜欢小动物而不喜欢学校。他情愿一个人去花鸟市场跟小动物交流,也不愿意上学,为什么?或许是他在学校受到了太多的指责、谩骂和嘲笑。看到他那个样子,我心里特别难过。”
有几个学生天天去翠湖附近的一家游戏厅打电子游戏。魏晴跟踪到游戏室,学生在里面打游戏,她没有跟进去“搅扰”而是站在门口守着。守了一个早上,打游戏的学生嘻嘻哈哈地走出来,魏晴走过去对学生说:“你们再来,我就再守!”学生不信,魏晴就这样不“搅扰”地守了两三次,学生终于“心疼”她,不再旷课打游戏了。
有个学生天天迟到,魏晴就每天去他家叫他起床上学,和他一起迟到。校长了解情况后说:“我配合你,一迟到就批评你,看他怎么办!”学生见魏老师天天为了自己迟到被校长批评,实在过意不去了,说:“魏老师,您以后不用来叫我了,我自己可以来,保证不迟到!”
在把学生找进教室的同时,魏晴开始家訪。第一次家访,学生小龙胆怯地躲在角落里,他的爸爸、妈妈冷冷地等着年轻的班主任开口。魏晴说:“我今天家访,主要是来家里做客,了解一些小龙的情况。小龙在班上表现出很多优点,特别爱劳动,特别爱帮助人……”小龙妈妈接话道:“这有什么稀奇的,要成绩好才行嘛。”说话间,神情已放松,微笑着倒水、递糖果。魏晴接着说:“最近还涉及不到成绩,我就是发现他很爱帮助人,特别男子汉……”小龙妈妈说:“以前的老师来家访,就是告状,所以老师一到家里来,我们就很紧张……”
学生们起初怕家访,魏晴访了几家之后,学生们开始争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那段时间,魏晴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常规家访、报喜的鼓励家访、考试前的加油家访、困难时的慰问家访……家访让她真正走进了班上每一名学生和家长的心里,与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原本涣散无纪的班级,变得团结向上。
“我注意到,您在转化学生时,有些不同于常见常用的做法。比如,找逃学的学生,没有用讲道理、批评说服或者训斥警告的方法,而是通过静静观察、等待、默默陪伴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感动‘不好意思或者因为‘心疼你而发生改变。这种做法似乎更触动人的内心,由此引发的改变由内而外,比训斥、警告、惩罚等具有威权性的教导方式让学生作出的改变更自觉、更彻底、更有效。是什么原因让你采取了这种与众不同的转化学生的方式呢?”记者好奇地问。
“可能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小时候在班上不太优秀也不太差,属于中等生,但我胆子很小,我最怕老师在班上发脾气。老师如果拿粉笔丢学生,或者大声呵斥,我总是吓得心惊肉跳,根本听不进去课。我对待学生的态度,很多时候来自我当学生的这种经验。看到学生受委屈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以至于他们所有的错误我都能够理解。”
或许是因为太过“包容”,有老教师批评魏晴对学生太“纵容”。
有一个男生上课捣乱,顶撞科任老师。老师气坏了,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的课有我没他,有他没我!”说完摔门而去。两相僵持不下,魏晴对学生说:“你给老师道个歉,无论怎样,你当堂捣乱、顶撞老师,错在先。老师也不是圣人,气坏了说几句过激的话在所难免。”这个男生对科任老师的过激言行耿耿于怀,却对她说:“好嘛,魏老师,我给您个面子,我去道歉。”她找到科任老师求情:“是学生的错,是我这个班主任没教育好,希望你给他个机会。”科任老师说:“言重了,我总不能跟一个学生置气。”一场互不让步的冲突,在魏晴的主动让步下达成了和解,“起码他们能在一间教室里容得下对方了”。
无论是“包容”还是“纵容”,魏晴和学生们在一天天相处中,关系越来越亲密,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
她几乎每个周末不是在给学生补课,就是带他们去昆明的各个公园玩耍。学生们充分地信任她、崇敬她、维护她。一次因为老校长提醒她周末私自带学生去公园玩的风险,年轻的魏晴感到委屈,哭着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学生们看见了,竟跑去跟校长辩理。沉稳大气的老校长很理解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他们说:“我们老师之间讨论一些问题,你们就不要干预了。魏老师为你们付出了很多,你们能替她着想,我其实满欣慰。”
“我尊重他们,他们也尊重我;我喜欢他们、爱他们,他们也喜欢我、爱我。在这种关系下,可喜的、好的改变不期而至。”
最显著的变化是整个班的学生开始喜欢做好事。学生们看新闻,得知哪个地方地震、遭受洪灾,悄悄组织捐款,大红的喜报送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他们的善举;怀孕女教师突然肚子痛,在其他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个班的女生主动上前搀扶、协助老师去医院生产;班上哪个同学遇到困难,全班的同学会关心他、帮助他……
“人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别人会感谢他、尊重他、肯定他,这会让他的心灵得到滋养,价值感得到实现,让他变得自信,并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一但有了这种自我教育的意识,他的内心就像装上了一台不可压抑的发动机,他的成长将势不可当!”
在魏晴的两年陪伴下,这个“特殊班”成了“奇迹班”:他们做好事的感谢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在小升初的毕业考试中,他们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个神奇的班级,不但让魏晴成为五华区最年轻的“十佳班主任”,更奠定了她从事小学教育30年来最基本的信念:只有尊重才有教育。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去理解他们,用一种悲悯心去包容他们的缺点,替他们着想,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其次,要尊重教育的规律。人格教育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获得认可、充满自信,学生的心里才会安上积极向上的发动机,唤醒内心的自我教育意识,健康成长包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学校最崇拜的是爱做好事的人”
“一次飞翔,终身相伴。”这次“飞翔”产生的教育信念主导了魏晴后来的教育生涯,在现实生活中,她和学生的交往、联系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毕业而中断,而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深厚。
还没毕业时,魏晴就带领全班同學帮助一名叫小欢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重树了对生活的信心,变成一个助人为乐、自食其力的人。毕业后的多年间,魏晴和同学们依然关心、爱护他,甚至在他37岁的生命画上句号时,依然是魏晴带着当年的学生,帮他清理身体,装殓,作最后的告别。“同学们温暖了小欢的一生!这些学生中后来不乏‘成功人士,但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即使毕业二三十年后,他们依然像兄弟姊妹一样关怀。这就是所谓的班级凝聚力,这就是人格教育的魅力!”
魏晴有一名叫小磊的学生,小学毕业多年后误入歧途,犯了罪被判入狱。魏晴得知情况后,带着曾经的学生去探望他。监狱的工作人员说:“今天不是接访日,你也不是他的直系亲属,按规定是不能看的。但你作为他的小学老师带着他的同学来看他,这在我们这里还是头一次。我们就破例让你们见一面吧。”看到小磊剃着光头,穿着囚服,魏晴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小磊看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哭,除了哭,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眼泪成了这次见面最多的语言。临走,大脑一片空白的魏晴嘴里突然冒出一句电影台词:“你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小磊则泪眼婆娑地望着她说:“魏老师,我爸爸、妈妈都没来看我。”小磊出狱第一天就来看魏晴……
魏晴在讲这些故事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平静地说:“这就是小学教育的魅力,都是身边平凡的人、素常的事,但其影响又不会限于一时一地。它会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伴随人的一生。无限的可能让人充满期待,总有惊喜等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
10年的班主任工作,更加坚定了魏晴最初的教育信念:人格教育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一信念,在她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10年里,得到了全面的实践。
1998年,魏晴担任了武成小学的大队辅导员,更广泛地接触了全校的学生。特别是那些爱犯错、成绩落后、习惯不好的学生,魏晴一贯地悉心陪伴、安慰和引导。“笑点低、哭点低”在一般成人眼里好像是一种“幼稚病”,但天生“心软”的魏晴就是如此“幼稚”地爱哭爱笑,总是和学生完全融合在同一时间、同一情景里,成为他们最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聆听学生的委屈,为学生“撑腰”,替学生保守秘密,学生见到她,总会像小鸟一样飞奔到她身边。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冥顽不灵”的学生,在她的陪伴下“被装上了不可压抑的发动机”势不可当地成长起来。
没有人比魏晴更能体会怎样用活动、用做好事激发学生内心向上向好的自我教育意识,从而启动那台“不可压抑的发动机”。她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类活动:“古诗手语歌曲传唱”活动让学生在优美音乐的熏陶中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好品质;“大墙论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当美德小富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少先队员十好习惯”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了好习惯;“做一个会说‘谢谢和被人说‘谢谢的人”活动让学生感受成为有礼貌和有价值的人的快乐;“寻找队歌诞生的足迹”活动增加了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增添了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成为全国的推广活动……
2005年,刚刚做完脖颈淋巴包块切除手术的魏晴接到团省委的委派,带领自己训练多年的学校少先队管乐队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少先队管乐队展演比赛。魏晴顶着伤病,带着队员们踩点、排练。看到先出场的发达地区的代表队的精彩表演冲击了云南代表队的信心,她走到队员身边,挨个跟他们拥抱、击掌,给他们加油:“我们不比技术,我们比精神风貌,我们把云南代表队最昂扬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忙里忙外的魏晴挣破愈合期的伤口,包裹脖颈的纱布甚至衣领都被渗出的血浸透……云南代表队破天荒地获得了这次展演的第一名!创造了云南代表队在全国少先队管乐队展演比赛的最好成绩。小队员们被团中央特别奖励,比赛的第二天——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特殊的升旗仪式,紧接着到了卢沟桥接受团中央领导、老红军的检阅并被授予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管乐队一级分团的荣誉称号。同年12月,这支管乐队又被团中央指派到中国香港参加国际步操节的比赛,荣获金奖。第二年,受团省委指派,到日本交流……
“管乐队的这些孩子,后来都发展得特别好。但一开始,他们大多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绩优生,有一部分甚至还是师生口中的‘差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自信心得以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被唤醒,自然而然就成了日后品学兼优的学生。”
2009年因工作需要,魏晴调离武成小学,任春城小学党支部书记,两年后接任春城小学校长。
魏晴说:“我们的学生最崇拜的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人,而是最爱做好事的人。”
这种崇拜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在升旗仪式上,校长、德育主任或者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会现场公布一名平常爱做好事的学生作为升旗手在全校师生面前升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升旗后,学校会向该名学生颁发精美的旗手证书,并颁发红色的“雷锋奖章”。旗手获得的雷锋奖章,会被贴到他所在班级的“雷锋银行”。“雷锋银行”里,个人做好事会获得一枚红色奖章,班集体做好事会获得一枚金色奖章,十枚红色奖章又可以兑换成一枚金色奖章。学期末学校会对所有班级“雷锋银行”的奖章进行统计,获得金章最多的班级会被授予“雷锋奖章班级”的荣誉称号。“雷锋奖章班级”会获得一次外出“游学”的奖励!在这种奖励机制下,班级里无论谁做好事为集体挣得一枚奖章,都会成为全班崇拜的对象!
通过让做好事的学生担任升旗手这样一系列的“雷锋活动”,春城小学常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少年。“美德少年”成为全校学生最向往的荣誉称号,“雷锋奖章班级”成为最让人羡慕的班集体,这使学生做好事的热潮成为一种常态。
尊重教育规律,把人格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在魏晴担任春城小学校长后得到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实践。
自2012年担任校长以来,魏晴带领春城小学努力构建凸显“人格教育”的校园文化,提倡心灵滋养的教育,秉承“尊重、接纳、滋养、信任”的教育理念,通过国学文化、雷锋文化、少先队文化、阅读文化、故事文化,营造了具有童言、童真、童趣的校风、校貌。
“我们学校的孩子为什么爱做好事,就是因为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规律,用童趣化的方式、童趣化的獎励,引领、激发了潜藏在每个孩子心中那台‘不可压抑的发动机。”
作为校长,7年来她坚持每周五上午8:00~8:30在“国学讲堂”为全校学生讲解《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唐诗》等国学经典;坚持在周一升旗仪式后的“校长讲故事栏目”为学生讲一个故事,让孩子们在古圣先贤美好的心灵和行为中,在好听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在魏晴的带领下,春城小学不断发挥名校、名师、名校长的辐射引领作用,接待了众多国内外友好学校的参观、访问。她个人每年受邀为各地的校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家长培训近千人次。除了被列入云南省教育家的培养对象,魏晴还在2017年担任了首届“全国少先队魏晴名师工作室导师”,2018年4月担任了“云南省名校长魏晴工作坊坊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回顾30年来的教育生涯,魏晴深有感触地说:“我享受做教师的美好和魅力,我觉得做教师就是选择了美好。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会以为成为我的学生而拥有一段美好、难忘的经历,这就是我做教师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