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9牛奔菲尔东·玉素甫江古丽尼嘎尔·阿布德列依木迪力木拉提·莫合塔尔
牛奔 菲尔东·玉素甫江 古丽尼嘎尔·阿布德列依木 迪力木拉提·莫合塔尔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向内地求学,但是这也迎来了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做好多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平衡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的管理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面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学生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语言的隔阂。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民考汉、民考民和双语,民考汉学生是从小在汉语类学校上学,所有课程都是汉语教材,因此在这三种少数民族学生中汉语是最好的,也不存在语言隔阂,而双语学生是部分教材采用汉语,部分教材用少数民族语言来教课,这些学生的汉语水平只限于能大部分听懂和简单的交流,这类学生大部分是从内地高中班转入大学的,民考民学生的所有教材都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材,沟通是很难的,现在正在取消全部用少数民族语言教课的模式,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民考汉和双语类学生。
(2)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调查,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使得少数民族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都是独来独往,在班级里活跃度不高,甚至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這往往对学习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导致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普遍低于汉族同学。
(3)缺乏交流和沟通。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与自己本民族的学生交流,形成自己的交易圈,尤其在大一新生中比较突出,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归根结底,大部分少数民族来源共同地域,具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导致本民族的同学之间交流居多,儿对于汉族民族同学,由于双方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屏障,因而产生内部抱团。
(4)入党积极性不高。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其政治背景还是对党的认识方面和汉族学生有较大的差别,而部分高校在进行入党宣传培训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教育培训内容缺少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不够,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同学入党积极性不高。
(5)经济压力。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来到内地求学,生活标准与周围的同学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经济上举步维艰,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甚至自闭情绪。
2少数民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具体制度的缺乏。大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共工作中并没有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大多数的时候将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学“一锅煮”,这种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等,并且随着高校少数民族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管理方式也就逐渐暴露弊端。
(2)学生干部的缺乏。目前大部分学生干部的选举都是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使得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不能融合到班级体里面,而如果少数民族当选学上干部,这就促进了少数民族与班级的沟通,促进了少数民族以班为单位的荣誉感,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成为和老师、领导沟通的桥梁。
(3)辅导员经验不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管理培训在针对少数民族方面的欠缺,使得辅导员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时往往不知道采用什么办法,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
3对策
(1)思想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其了解党的关于各少数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后,尽快建立培训班,对其进行党的关于各少数民族政策教育,促使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思想上得到进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党员和培训骨干相结合,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程。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党员同学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干部。这样不仅使其在日常事务中锻炼能力,更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影响及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学习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开展培训班,专门对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一个老师和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对接,了解其薄弱之处,在针对这些薄弱的环节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教学管理中采用多目标多层次的方案,因人而异,多进行鼓励,及时肯定少数民族的进步,使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开展培训班,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学习困难。
(3)生活方面。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经济难题。拓展资助范围,增加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勤工俭学,不要仅仅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于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学校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汉族学生参与,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流,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4)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培训。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学习民族地域文化民族观念、风俗习惯,加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自信心,融入到高校学生群体当中。其次,高校应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简历,可以全面地、及时地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学习需求及就业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信息。也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其自控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对他们在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在学习上耐心指导,为其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做了铺垫,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