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爱心

2019-07-19欧连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尊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欧连娣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班级管理质量能够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小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管理的实效性不够明显。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班主任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尊重 爱心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思维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形式,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但是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心,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

1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惑

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却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爱心,能够真正的站在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开始管理工作,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学生管理目标,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惑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影响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

1.1老师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小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不管班主任老师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运用何种管理手段,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成长情况,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形式。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班主任与小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小学生一直对班主任存在敬畏心理,不敢与班主任主动沟通,同时班主任老师也不主动深入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导致在采取班级管理措施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这种缺乏有效双向沟通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小学班级环境的打造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1.2不能发挥家长的协同管理作用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要想实现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家长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由于家长是最了解小学生基本情况的,所以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状况,采取班级管理措施的时候,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與家长之间还没有构建起这样的沟通机制。一直以来,家长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经常被班主任忽视。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多数班主任也只是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会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因此家长要想参与小学班级管理,尚且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途径。除此之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与小学生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而且也没有将家长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该充分借助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学校和家长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1.3管理观念陈旧,对于小学生的自尊心不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之下,老师对于小学生一直是以管为主。也就是说,老师基本都是高高在上的状态,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小学生,从而导致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小学生对于老师始终是一种恐惧心理,不敢与老师过于接近,也不敢与老师进行主动交流。同时,老师与小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注重形式,以管代教,一味的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容易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小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此时小学生表面上来看似乎对老师十分尊重,但是实际上内心是不情愿的,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2给予爱心和尊重,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2.1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尊重,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来看,虽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所以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一味的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给班主任老师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应该在尊重小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多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让小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当小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尊重时,就会自然拉近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对于老师的敬畏心理,从而愿意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后续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更加顺利。

2.2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家长是最了解小学生成长和心理发展情况的,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由老师为主体完成的,家长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将家长引入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来。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征求班级管理意见,然后将其最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进而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2.3积极与小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班级管理针对性

班主任应该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将小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都以促进小学生学习为中心。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影响管理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平等,班主任一直处于一种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管理经常会出现缺乏实效性,管理目标与实际学习情况偏离的状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班主任老师与小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及时转变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这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让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积极与小学生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同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歧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心,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参考文献

[1] 濮艳秋.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速读(下旬),2018(11):271.

[2] 李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经验点滴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02):166-167.

[3] 陈励.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39.

[4] 孙江新,任翾翾.中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08.

[5] 韩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自身素质和管理的工作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69.

[6] 田萍,郑德凤,郭宝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2):42-43.

[7] 徐乃云.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3):62.

猜你喜欢

尊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