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19孙欣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

孙欣

【摘 要】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169-01

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对其采取积极的治疗,治疗时对采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循证护理模式被临床中认可,可有效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1]。此次研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全部患者意识清楚,不存在重要脏器类器质性疾病,可全程参与此次研究,经影像学检测结果明确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2.36±7.89)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2.86±1.21)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3.72±7.4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69±1.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予以比较,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及其属都知晓此次研究主要办法,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含营造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密切关注患者呼吸、体温、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存在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循证问题。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整理出护理问题,从饮食、作息、生活、心理、用药等几方面着手,详细记录并拟定解决方案。

(2)循证支持。对循证所设计的相关问题作为重要依据,并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有关的资料,给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3)循证观察。对所查阅的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对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等进行审核观察。

(4)循证应用。根据拟定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给患者讲解专业知识,并例举成功案例,让其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得到80%以上的改善,视为显效;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得到50%-80%的改善,视为有效;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50%的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则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此次研究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情况几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分析

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为SPSS19.0,百分率以(%)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身体情况、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情况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及缺氧,其心前区部位存在疼痛感,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因过度饮食、情绪过于激动、气候发生突然性变化等。不稳定性心病心绞痛导致患者身体虚弱、胸闷、气紧等情况,严重时发生晕厥,疾病的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危及患者身体健康,一旦发作频率较高,易引起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当前除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外,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使用循證护理干预,根据有效的研究成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计划性、全面性的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循证护理后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以及用药的重要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观察组身体情况、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情况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情绪平稳,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婷,谢妮.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6):33-34.

[2] 祝亚玲.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137-138.

[3] 黄宁,王琼,邹阳,张民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的预见性护理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03):100-102.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肌钙蛋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价值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